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哪!除了吃月餅,中秋習俗原來還有這麼多

天哪!除了吃月餅,中秋習俗原來還有這麼多

GIF/58K

今天是中秋佳節,又到了一家人團圓的日子,爸爸媽媽們是不是帶著孩子已經和家人團聚了呢?

關於中秋節,除了我們熟知的賞月、吃月餅這些習慣外,中秋節是如何流行起來的,民間又還有哪些有關中秋的傳統習俗呢?

中秋節起源

「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曆法,農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所以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

直到唐朝初年時,中秋節才開始固定下來,宋朝時開始盛行,到明清時期,就已經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了。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

那中秋節的這些習俗又是怎麼流行起來的呢?

吃月餅

《洛中記聞》中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就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關於月餅的記載了。

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

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賞月

「月是中秋明」,賞月古稱玩月,跟其他景物一起觀賞更有韻味。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大約開始於魏晉時期。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就頗為盛行了,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等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玩花燈

北宋年間,《武林舊事》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

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讚歎。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早在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玩兔兒爺

兔兒爺是北京市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

最早原本是人們祭月的對象,人們按照月宮裡有嫦娥玉兔的說法,把玉兔進一步藝術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後,用泥巴塑造成各種不同形式的兔兒爺,供人們祭拜。

直到明清時期開始逐漸變成兒童的中秋玩具。

以上這些大多都是我們熟知的中秋習俗,當然,中秋節也不僅在中國地區十分盛行,那世界各地的人們又是怎麼歡度中秋的呢?

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當地的中秋傳統習俗?留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海狸媽有話說

海狸媽媽,2015年開始寫教育心得分享,持續寫作2年,和20W爸爸媽媽作伴,專註於幫助6-15歲的孩子與家庭共同成長

親子溝通,寫作困難,情商培養,習慣養成,學習技巧。這裡,有教育孩子的答案。

另外,目前開放海狸媽個人微信號,和海狸媽一對一交流教育心得、問題。

海狸媽每天回復一位家長的教育問題。為了讓大家更高效,提問時請詳細描述細節和表現。建議1次問1個問題,問題描述控制在100字左右。因問題描述不清,海狸媽也無法給出清晰的建議。

GIF/15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說頭條 的精彩文章:

最美中秋詩詞,為孩子收藏!
爸媽方法不對,孩子學習白費。抓住學習3節點,孩子越學越輕鬆
這6種父母養出的孩子必成大器,看看你屬於第幾類
當媽的不敢看,卻又不得不看,如果孩子患病,我們怎麼辦?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有「新機」的媽

TAG:師說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