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月上梢頭,漫話中秋

月上梢頭,漫話中秋

全文共2734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本報記者

李沅曦政府管理學院2016級本科生

許天怡社會學系2016級本科生

余鍾揚信息科學技術學院2017級本科生

製圖

向華羽中國語言文學系2015級本科生

中秋一詞,由來已久,《禮記》中便有「仲秋之月,日在角」之語。而看似「爺爺輩」的中秋,在各色傳統節日中卻是不折不扣的小輩——中秋節正式形成於唐代,相對於端午、清明與重陽,只能算是年輕的「侄子」。

中秋節的起源,歷來有形形色色的說法。而千百年來,同一個月圓日,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過法。

漫談中秋史

中秋節並沒有一個確定且唯一的歷史源流,它是多種文化習俗相互交融而成的節日。關於中秋的起源,大致有以下三種觀點——

祭月說

中秋代表月亮崇拜這一說法古已有之。《大戴禮記·保傅》中最早提到了中秋的拜月活動:「三代之禮,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別也。」其中,「夕月」即拜月。

宋朝時,人們在院子里搭一張供桌,朝向月亮,擺放兔兒爺、水果和月餅。月亮升起時,婦女們便依次跪拜。北方民間多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因此男性一般不參與。拜完月神,待撤供後,一家老小都聚在院子里,分食祭月的月餅、水果等供品。

中秋所供奉的兔兒爺,由「玉兔」進一步藝術化而來。相傳,玉兔搗葯一年,到了中秋這天,便化作人形,換上人類的服裝,下凡送葯。為了能在天亮前迅速把葯送到各家各戶,玉兔一路上看到什麼動物就騎什麼動物。但是忙碌了一夜的玉兔在路上總是犯困,一犯困就現出原形,也就變成了穿著盔甲的兔子。

到了現在,無論是家裡有孩子要高考,還是婦女想要求子,都可以買一個兔兒爺,以求心想事成。也正因如此,北京的東嶽廟裡,許願的人們擺出了一個兔兒爺山。

北京東嶽廟的兔兒爺山

女節說

某種意義上,中秋節是一個女性節日。正所謂「男不拜月」,中秋節的許多活動都是為女性準備的。

月亮本就象徵著陰柔,月神也往往以女性形象出現。中秋之夜,女子們便聚集在一起請月神。相傳月神降臨時,會回答關於前世今生的各種問題。

對於古代女子而言,求子也是一個重要話題。《詩經·大雅·綿》曰:「瓜瓞綿綿。」這是先民對子孫昌盛的祈願。秋季瓜果成熟,中秋求子與瓜也有著密切的關係。求子的人家中秋要「偷冬瓜」,或是接受親友送瓜。偷瓜人將小孩的衣服穿在冬瓜上,放到床上與未生育的婦女伴睡一夜,以祝願她快快生下一個大胖小子。

越南·阿貴傳說

在越南傳說中,月亮上同樣有一位居民。不過不同於 「嫦娥」,他是一個名叫阿貴的男子。

相傳,樵夫阿貴在機緣巧合下得到了一棵天神種下的菩提樹,它的葉子有起死回生的神力。但是,神樹不能接觸人間的污穢,否則,神力就會遭到破壞,被天神收回到天上。

阿貴憑藉神樹的神力四處行醫,一次他救了一位淹死的女孩,女孩為了報答他,以身相許,兩人一直過著平靜的生活。直到有一天,阿貴的仇人找上門來,趁阿貴不在殺死了他的妻子,並且殘忍地取走了她的五臟六腑。阿貴回來之後給妻子服用了許多菩提樹葉,然而神樹也不能挽救軀體不完整的人。這時,阿貴的狗為了報答主人,把自己的內臟給了阿貴的妻子,再次服用菩提樹葉後,阿貴的妻子果然死而復生。

然而,復活後的妻子因為身體中有狗的器官,染上了一些狗的習性。儘管阿貴反覆叮囑,妻子還是難以自控,總是向菩提樹的樹根撒尿。受到玷污的神樹立刻開始升上天空,阿貴緊抓神樹不放,於是他也被神樹帶上了月亮。

後來,越南人民為了紀念阿貴行醫的善舉,便在八月十五這天用掛燈籠的方式紀念他。

天南地北中秋情

同一輪明月,同一種相思,人們慶祝的方法卻各有不同。除了月餅,各個地區、各個民族又有哪些獨特的中秋習俗?

客家

「月亮姑姑在高天,素潔銀光濯塵世;白璧無暇賴洗涮,人世才得一安寧。」月亮和中秋,對客家人而言也有著與眾不同的含義。

中秋圓月升起時,客家人在庭院、樓台或屋前的禾坪上,對著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花生、柚子等果品,舉行「敬月光」的儀式。祭祀結束後,孩子們會分食祭品,享受月神的賜福。

「敬月光」結束後,「捧菜籃姊」活動就開始了。在韶關仁化客家地區,十一月初一時,婦女們在庭院里「拜月光姊妹」,儀式上要唱請月光姊妹的請神歌。而到了中秋節當天,婦女們還要把月光姊妹送回去,稱為「捧菜籃姊」,也稱「捧月光姊」。據說「菜籃姊」有求必應,客家人通過其祈求問卜,展望未來的收成好壞,正所謂「八月十五中秋夜,捧菜籃姊月當空。焚香禱告化財帛,年庚婚姻問必靈。」

除此之外,燒瓦塔也是客家的一個特色活動,寓意著用塔來避邪鎮妖。用磚頭和廢棄的瓦片搭建成一座圓形寶塔,放入稻草和乾柴。等到瓦片燒紅,再潑上煤油。火勢越旺,代表家族越興盛。

客家燒瓦塔活動

閩南

在閩南以及台灣地區,博餅是一項獨特的中秋活動。

據傳,博餅由鄭成功的部下洪旭發明。為了激勵將士們的士氣,紓解中秋相思之情,他用擲骰子的方式來「賭博」,獎品是大小不一的月餅。博餅的獎項依照科舉的頭銜,設有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32個。

民間的博餅場景

博餅風俗,講究的就是博一個好彩頭。「奪狀元餅」就像搶頭香一樣,能給一整年帶來好運。因此,在閩南甚至有「小春節,大中秋」的說法。

越南

在越南,農曆的八月十五同樣是中秋節。然而,小朋友才是這個節日的主角。因為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正好是稻子成熟收割的時候。在豐收之前,各家各戶的大人通常都忙於耕種,沒有太多時間陪孩子們玩耍,於是就利用慶祝豐收的這一天多給孩子們一些補償。

家長們在廣場中央整齊地擺放上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到晚上,家長一聲令下,孩子們就會衝過去搶自己中意的禮物,父母們則在一旁維持秩序。孩子們收到的特色玩具是越南中秋的一大亮點,比如星星燈——用竹篾編出五角星框架,再包上塑料紙,就成了小朋友口中的「星星爺爺」。

越南小朋友手中的星星燈

越南的一些地方還在節日期間組織舞獅,扮演獅子的都是十二三歲的孩子。一輛輛舞獅車開過,孩子們在紅黃色的戲服下「張牙舞爪」,時不時當街起舞。家長們騎著摩托車跟在身後,給孩子們捧場,摩託大軍常常長達幾百米。

朝鮮

在朝鮮半島,中秋被稱為秋夕。除了中國中秋的意義之外,朝鮮的中秋還有慶祝戰勝渤海國的意義。這一天,朝鮮婦女會穿上傳統服裝,跳一種叫做「強羌水越來」的舞蹈。一人領唱,其他人圍成圓圈跳圓舞,併合唱強羌水越來的歌謠。據說,這是為了紀念朝鮮將軍李舜臣。

強羌水越來歌舞

壬辰之亂時,李舜臣雖然勢單力薄,但憑藉精妙的戰術與先進的戰船取得了多次勝利。一次戰鬥中,李舜臣因兵力不足,就命令南海地區的朝鮮婦女穿上男裝,在山上轉圈跳舞來迷惑敵軍。敵軍遠遠望去,只見山坡上人頭攢動,誤以為此地有重兵把守,便撤退了。

戰爭結束後,強羌水越來歌舞逐漸有了更豐富的含義,以「祝福「、」豐收「等為主題,用於中秋的慶典。

圖1、3、4由向華羽繪製

圖2、5、6、7、8來源於網路

微信編輯|黃家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大青年 的精彩文章:

劉慶紅:「出走」馬拉松

TAG:北大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