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李白:他一生張狂,卻旖旎了月光

李白:他一生張狂,卻旖旎了月光


點擊關注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



(來源 大老振工作室 dalaozhen18)









李白:他一生張狂,卻旖旎了月光






作者 | 大老振讀經典




若問古代詩人中誰最狂?非李白莫屬!




他少年的時候,看了幾本奇書,就嚷嚷著要超過西漢大文學家司馬相如:




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gǎo》)




他剛學了幾天劍術,就到處宣揚自己是個俠客: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俠客行》)




他青年時寫封求職信,結果比老闆口氣還大: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上李邕》)



他到京城上個班,那得意洋洋的樣子讓人以為他當了個多麼大的官: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




他喝個小酒,牛啊羊啊都要跟著遭殃: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將進酒》)




他要是心情不好,那就說走就走,管你是不是黑臉: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然而,就是如此張狂的一個人,連天子呼來都不上船的一個人,只要身上灑滿月光,立刻就會目光無比溫和、內心無比柔軟。










01




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葯成,問言與誰餐?


……




那一年,李白5歲。當父親帶著全家人從安西都護府碎葉城(今吉爾吉斯共和國境內)遷徙到四川江油安家的時候,如此空曠的天地、如此漫長的路途,對於一個孩子而言,該是多麼的無聊!




還好,有月亮。它從一彎小小的月牙,慢慢慢慢變成了一輪圓月,這令人多麼驚奇!




可是那時他又是那麼無知,竟然大叫「白玉盤飛到天上啦」!他的話引起父母的大笑,然後母親告訴他關於月亮的傳說。




有哪一個孩子不喜歡聽故事呢?小李白自然找到了樂趣,從此纏著媽媽給他講故事。




在他小小的腦袋裡,充滿了疑問:




天上真的有神仙嗎?




月中的仙人是垂著雙腳的嗎?




月中的桂花樹為什麼長得圓圓的?




白兔搗成的仙藥,到底是給誰吃的呢?




啊知道了,天上的月亮其實是王母娘娘在瑤台照的鏡子啊!




可是為什麼月亮又不圓了呢?一定是蟾蜍啃的吧?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他為什麼不射死那隻該死的蟾蜍?




讓月亮一直這樣圓圓的,照亮他的笑臉,該有多好!




月亮,是懵懂的童年。







02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那一年,李白25歲。他離開家鄉,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開始了遊歷名山大川、結交海內名流的生活。




然而畢竟是第一次獨自出遠門啊!




那是一個已經泛起了涼意的秋天,李白不顧親人的反對,一定選擇在晚上坐船出發。只有這樣,他才不會孤單,因為有月亮的陪伴。




就這樣,當月亮從高大的峨眉山背後升起,李白的心中感覺暖暖的。儘管不是滿月,儘管只有半輪,可是那又有什麼關係?




只要是月亮,哪怕僅僅是彎彎的月牙兒,在李白的心裡,都是那麼完美。




在峨眉山的東北,有一條江,叫平羌江。李白從清溪驛這裡坐船,一路到達岷江,然後進入長江,下渝州,過三峽,最後來到一望無際的長江中下游。




這是一段美好而又揪心的旅程。




美好,是因為抬頭可以看見月亮,低頭可以看見月影。




揪心,是因為月亮經常被高山阻擋,忽隱忽現。




是的,僅僅是那麼一段路看不見,李白的心裡也充滿了思念。




江行見月,如見故人。




月亮,是永別的家鄉。







03




秋浦歌其十三


綠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那一年,李白27歲,美好的愛情不期而至。他千金散盡,來到了風景優美的湖北安陸。




這裡山清水秀,令人心馳神往,可是更令李白心馳神往的,是在寺廟上香遇到的一位姑娘,從此後,遊子的心便在這裡安了家。




十年光陰如水,姑娘撒手西歸,為李白留下了兩個孩子,也留下了最美最美的初戀、最痛最痛的追憶。




多年以後,李白已經五十多歲了,那時他漂泊的腳步來到了一個叫做秋浦的地方。




夜晚,李白站在船上,看著透明的綠水中倒映著一輪素凈的明月,一行白鷺從皎潔的月光中無聲飛過。




忽然,他聽到一陣歌聲,原來是一群姑娘在月下采菱,小夥子們背著鋤頭、和她們一道唱著歌,踏著月光回家。




李白看到這年輕的身影,聽到這動聽的情歌,禁不住想起了,一位很久很久以前的姑娘。




那時的他們,也是在這同一輪明月下,唱過歌,說過悄悄話。




微風吹過他的臉頰,有淚光在閃爍。




月亮,是愛情的模樣。








04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那一年,李白44歲。他終於來到了朝夕夢想的長安,卻發現唐玄宗看上的僅僅是他寫詩的才華,而他「安天下、濟蒼生」的雄心壯志根本不可能實現。




他鬱悶、他難過,擁有那麼多的朋友,可是此時滿腔的話卻不知道找誰訴說。




那就去喝酒吧,一個人,不需要有誰來陪伴,有天上的明月,有自己的影子,已經足夠了,它們是最忠實的朋友,一輩子也不會離開自己。




來開一個快樂的party吧,在美麗的花間,跳上一曲,舞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高興,我願意!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是把時間浪費在最美好的事情上!




最美好的事情是什麼?是在百花盛開的春天快快樂樂地活著,是在有酒喝的時候大口地喝酒,是在有月光和影子陪伴的時候,痛痛快快地和它們一起跳舞。




然後對它們說:我喝醉了,你們回家吧,再見!




這就是李白,他骨子裡真正渴望的,是無拘無束。這些心事,月亮都懂。




月亮,是自由的嚮往。








05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




那一年,李白50歲。他那樣一個張狂的人,本不應屬於長安,也許他是上天貶謫到人間的仙人,就是要他用詩來譜寫這盛世華章。




那時的大唐,物華天寶,國泰民安。




唐朝之前,中國有過三百多年分裂的歷史,大量少數民族湧入中原,而晉室南遷,又加強了南北方文化的融合。




歷史上還有哪一個時期像盛唐這樣疆域遼闊、生機勃勃?




歷史上還有哪一個朝代像盛唐這樣熱情包容、豪邁奔放?




歷史上還有哪一個階段像盛唐這樣浪漫多情、光彩熠熠?




唐朝,締造了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發達的帝國,也締造了一個文化繁榮的帝國。




李白來到了邊關,他一出手,文字就有了大氣磅礴的力量。




仍然是那輪明月,然而這不是童年像白玉盤的月,不是家鄉充滿柔情的月,不是給青年男女播撒甜蜜的月,它在這裡,在天山,具有了一種令人窒息的美。




連綿起伏的天山,蒼茫的雲海,明月像是一個渾身散發著冷艷氣息的絕世美女,她緩緩升起,目光睥睨著大地。長風呼嘯著吹過幾萬里的土地,吹過那些駐守邊關的將士們滄桑的容顏。




再也沒有人能寫出這樣描繪月亮的詩句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因為在李白的身後,站著一個盛唐。




月亮,是大唐的榮光。








06




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那一年,李白依舊張狂。也許是喝多了酒,他忽然端著酒杯問青天:明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多麼痴、多麼傻、多麼狂的問題啊,青天怎麼會回答你的問題?




這樣痴狂的問題李白並非是第一個這樣問的,屈原在《天問》中曾經問過「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也曾經問過:「江畔何年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也許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曾經想過,它是對人生的思考、對生命的思考、對整個宇宙的思考。




那就問吧,明月懸掛在高空,那樣神秘,你攀登不上月亮,可是你走到哪裡月亮都能追隨你的腳步。




有沒有答案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找到生命的意義。




人的生命短暫而渺小,失意得意又能怎樣?人生代代無窮極,江月年年只相似。與其問「青天有月來幾時」,不如讓「月光長照金樽里」。




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不要辜負了這美好的月光。人生,就應該這樣。




月亮,是人生的理想。








07




李白的一生是如此地喜愛月亮,在他現存的千首詩中,涉及詠月的詩382首,占其詩總數的38%。月及別稱出現的共有499次,平均每兩首詩出現一次。





在華人世界,一提到詠月詩,人們馬上都能想到李白,想到那首婦孺皆知的——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亮,是李白懵懂的童年、永別的家鄉,是他愛情的模樣、也是對自由的嚮往,是大唐盛世的榮光,更是他人生的理想。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我們頭頂的那輪明月,一千年前曾經照亮過李白,李白的一千年前,曾經照亮過屈原。屈原之前呢?我們之後呢?




今天,月光同樣皎潔,同樣照亮大地,斯人雖已逝,詩歌永流傳。




李白,他一生張狂,卻在他的詩歌里,旖旎了月光。








                   


大老振讀經典,《讀者》微信專欄作家,一個喜歡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瘋的語文老師,一個主業教書業餘寫字的人,希望我的文字能在某一刻溫暖你的心靈。公眾號:大老振工作室;ID:dalaozhen18  




國粹團隊招募? 原創散文小說詩歌攝影作者

&

朗誦主播



期待? 您的加入


報名投稿郵箱:gxjcshys@163.com


國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1325期,主編微信gxjc03


版權聲明

:【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合作QQ1511332864



▼ 點擊

閱讀原文

,收藏「

國粹美尚精品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的精彩文章:

《回家》| 無論身在何方, 心已經在家裡
中秋 相思
對別人的詆毀不憤恨,其實是對自己的保護
倘若沒有詩詞,生活該有多無趣
中秋祝福: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請把祝福轉給親友們!!)

TAG: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