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打破學科界限,培養高階思維

打破學科界限,培養高階思維

芒格告訴我們,將不同學科的思維模式聯繫起來建立融會貫通的格柵,是投資的最佳決策模式。用不同學科的思維模式思考同一個投資問題,如果能得出相同的結論,這樣的投資決策更正確。

同理,融匯貫通不同學科的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如果用不同學科的思維來思考可以得出相同結論的話,那麼這個結論才是真正正確的結論。

本月通識部落共讀書籍為《查理·芒格的智慧》《經驗的疆界》和《莎士比亞、牛頓和貝多芬》

《查理·芒格的智慧》

作者簡介:羅伯特·哈格斯特朗,美盛投資顧問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董事總經理。他是美國最知名的以善於寫作巴菲特及芒格思想理念而著稱的作家,已出版九本投資圖書,包括《紐約時報》暢銷書《巴菲特之道》《巴菲特的投資組合》(芒格推薦書目)《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資的格柵理論》等。

推薦理由:作為巴菲特的黃金搭檔和幕後智囊,芒格與巴菲特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芒格極其熟練地掌握了各種不同的學科,能夠在投資時考慮到許多普通人不會考慮到的因素。

芒格認為:「要努力學習,掌握更多股票市場、金融學、經濟學知識,但同時要學會不要將這些知識孤立起來,而要把它們看成包含了心理學、工程學、數學、物理學的人類知識寶庫的一部分。用這樣寬廣的視角就會發現,每一學科之間都相互交叉,並因此各自得以加強。一個喜歡思考的人能夠從每個學科中總結出其獨特的思維模式,並會將其聯想結合,從而達到融會貫通。」

開智公開課分享人 @成甲

在追求智慧的路上,我願意花一生的時間來探求芒格的智慧。

智慧有很多,很多人的思考都給了我啟發。但是過去幾年,研究查理·芒格的智慧給我帶來的樂趣和收穫最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智慧能夠完美地融合我學習的其他知識,並且放大這些知識的價值,讓我受益良多。

《經驗的疆界》

作者簡介:詹姆斯·馬奇是斯坦福大學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與經濟學」(Jack Steele Parker)名譽教授。馬奇在業界最出名的地方是他對決策制定和組織領域的貢獻,他寫過很多這方面的文章和書,包括他在職業生涯早期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伯特·西蒙於 1958 年合寫的《組織》和與理查德·賽爾特於 1963 年合寫的《企業行為理論》。

詹姆斯·馬奇在實務界沒有什麼名氣,卻是管理大師心目中的大師。兩位諮詢顧問製作了一個管理大師排行榜,然後問上榜的大師們這樣一個問題:誰是你們心目中的大師?根據收到的回答,他們又製作了一個「大師的大師」排行榜,發表在 2003 年 12 月的《哈佛商業評論》上。馬奇排在第二,僅次於彼得·德魯克。

推薦理由: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什麼是或者應該是,經驗在管理中,尤其是在組織中進行管理應該扮演的角色?民間智慧對於經驗的觀點似乎分為兩派,一方面,經驗被人們視為最好的老師。另一方面,經驗又被稱其為傻瓜老師,對於那些不能管理或者不願意管理的人來說,這是他們快速取得知識得最有效的途徑。這種分歧也就表明了對於從經驗中管理是長期以來管理學家們孜孜不倦,一直在思考的重要議題。本書涵蓋了組織中(包括具體的個人)憑藉經驗來解決他們意料之外的問題,並由此進行生存,改進和發展。

@陽志平 老師

「大師中的大師」馬奇寫的《經驗的疆界》是一本難懂的小書,全書根據馬奇 2008 年在康納爾大學演講改編而來,中譯本只有 92 頁,但句句有出處,每頁有洞見,可謂字字珠璣。與其說這是一本寫組織行為學的書,不如說是一位老人,到了晚年,回顧一生,臨行前,給後生小輩送上的珍貴禮物。

我的心理學訓練最早來自組織行為學,所以對該領域並不陌生。令人驚奇的是,還是第一次看到有人採取多學科視角,透過現象,探求本質,還做得非常漂亮。出生於 1928 年的馬奇與出生於 1924 年的芒格不約而同地採取了同一種思維方式:多學科問題導向。

《莎士比亞、牛頓和貝多芬》

作者簡介:S·錢德拉塞卡,美籍印度天體物理學家。因其「對恆星結構和演化過程的研究,特別是對白矮星的結構和變化的精確預言」而獲得 1983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推薦理由:本書收集了作者的七篇演講。它們闡述了作者對於科學研究的動機以及科學創造模式的一般觀點。錢德拉塞卡認為,追求科學的過程就是追求美。美是各部分之間以及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固有的和諧。他描述了幾位傑出的物理學家創造和體驗美的經歷,如海森堡發現量子理論,愛因斯坦完美其著名的方程式以及魏爾提出引力規範理論等等,它們都涉及到共同的問題:動機、創造和美。

豆瓣讀者 @也故

作者是位天體物理學家,對科學界特別是物理領域的科學家可謂如數家珍。作者既發現了科學和文學藝術二者之間的共通之處--人類從來沒有發明什麼而只是不斷發現,科學和藝術的最高境界都是在人的內心對自然原理的再現--又找出了二者之間的不同,科學上的有價值的建樹基本都發生在年輕時,而文學藝術的成功往往有賴于于人生的積累。 書中有些章節很多數學公式--她們往往是科學家心目中畢生追求的情人。但對於一般讀者來說,繞她們走過去也許更輕鬆一些。

結語

打破學科界限,培養高階思維,這不僅有助於跳出既有思維的框架,更可以幫助我們從一個更高的格局和層次去看待工作和生活,解決普通思維難以解決的問題,看到學科思維看不到的盲區,實現真正的「降維打擊」。

希望這個書單可以幫助你培養跨學科思維,做出正確的人生抉擇。

融會貫通多個學科,站在認知&神經&心理科學前沿,結合經典美文與文本細讀,教你科學的寫作方式,開智學堂《認知寫作學》課程現正開放預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智微播 的精彩文章:

陽志平:如何成為內在動機驅使的人?
7 本經典好書,帶你感受寫作之妙
陳虎平:20-30 歲青年如何迅速躍遷?
如何少納智商稅?
只有一樣東西能超越方程與邏輯

TAG:開智微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