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月餅糍粑DIY 川菜博物館裡過中秋

月餅糍粑DIY 川菜博物館裡過中秋

中秋吃月餅,這是中華民族的習俗,據說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而我國最早出現月餅的文字記載,出於蘇東坡的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如果你吃膩了商場里賣的月餅,那不妨自己動手吧。

一大早,在成都川菜博物館裡,月餅自製區成了最受歡迎的地方。一團麵粉、一團豆沙五仁餡,再加上一個月餅磨具,這群來自廣東的遊客,正在師傅的指導下自製月餅。廣式月餅是我國月餅中的代表,但對於他們中的每一個人來說,親手做月餅都還是頭一次。

據川菜博物館師傅介紹,國慶中秋長假期間,他們每天將準備1000份月餅自製食材,遊客完成製作後可以將月餅免費帶回家。記者發現,這些自製月餅的餡料都是五仁豆沙的,師傅說這可不是我們圖省事,是因為我們的一種月餅情節。不管月餅口味怎麼變,他希望遊客能通過最傳統的味道,去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

而據阿里數據顯示,今年五仁月餅雄居口味之冠。五仁百果、五仁桂花、五仁肉鬆、五仁雜糧、五仁牛肉、五仁豆沙……五仁月餅,的確也是老百姓們的最愛。

除了吃月餅,在四川的一些地方,農曆八月中秋吃糍粑是一種民俗傳統。川菜博物館也同樣開設了一片糍粑自製區,糍粑黏結成團,象徵著全家和睦團結,也喻示著生活甜蜜幸福。

月餅、糍粑,一樣樣中秋食物,也讓大家回想起了自己的中秋記憶。月圓兆人之團圓,在幾代人記憶的變與不變中,團圓是中秋永恆的主題,也是中國人文化心理的最終歸宿。

《四川觀察》編輯:楊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川廣播電視台 的精彩文章:

范奕:「特而優」中留鄉愁(下)
從長江第一橋到中國「新名片」——中國橋樑的「成長」故事
來樂山旅遊 這些地方絕對不能錯過
激戰正酣!國際功夫女俠爭霸賽首戰火爆開打!
割穀子 捉稻田魚 遊客在蓉重拾傳統農作童年記憶

TAG:四川廣播電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