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張家瑜:每逢佳節倍思吃

張家瑜:每逢佳節倍思吃

香港地鐵站,鋪天蓋地的大型廣告都是月餅。超巿賣的是月餅。電視上打的也是月餅。早在兩個月前,已經在雜誌上看到有推銷月餅的宣傳了。我們過節,符合現代人「行船先解纜」,千萬別跑輸的心態。

你看,你不急,覺得離中秋還早,但那高價位全香港最難買的半島酒店嘉麟閣月餅一開售就賣清,那就中價的美心吧,到處都有分店平民親切,對不起,奶黃流心一早就賣光,不會再出,明年請早。

這幾年,想吃的月餅,不是貴又甜膩的那些高脂蛋黃月餅。小時候,家裡總會有人送來一盒盒的月餅,吃都吃不完,父親在衛生所做事,可能是一種低調的賄賂,小孩子不理這些,照吃。台灣的月餅大多是混合不同口味的,還有傳統的綠豆椪加滷肉、蛋黃酥、芋頭酥和我最愛的蕃薯餅,那小小圓扁的一個,一次可以吃五個。綠豆椪留給父親,他愛吃,但月餅我只吃鳳梨口味的,所以有人送新月餅我就搶著先拿走鳳梨那塊,其實沒人跟我搶,妹妹愛吃紅豆的,但小孩子獨佔心理,我把兩個鳳梨月餅藏在我書桌抽屜里。先吃一個,等著中秋夜,拿出另一個慢慢吃。

那些鄉下的中秋食品,如今都沒了,有一次家人回到小鎮,在一家經營幾十年的麵包店看到蕃薯餅,白白一團幾個小洞,一點也不起眼,但因為懷舊,它就像失散久違的回憶一樣,在鐵盆上閃閃發光。我們把這些回憶全部買了,老闆笑呵呵,說在微波爐上熱十秒,和新鮮的一樣好吃。

要吃月餅,也要吃水果小食,柚子、菱角、杮子。還有大顆的花生。當造應節的水果,怎麼樣都好吃。我吃不慣香港賣的泰國柚,太大,沒有香味。幸好這兩年讓我發現永安百貸每一年都有台灣直送的麻豆元旦,元旦就是柚子的一種,台灣的個子小小,但是甜,家裡人一個人一顆,一箱一下就吃完。記得小時反而對元旦沒興趣,但那顏色亮橘的軟杮子就愛,那一剝開就流汁,放到口中咬著小小的種子那脆脆的一響,很私密的和口腔有了一種交集,每次吃完,嘴巴全是澀澀苦苦的,前一分鐘的甜美,代價是幾小時全口的異樣。後來幾乎不再碰杮子,不管軟的硬的。

一直到有次到日本餐廳,老闆說剛由青森來了杮子,可以做杮子色拉,介紹我們試試,不好拒絕,但一嘗真的不同,而且吃完後口也不澀,我想時間久遠,杮子都不知改良得多進步,不留澀,也不像那時家裡買的,小顆又有黒點。我只記得父親愛吃杮子,剛買太硬了,他把杮子往餐櫃放著,結果忘了,太熟成了一堆水。散發濃濃的香氣,在那個近中秋的日子裡,一直籠罩著。

那時怎麼那麼愛吃呢?種種那中秋前後的食物,好似一條紅線,串著串著,眼前出現像芭比盛宴那長餐桌,上面鋪滿了所有年幼時對秋季所有食物的想像,父親有時回家帶上一包菱角或花生,我們小孩努力的對付那長得如童話里黒魔神的雙角,啃不到只請大人們幫手,他們手一折就斷了兩半,我們細細的吃著,人多食物少也有好處,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珍惜著用牙籤把那彎角都細細颳了一遍。這樣的吃法,到今日完全失傳。

哦,還有紙燈籠,美麗多彩的紙燈籠,要先準備竹條,要買透光的藍色紅色紫色的砂光紙,記得有一個叔叔每年都在中秋節前,叫我們先到小書局買好所有的材料,一個下午,他可以做好幾個,那樣的砂光紙,後來沒有再見過,只有現在那幽幽的不透光的棉紙,印著各式的圖案,不是圓型就是方型,我們那時不拿那種沒創意的燈籠,小孩們每年一早就想好要一條龍、一隻鳥或是一隻青蛙,叔叔厲害的巧手,把竹片子一彎一曲,很快就做出模型,然後我們的工作就是把紙糊上去,小心翼翼的剪裁,有次妹妹剪壞了,大聲哭了起來,父親急忙騎著摩托車再到圓環旁的小書局再買一張。

怎麼那時候的時間特別悠長,回憶極其鮮明,而父親是如此的寵愛我們而我們不知曉呢?

後來流行烤肉,為什麼中秋節要烤肉呢?沒什麼理由,或許讓大家忙著翻著覆著幾條香腸、幾根雞翅一大塊牛排,不用悠閑沒事幹的靜靜坐著看月亮,火熱喧鬧又一個中秋,不要讓回憶有機可乘。有一年回台北,才知道中秋烤肉是多麼普及的中秋活動,晚上走在士林的街道,居然十有七八的人家,在門前騎樓下擺上烤肉架,搬了小桌小椅子,有一家的美髮院還在做生意,但裡頭洗髮的小妹小兄弟偷空就出來吃一塊肉,再進去幹活。這是台北巿?我彷如又回到那種家常鄉下的生活況味,高高的月亮,白光撒下並沒有什麼特色, 既然不能到山裡海邊郊野,在一大片的黒暗突出銀白的月夜裡過節,那麼城巿的賞月,就近著在家門口看月亮,也蠻好。那是小巿民隨機應變的智慧。

所以到了全民烤肉的中秋節,我的中秋情懷正式退役,我沒有特別想吃的月餅,即便遠在台北的老妹說:「有你最愛吃的鳳梨月餅,怎樣,要不要空投給你?」我還是沒動心。我說鳳梨酥香港到處有,權充月餅就行。我沒有特別想吃的水果,那一大箱台灣麻豆元旦全給女兒,她愛得很。我不和她搶。再也沒有特別貪戀的小食,除了每年婆婆都會準備一些小芋頭,每人一個,一口就吞下。街巿的菱角、花生,真是抱歉,我吃不出那時美好的味道。更別說現在家中沒有小朋友,再不會特別準備燈籠熒光棒小蠟燭。

原來,中秋節,是讓小孩們開心的,哦應該說每個節日,只要不長大成人,都是為他們而設的,而大人們呢,小孩開心,他們就開心。

而月亮呢,那身為主角的月神,每年八月十五,我們抬頭望著,長大成人的,總是要好好回想一次,所有已然遠去的、不能再觸碰的那些人。那圓圓的靜靜的遠處的光,平等的覆蓋著世界的人們,以及我們的童年回憶。我們一邊吃著月餅,我想既然造不出比李白詩人更好的詞句,就還是那句:但願人長久。來對著月光許願。

(原標題:《中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老貓:有些城市,值得獻上膝蓋、眼淚和口水
陳念萱:吃盡苦頭的將心比心
英國上學拼爹記
游有方:魯迅怎樣做伯父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