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嚴小英 憶兒時秋假

嚴小英 憶兒時秋假

· 【鳳翔作家&時光撿漏】新媒體聯盟·

憶 兒 時 秋 假

文嚴小英

秋假,忙碌的節奏,一個鼓點敲下去沒了休止符。先說紅綠黑白豆吧,先拔掉玉米地中套種的各種豆蔓,這個活適合孩子干,可以靈活穿梭,很難體會大人腰酸腿疼的感覺。再說,孩子哪有腰啊,大人總這麼調侃我們。豆蔓狡猾,要麼匍匐在地,一眼找不到根;要麼如藤條般彼此纏繞,一時拉扯不清。孩子眼裡,這些不是麻煩而是樂趣。那時勞動,都有合作的兄弟姐妹或同村夥伴。大人們也從不計較哪家孩子在干誰家的活。所以,豆蔓複雜難辨的根哪能逃離我們賊亮的眼,難扯的蔓又怎能抵過我們互相的拉扯。一陣嬉鬧中,我們就大功告成,滿地的豆蔓沒了蹤影。

摘豆子的活也是孩子的專利。哥哥姐姐比我大六七歲,不屑於干這個小活。我總會呼朋引伴地招來幾個發小和我一起完成任務,的確「有活同當」啊!摘下的豆子,母親總會很快挑揀出嫩綠的煮熟犒勞我們,饞嘴的我們那時只覺得好吃,對勞動快樂的體會並不深刻,也不知道這份純真的快樂會成為我們一生珍藏的財富。

當唇齒間的豆香還未盡時,母親又喚我去掰玉米。原始的收挖玉米方法複雜,勞動強度大。先是一根一根挖倒,一堆一堆擺放;再是一個一個掰下,一堆一堆放下;然後一個一個撂到架子車上,一車一車拉回家。玉米稈不能丟棄,要當柴燒,也要一根根抱上架子車拉回家門口一根根豎起堆放在屋前屋後。父親和母親一人半邊地挖玉米,哥哥和姐姐拉玉米棒和玉米桿。我一會掰玉米,一會裝玉米,一會擺放玉米稈,一會抱玉米桿,一會掀架子車,一會給父親和母親遞水……忙得真是「不亦累乎」!其實也不過是蜻蜓點水式的勞動,但似乎缺少我,玉米還收不成了。有時遇上天氣大晴,中午時分竟也酷熱難當,得脫去外套,和著汗水勞作。有時小雨絲絲,地濕漉漉,為趕時間得和著泥水、雨水勞作。辛勞自不必多言,但父親和母親的臉上都洋溢著微笑,勞動對他們這一代人來說是幸福的體驗。只要能勞動,日子就會順心順意。「勞動致富」,富足的是家境,更是心境!

玉米擺放在院子,從大門口到二門口如長龍擺陣。又得一個個挎去外皮,兩三個一綁,掛到屋檐下,一排排、一垛垛玉米,成串成行,綻放著金燦燦的微笑,整個家也閃著金色光芒。收成好了,屋檐不夠用,就得掛到樹杈處,光禿的樹被玉米一點綴,在陽光的照射下,有了幾分仙氣。

但挎玉米可是技術活,起初不會挎,把所有皮都會扯掉,成光溜溜樣子,上不了屋檐,爬不了樹,遺憾!看一看、試一試,原來不能把玉米的莖全掰掉,得留一小部分,這樣玉米皮就不會全剝離,留下幾片綁起來剛好。「熟能生巧」,我也不必為光溜溜的玉米懊惱了,勞動獲得的成就感足以讓我驕傲的在夥伴面前賣弄好一陣子。

至於剝玉米,那是長長冬夜的活,主要是母親干。每晚取下一大筐籮,母親陪著學習的我默默的勞作。記得母親先拿一錐子把玉米刺出幾行空隙,再一行行剝落。我要給母親幫忙,母親怕刺傷我的手,總不願把錐子交給我,只讓我剝她刺出空行的玉米,也不讓我多做,說影響我學習。在母親看來,體弱的我不是干農活的料。也許就是因為母親經常性這樣的暗示,我才有了學習的動力,才有了那年中考榜上題名的榮耀。

只要一說到母親,話匣就關不住,還是憶秋假吧。印象中我家種高粱的次數比較少。收割高粱,先用鐮刀割去高粱穗,留一地高粱桿再一根根挖。高粱桿比玉米桿甜,也就成了我們小夥伴的最愛。抓住高粱桿,一口咬下去,甜甜的汁液溢滿唇齒,便會「咔嚓」從根部折斷高粱桿,一節節再折斷,把口袋塞得滿滿,等空閑時享受「米米桿」的美味。不過,不是每根高粱桿都甜如蜜。那就要看誰的運氣好了,當然,智慧最可信。我在不斷的品嘗中發現,高粱桿粗的大多不甜,稍細點皮越綠的越甜。我的新發現讓我成了同伴中的佼佼者,那份神氣比考試得100分都讓人羨慕。

拉回家的高粱穗,經過晾曬,要在轆軸上摔打,才收穫顆粒。這可不是輕鬆活,一把高粱,翻來翻去摔打十幾次。一畝地的高粱,得多少把呀,得摔打多少次呀!胳膊掄上掄下,能不酸疼!我要替母親,母親嗔怒:「這不是你乾的活,寫作業去。」我只得悻悻離開。

收拾完秋季作物,就要搶種了。因為一年兩料莊稼,農人怕土地營養跟不上,所以需要肥料。那時除了化肥,就是土糞了。拉糞開始了,母親在家裡裝,父親在地里散,我來回拉。種玉米的地在我家南邊,地勢稍低,去時下坡路,我一路歡歌。因為這是大人的活,我能替自己干大人的活而竊喜、光榮。兒時的快樂就這麼簡單,盼望長大的感覺就這麼強烈。那時絕對想不到今天的我,是多麼渴望著時光倒流,渴望著時間能慢點走。有些東西真的只要失去了才變得可愛可貴!

開始犁地了,牛耕地,那是遠房親戚來幫忙。黃牛任勞任怨的一步步丈量著腳下無盡的土地,「哞」的一聲,想必是給自己加油吧。孺子牛的精神,是多少農人的寫照啊!犁鏵新翻的土壤散發著特有的氣息,我這時有了新的任務,把犁出來的玉米根撿出來,擔心種子被壓。父親撒化肥,那個什麼化肥,味道極其刺鼻,連空氣中都充斥著難聞的味,我是避之不及,可大人似乎嗅覺麻木,旁若無事。長大了才明白,大人們不躲避,不是因為他們感覺不靈敏,而是他們責任在肩。撒完化肥撒種子,母親是撒種好手,撒的種子均勻,不稀少不稠密。最後要耱地,人站在耱子上,手牽牛籠頭上的繩子,這是個技術活。如果平衡掌握不好,就會栽倒鬧笑話。親戚李叔叔動作嫻熟,拐彎處身子微傾,轉個九十度輕鬆自如。農活,其實都不僅是使力氣,處處有技巧。農人們的本事大著哩,別小瞧他們的智慧和本領!

兒時秋假的回憶如潺潺溪水流過我心田,滋潤我的生命在人生之秋依然萌生新的希望,憧憬一個別緻的未來!

走不出回憶,來得及感動。多年以後,再回首,又是一陣秋意濃!

作者簡介

?

責任編輯:辛 克

文字編輯:李 強

本期編輯:杜亞軍

本期組稿:杜亞軍

【關注我們】

【鳳翔作家&時光撿漏】新媒體聯盟

人生 · 生活 · 活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光撿漏 的精彩文章:

TAG:時光撿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