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少年領袖:張國燾的高起點人生

少年領袖:張國燾的高起點人生

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

張國燾,字凱音,又名特立。1897年11月26日,出生在江西吉水。他的家,按張國燾自己的說法,是「地主鄉紳之家」。其父張嘉銘曾任浙江省象山縣知事,相類於今天的一縣之長,俗語稱做「父母官」。在家鄉吉水,張知事擁有三千畝良田,是吉水數一數二的大地主。張家不僅是有錢的富貴之家,而且是世代書香的官宦之家:張國燾的曾祖父,曾做過幾任道台,祖父是翰林,也做過幾任知府。他的叔父,在民國以前曾做過國會議員。「吉水張府」的聲名即使在江西全省,也是聲名遠播。

可是,張國燾雖然生在富貴之家,但頗為同情窮苦人。對於其父魚肉鄉民的舉動,張國燾深惡痛絕。因而與家庭時有矛盾,這成為他後來加入共產黨的思想基礎。同時,正是因為出身於這樣的官宦之家,養成了張國燾自傲,愛出風頭的心態,形成了一切憑實力說話,不知忍讓,動不動就鬧分裂的性格。行不行?不行,就分道揚鑣,我領頭干會更好!

出生於這樣的家庭,張國燾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1916年10月,張國燾來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學理科預科。第二年,也即1917年,陳獨秀受北大校長蔡元培的邀請,擔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受《新青年》影響的張國燾隨即由理科改學了文科。

而另一位深刻影響了張國燾的是北大圖書館館長李大釗。張國燾曾回憶說:「由於他(李大釗)的影響,使我增加了對與(於)社會主義的興趣。」因此,五四運動爆發時,張國燾成為運動的領導者之一。1919年5月3日晚,在北京大學法科禮堂的全體學生大會上,張國燾和許德珩等就曾登台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5月4日的大遊行,張國燾也是活躍人物之一。

張國燾不僅有雄辯的口才,而且擅長社交。在運動中,他被推選為北京大學學生會的幹事。這也成為張國燾一生政治生涯的起點,此後,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政治活動上。

對此,張國燾有如下的回憶:「我似乎是一個特殊學生。我的學業已耽誤了一個學期,到了無法追上的地步。教師們知道我所以耽誤的原因,總是善意地給我一個勉強及格的分數。我也就索性將我的大部分時間花在圖書館,貪婪地閱讀社會主義的書籍。《馬克思資本論入門》、《政治經濟學批判》、《哲學的貧困》、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等中英文譯本,都是在這個時期讀完的。」

五四時期,張國燾是學生中的風雲人物。而作為五四思想奠基者的陳獨秀,也展現了他不畏強暴的風骨。當遊行學生越來越多地被捕的時候,陳獨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呼籲營救學生,並於6月12日親自走上街頭散發。因之,陳獨秀被暗探跟蹤而被捕入獄。正在上海參加全國學聯會議的張國燾得知消息後,當即離滬返京投入緊張的營救工作。

在社會各界以及輿論的壓力下,陳獨秀和被捕的學生們被無罪釋放。這其中,張國燾出了不少力。陳獨秀出獄不久,就在李大釗的護送下離開北京南下上海。不久,張國燾受到通緝,也離京赴滬。

在上海,張國燾與陳獨秀開始了密切交往。期間,張國燾曾於5月初潛回北京。7月初,他又帶著李大釗的重託,重回上海。

張國燾再來上海,便住進了陳獨秀在漁陽里二號的家中,兩人有了更多的交談時間。他發覺陳獨秀正在由宣傳馬克思主義轉入建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組織當中。「他(即指陳獨秀)開門見山地說:『研究馬克思主義現在已經不是最主要的工作,現在需要立即組織一個中國共產黨。』陳先生這種堅決的主張,我還是第一次聽見。他滔滔不絕地說明這種主張的各項理由。我聚精會神地傾聽著他的高論,有時互相附和,有時互相質難。這個主張從此就成為我們多次談話的題目。」

同時,陳獨秀還向張國燾透露:「組織中國共產黨的意向,已和上海的李漢俊、李達、陳望道、沈定一、戴季陶、邵力子、施存統等人談過,他們都一致表示贊成。」

有一天,張國燾突然發覺,「約在八月二十日左右的一個晚上,我從外面回到陳家,聽見陳先生在樓上書房裡和一位外國客人及一位帶山東口音的中國人談話。他們大概在我入睡後才離去,後來才知道就是維經斯基和楊明齋,這是我在陳先生家裡發現他們唯一的一次聚談。第二天,陳先生很高興地告訴我,共產國際有一位代表來了,已經和他接了頭,未來的中國共產黨將來會得到共產國際的支持」。

張國燾於8月底暑假結束的時候回到北京,他「以興奮的心情將和陳獨秀先生談話的經過告訴李大釗先生。李先生略經考慮,即無保留地表示贊成。他指出目前的問題主要在於組織中國共產黨的時機是否已經成熟,但陳獨秀先生對南方的情況比我們知道得更清楚,判斷自也較為正確,現在他既已實際展開活動,那麼我們就應該一致進行」。顯然,在共產黨醞釀組織運作的過程中,張國燾充當了「南陳北李」之間的聯絡員。

也正因此,在陳獨秀和李大釗同時缺席一大會議的時候,張國燾在一大的預備會上被推選為主席,並由他宣布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開幕之後,向代表們報告了會議的籌備經過。

中共一大時出盡風頭

張國燾在主持一大會議的時候,向大會提出了制定黨的綱領、工作計劃和選舉中央機構的議題。「議事日程共有四項:一,黨綱與政綱;二,黨章;三,中心工作與工作方針;四,選舉。」

他說:「黨綱與政綱是難於擬訂的,但我們都覺得非有這一文件不可。我們同意現在不必有一個詳細的黨章,只要有一個簡明的黨章要點就夠用了。我被推舉為這兩個文件的起草人,彙集陳獨秀先生和各代表所提出的意見,先行擬出兩個草案,再交由李漢俊、劉仁靜、周佛海等共同審查。

「我首先草擬了一個黨綱政綱草案,題名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宣言。其要點大致包括共產主義者的基本信念、中共的組成、它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共將經由無產階級專政以實現共產主義等等。李漢俊等人雖不完全同意這個草案,但認為可以作為討論的基礎。馬林看了這個文件(張國燾的回憶有誤,此時張太雷還在蘇聯,為馬林作翻譯的是劉仁靜),卻提出了較嚴格的批評,表示這個草案在理論的原則上寫得不錯,主要缺點是沒有明確地規定中共在現階級(段)的政綱。」

一大會議最後一天轉移到嘉興南湖的時候,代表們討論了宣傳工作中的黨報問題、青年團的工作、婦女工作等。其中,如何組織工會和如何在工人中吸收黨員是代表們談論較多的話題。

對於當天的議程,張國燾回憶說:「當這一項議題(關於吸收工人參加共產黨的問題)討論完畢時,已是日薄西山的時候,我們主張第四項議題的選舉問題迅速進行。討論結果,一致認為現在黨員人數很少,暫不必根據黨章組設人數較多的中央執行委員會。只須選出八個委員,分擔書記、組織、宣傳等工作就夠了。根據這個決定,大會旋即一致推舉陳獨秀任書記,李達任宣傳,我任組織。大會要求這三位被選的委員立即就職,從速組成中央,並決定將大會所通過各案原則由中央整理後作成正式文件;一切尚未決定的事,也由中央全權處理。

「全部議程討論完畢,大會旋即宣告閉幕,舉行了一個簡單的閉幕儀式,由我致閉幕詞。我以興奮的心情祝賀大會的成功,並籲請各代表回到各地的崗位上,根據大會的決定,發展我們的工作和組織。這樣,中國共產黨便正式誕生了。……」

作為會議的主持人,張國燾的心情是相當愉快的。以當時的情況來說,黨在初創時期,組織工作實際上是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分析起來,張國燾的地位,僅次於黨的總書記陳獨秀。

對此,他的回憶還透露出一點得意,這對於爭強好勝的張國燾來說並不難理解。一個二十四歲的青年就有了一黨的創始人地位,這是一個相當高的起點。張國燾寫於晚年的回憶已經削弱了不少年輕時的傲氣和火氣,他的愛出風頭,愛與人爭執,在其中淡化了許多。但他在一大上的表現明顯為他後來的人生埋下了伏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很好玩兒 的精彩文章:

讓蔣介石憋屈至極的赴日談判
毛澤東為何親點聶榮臻任閱兵總指揮
開國大典那天蔣介石都幹了些什麼
開國大典前夕毛澤東為何說:「我不做皇帝」
開國大典前夜,毛澤東為何徹夜未眠?

TAG:歷史很好玩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