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蘭州人過中秋節這些「哈數」你知道嗎?

蘭州人過中秋節這些「哈數」你知道嗎?

今天就是中秋節了!

作為一位蘭州人

蘭州人過中秋的「哈數」你知道嗎?

中秋佳節,蘭州人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作為中秋節的特殊食品月餅,在蘭州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利用發麵蒸制的,也被蘭州人稱之為「千層餅」。

面對國內各式月餅的圍攻,蘭州老月餅日漸式微,正在被一步步埋沒,在蘭州人的記憶中,老月餅早已遠非節日食品那般簡單,這塊薄薄的月餅,寄託著「老」蘭州人亘古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必須重視本土月餅的存續,將其作為一種本地文化特色保留下去。為此,專家建議——改良蘭州老月餅。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天,金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挂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子女團圓,共同賞月敘談。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

中秋節祀月、賞月,親友間相互走動,在節日期間都有許多講究,特別是婦女、小兒,也有節日間相互玩耍的遊戲。如像婦女在賞月、划船串月或者是「走月亮」時都要頭戴花;有的婦女還在中秋栽花,種花,講究的是「好花常開」、「願月常圓」,以表達「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和「天涯共此時」的美好祝願和企盼。這一天,兒童結夥進入果園偷摘一些果品,謂之「摸青」,即使園主發現,也不能責怪。當祭月的月餅擺放出來後,左鄰右舍的兒童就會來「偷月餅」,主人同樣不能責怪。

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民間就已有為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太師餅」。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胡餅」。唐高祖時,李靖出征突厥,於中秋節凱旋而歸,當時恰有一個吐蕃商人進獻胡餅,李淵很高興,手拿胡餅指著當空的皓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月亮)。」隨後分給群臣食之。若此說確實,這可能是中秋節分食月餅的開始。但「月餅」一詞,最早是見於南宋吳自牧的紅菱餅。

蘭州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像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當中秋之月冉冉升起,清輝四射的時候,蘭州城鄉的家家戶戶,都在院中擺起方桌,要給月亮神獻上土月餅;闔家團圓,品果祭月,恰應了「花好月圓人長壽」的古語。

每年中秋節,蘭州人做月餅更有一番情意。按照當地的風俗,自古就有學生給老師送月餅禮物的習俗。因此,當母親的總要多蒸幾個月餅,出籠後挑選最好的讓孩子們背著送給老師。

(絲路明珠網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甘肅廣播電影電視總台 的精彩文章:

TAG:甘肅廣播電影電視總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