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放前上海錢幣堆積如山:100000元只夠買一根油條!

解放前上海錢幣堆積如山:100000元只夠買一根油條!

電視劇《北平無戰事》中描述了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政府進行幣制改革的事件,而這段故事取材於真實的歷史。

1935年至1948年期間,國民黨為支付巨額的戰爭費用,開始大量發行法幣,市場上沒有那麼多物資供應,法幣必然供大於求。有錢買不到東西,物價飛漲,法幣開始瘋狂貶值,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

網路配圖

1946年3月,國民政府通知:生活補助費基本數為法幣5萬元,物價加成倍數為150倍。1946年12月,生活補助費基本數為法幣17萬元,物價加成1100倍。所以底薪為600元的教授實領薪金83萬元法幣,可買23袋麵粉。可是到了1947年5月上旬,由於內戰軍費激增,國統區物價猛漲。這時雖然又進行了調整,「物價加成倍數」是1800倍,生活補助費基本數增加到34萬,一個教授所領的薪金142萬元,不夠買10袋(440斤)麵粉,反而相當一個清潔工的水平。以後雖每隔一兩月調整一次薪金,但與物價上漲速度相比,還是望塵莫及。

1937年,100元法幣可以買兩頭牛,1945年9月其購買力只剩下了十萬分之七。如果一斤大米有五百粒的話,1948年8月時100法幣只能買到1粒大米了。

網路配圖

以清華大學為例,當時薪水最高的教授,1946年12月底可以領取薪金83萬元,夠買23袋麵粉有餘,生活比戰時要好。但因物價陡漲,1947年5月,一個教授的月薪不夠買10袋麵粉。1947年底10萬元法幣大鈔出籠後,物價更像脫韁之馬,教授薪金雖漲到1000餘萬元,卻不夠買5袋麵粉。北平中小學教職員要依靠美國援助的舊衣服才能遮體避寒。

據《大公報》1948年8月16日的統計,以戰前的生活指數為比較,8月上半月的食物價格上漲了390萬倍,住房價格上漲77萬倍,服裝價格上漲652萬倍。當天報紙用花邊新聞的方式圈出一條短訊:「大餅油條,每件10萬元。」

網路配圖

1948年8月19日國民政府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發行金圓券,為的是取代1935年發行的法幣。國民黨政府以金圓券代替法幣時,法幣發行額達到660萬億元,為抗戰前夕發行額14億元的47萬倍。當月物價和1947年1至6月平均物價比較,上漲了500萬倍至1100萬倍。

進入1949年,國民黨政權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隨時有覆滅的可能,由政府信用支撐的金圓券自然急速貶值。貶值速度已經不是早晚市價不同,而是按鐘點計算了。機關職員領工資拿到金圓券後,馬上就換成銀元、美鈔或黃金,如果稍有延遲,即要蒙受貶值損失。一個辦公室十來個人,管生活的人領取工資後,先不發給本人,而是先跑到市場換成銀元、港幣或美鈔,再來按人分發。

網路配圖

普通百姓拿到金圓券馬上就兌換金銀或搶購東西。搶購風潮一浪高過一浪。許多商店的店主、店員破天荒地說自己的商品質量不好,勸阻顧客別買,顧客哪管那麼多,見什麼買什麼,反正比鈔票值錢。」

隨著南京、上海相繼被解放軍攻佔,新政府宣布自6月起停止金圓券流通,以金圓券10萬元兌換人民幣1元的比率,收回後銷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故事選 的精彩文章:

他是民國最奇葩的軍閥,全因一個獨一無二的怪癖!
老照片:24年前的老上海,最後一張現在也能看到!
他被張國燾強令戴著鐐銬走過長征路,卻與毛澤東互贈墨寶!
愛新覺羅現在卻是這個姓氏!他們的後人如今何在?

TAG:歷史故事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