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秋佳節,不再天涯,而共此時

中秋佳節,不再天涯,而共此時

中秋佳節,不再天涯,而共此時

願有詩詞可回首

今天是中秋佳節,團圓的日子。祝所有人中秋節快樂,團圓美滿。

家人吃過飯後在客廳打牌,我不愛打牌(其實不太會),便上來天台納涼。

今晚的月亮又圓又亮,襯得星星很淡、夜空很深遠,也為大地渡上了一層銀輝。稻田裡的蛙聲蟲鳴此起彼伏,很是好聽。躺在躺椅上的我,竟昏昏欲睡,鄉村的夜,總是讓我著迷。

關於中秋節的詩詞很多,此刻,浮在我腦海里的,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依稀間,彷彿看到張九齡在月下孤獨的背影。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中秋佳節,不再天涯,而共此時

願有詩詞可回首

《望月懷遠》是唐代詩人張九齡的作品,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及妻子而寫的。此詩是望月懷思的名篇,全詩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纏綿而不見感傷,意境幽靜秀麗,構思巧妙,情景交融,細膩入微,感人至深。

開頭緊扣題目,首句寫「望月」,次句寫「懷遠」;接著直抒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結尾兩句進一步抒寫了對遠方親人的一片深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與深秋對視,滿目落葉紛飛;與深秋共眠,夢裡花落知多少。看一輪明月從海上緩緩升起,遠在天邊的妻子,是否也於窗下痴心守望著這輪明月呢?「天涯共此時」這句千古名句,是從謝庄的《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

中秋佳節,不再天涯,而共此時

願有詩詞可回首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從月出東斗直到月落烏啼,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詩中說是「竟夕」,亦即通宵。長夜漫漫,久不能寐,故而落出一個「怨」字。這兩句,就以怨字為中心,剪不斷的仍是無盡的思念,哪怕從此傷心欲絕,亦願為她滄海桑田。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熄滅了蠟燭,更覺得窗外的月色皎潔可愛,於是,披衣走到屋外。夜已深了,氣候更涼一些了,露水也沾濕了身上的衣裳。這裡的「滋」字不僅是潤濕,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寫盡了「遙夜」、「竟夕」的精神。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相思不眠之際,沒有什麼可以相贈,只有滿手的月光,只是,又將如何送給遠方的她呢?。還是睡罷!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這裡詩人暗用晉陸機「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兩句詩意,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詩作在這種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而止,使人讀之只覺餘韻裊裊,回味無窮。

中秋佳節,不再天涯,而共此時

願有詩詞可回首

那一輪明月,從古至今都是文人騷客鍾愛的意象,常常成為詩詞中的題材,詠月的詩詞,有很多,但像張九齡寫得如此幽清淡遠,深情綿邈,卻不多見。來時的路在青山綠水間,沉落在一個個無人的秋夜裡,輾轉反側,終不成眠,真的能「天涯共此時」嗎?

如今,「天涯共此時」這句,彷彿成了中秋的名片,這其中,亦有很多人所表達的情感,如詩人一般。

秋來悄無聲,心飄亦無痕。或許,在夢中,能與心愛的人相見吧,能陪她攜手看海上生明月。而那時,他和他,不再天涯,而共此時。

歡迎關注,閱讀更多詩相關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