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竟然這樣過中秋 團圓怎能缺了詩詞美文?

古人竟然這樣過中秋 團圓怎能缺了詩詞美文?

唐代:中秋行「拜月」

中秋節的由來,與唐玄宗游月宮的浪漫傳說相關:相傳八月十五之夜,唐玄宗在宮中祭月時隨侍道人作法,將手中拐杖化作空中銀橋後,步入月宮。但見門樓匾額上書「廣寒清虛之府」,門口的高大桂樹下白兔正在搗葯,宮內嫦娥諸仙女在悠揚的樂曲伴奏下,翩翩起舞。玄宗從月宮歸來後,命人整理出暗自記下的舞曲,命名為《霓裳羽衣曲》。月宮之所以稱「廣寒宮」,也與此傳說有關。

北宋:中秋始「團圓」

「中秋節」的提法,最早出現於南宋吳自牧所著的《夢梁錄》中:「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

宋代,出現了瀟洒的活動「玩月」。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秋」條稱,「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當時的皇家還會舉辦「中秋晚會」。民間也不會早早休息,連小孩都不肯睡,「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南宋時期,「玩月」熱鬧得更近乎瘋狂。吳自牧詳細記述了臨安的中秋之夜:「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糰子女,以酬佳節。此夜天街買賣,直到五鼓,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晚不絕。」

宋代對中秋節的最大貢獻,是給中秋節賦予了「團圓」的內涵。後來中秋節被視為「團圓節」,源頭應該在北宋。北宋文學家 蘇東坡 在《水調歌頭》里,把北宋人對中秋節的理解闡釋得淋漓盡致。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

這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來寫中秋的作品中,公認的絕唱。

南宋:「月餅」誕生

月餅的由來,傳說源於唐征突厥取勝,有西域商人賀以胡餅, 李世民 感慨道「應將胡餅邀蟾蜍」。此說無據,胡餅於漢代已入中原,類於今天的饢。李世民不過是說胡餅之圓,近似月亮罷了,和月餅毫無關係。事實上,到南宋才有「月餅」一說,但屬市賣食品,與中秋節無關,且很可能是蒸制的——南宋《武林舊事》一書對此有記載。並且,蒸制月餅至今仍在山東、河南等地流傳。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直到 明代 ,才在《西湖遊覽志會》中有有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確切記載。明代文學家田汝成在《西湖遊覽志余》中寫道:「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明代史學家沈榜在《宛署雜記》中描述中秋月餅盛況時寫道:「造麵餅相遺,大小等。餅中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書中還介紹了當時的製作工藝,已達到很高水平。皇宮中供月使用的月餅「從下至上直 徑尺余,重有兩斤。」

明代:流行「送月餅」,影響至今

中秋節吃月餅,到元代已更加「講究」。元代,中亞技師大量進入中原,使起酥和提漿技術更加成熟並得到推廣,這推動了月餅的普及。

到明代,「吃月餅」已為中秋節固定風俗。中秋節所食之餅除了「月餅」叫法外,還有「團圓餅」、「團餅」等叫法,正德《建昌府志》中便稱,「中秋,登樓玩月,多用西瓜、團餅,亦取月圓之義。」

明代,中國古人過中秋還出現了新氣象,現代必不可少的「月餅」,成為時人過中秋節之必備,現代特別流行的中秋送月餅風俗明代已開始流行。不僅南方人喜歡中秋送月餅,北方人亦然。嘉靖《威縣誌》記載,「中秋置酒玩月,為月餅饋之。」

中秋送月餅風俗是怎麼形成的?據說緣於「走月」活動。所謂「走月」,就是乘著中秋月圓之際拜親訪友,饋贈糕點、鮮果等食品。

早在元末,「走月」活動就已出現。元代,蒙古人對民間集會控制極嚴,朱元璋便利用八月十五「走月」送月餅的習俗,將約定起義時間的紙條包在月餅里送出,從而完成了起義總動員,「送月餅」風俗也因此在明代得以廣泛流行。

到了清代 ,中秋「送月餅」更為流行,並影響到現代人的節日消費行為。

古往今來,月亮都被人們寄託了無數的內心情感。正如《嫦娥奔月》里的月亮,是古人嚮往的神秘地方,「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是歐陽修筆下愛情的月亮;「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是李白和王昌齡友情的月亮;「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月亮,寄託了杜甫對親人的無限思念。

一輪明月,萬種情思。對團圓的人來說,那是喜悅的月亮,但對於漂泊在外的遊子而言,卻是勾起心底無盡思念的源泉。

考一考,龍蝦君看看你有沒有把知識還給老師了:

一輪明月,千古情

在2017年中秋節到來之際,電視系列專題片《廣西故事》策劃製作中秋特別節目——《月是故鄉明》,摘取古今往來廣西各族人民以「月」為題所創造的經典文學作品——包括歷代以來曾經在廣西工作生活過的大師、巨匠們的作品或者故事,通過講述、朗讀、情景表演的藝術表現方式,借月抒情,以月抒懷。

昨天,我們已經通過許多穿越千年的詩文,帶大家感受了不同時期的廣西故事。今晚,我們將繼續帶大家品月、賞月,借月抒情、以月抒懷,共同感受詩文中的故事之美、故事裡的廣西之美。

電視系列專題片《廣西故事》中秋特別節目《月是故鄉明》,以好故事詩頌大美廣西!廣西衛視今晚 21:40 繼續播出,敬請關注!

您的健康養生私享家,歡迎進入廣西衛視龍蝦生活館

GIF/18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西衛視 的精彩文章:

八天長假,調理健康正合宜!
「你干哈?」和「你做咩啊?」,哪款是你的菜?
美麗帶路·西行漫記31:你夢想中的「走哪都有wifi」,在這裡實現了!
特種兵對特種兵,強強相遇勇者勝
教育部和央視聯合發布「開學第一課」,除了TFBOYS、馬雲、成龍等明星,最主要的是……

TAG:廣西衛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