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有一種東方美,叫中式圓

有一種東方美,叫中式圓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你看了沒?

最近還拿獎了。

影片拍攝時,導演馮小剛頂著此起彼伏的反對聲,「任性」地使用了圓形畫幅。

結果,整場電影看下來,貌似並無違和感,

反而讓這場看似幽默的荒誕劇,

被框入一個圓圈裡調侃著,

隔著屏幕似乎都能聽到圓形畫面時而發出的淺笑聲。

這種虛實空靈的圓形構圖來源於中國古代審美,

從團扇到窗景再到庭院園林,

圓之美,早就被全世界刷屏。

在此就和大家討論一下,

電影中所選用的「圓」這一元素,

圓從何起,緣從何滅。

透的是風景,看的是意境

古代的很多文人都喜歡對著窗外的景色思緒萬千,寄情無數: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窗外的風景,窗里的故事,

因為有了美的意象,顯得別樣的動人。

天圓地方是中國古人的世界觀,

易經、尚書等學說思想就是以此為基礎的,

可以說沒有圓就沒有中式設計。

中國傳統建築中,

最具代表性的「圓」元素,

便是園林中的洞門,也叫月亮門。

月亮門既是通道,又是景框,

在洞門內外設有翠竹、紅花、奇石、盆景,

透過洞門就看到一幅框中之景、框中之畫,

隨著四季更迭,景緻隨之變化。

半遮半掩之間,含情脈脈,

便將一絲春色變作詩情畫意。

一步一景、步移景異造就了獨一無二的中式美學。

月亮門的圓,

有著「圓融、圓滿」的寓意。

它不僅是一種審美態度,更是一種處事哲學。

天、地、人、格、物、己,高度統一,

是一種悠遠的文化積澱。

同樣體現這種內涵的還有花窗。

花窗是漢族園林建築中窗的一種美化形式,

圓形窗洞通過框住窗外景色將室內空間延伸,

亦體現了「圓」的無限性。

現代設計中也常使用「圓」。

鍾愛中國傳統元素的朋友,

也會將「景窗」運用到茶室、茶空間或是庭院的設計中去。

濃濃的中式風背後,

體現的是對「圓融、圓滿」精神原型的傳承。

做人要圓,做事要方

有圓,還得有方。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並不只有圓形畫幅。

當潘金蓮乘坐的火車駛向北京,

通過出圓形隧道口後,畫面由圓轉方。

北京是一個代表著權利和規則的地方,

方形畫幅配合北京的現代建築,硬線條更顯真實。

GIF/128K

圓與方配在一起,是中國人念了幾千年的規矩。

有時圓融,有時冷硬;有時光滑,有時鋒銳。

無規矩,不成方圓,誰都說不清,但誰都在遵守。

這暗含了樸素而含蓄的宇宙觀,

契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乾坤之說,

乾為天為圓,坤為地為方。

天圓,心性上要圓融才能通達;

地方,命事上要嚴謹才能規矩。

所以長輩們常這樣教育小輩:

做人要圓,做事要方。

這種圓是圓通,是一種寬厚、通融,

是大智若愚,是與人為善,

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

做事要方,便是說做事就要遵循規矩,遵循法則。

自古以來,將方圓規矩解釋得最為精妙的一個詞,叫「隨圓就方」。

水沒有固定的形態,

在方形的容器里就是方的,在圓形的容器里就是圓的,

這就是「隨方就圓」。

北宋蘇東坡早年也是渴望做些「達則兼善天下」的事情的,無奈一生多次被貶謫,所做事功有限。

有一次蘇東坡拍著肚子問家人:

「你們說,我這肚子里都是什麼?」

小丫鬟說是詩文,小書僮說是學問。

蘇東坡都搖頭。

這時侍妾朝雲笑道:

「我看老爺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當王安石做宰相進行改革時,他是反對派,

寫詩諷喻改革中的問題,於是被打擊,被貶官。

蘇東坡自稱「黑白太明,難以處眾」。

晚清的曾國藩則是另一種情況,

他在給弟弟的書信中吐露心聲:

「腹中雖也懷些不合時宜,卻一味渾含,永不發露。」

曾國藩同樣對於很多官場風氣深惡痛絕,

但是「勢之所處,求退不能」,

面上還是要隨大流,一個不字也不講。

如此「隨方就圓」,百年來,他才能一直被後人視為「成功學」導師。

圓與方,從來不只是幾何圖像。

圓是根本法則,方是權宜之方。

心存至善,隨圓就方,才能讓活水源源不斷地流進自己的清渠。

----------------- 廣 告 ------------------

-------------------------------------

(圖文來源網路,找不到原始作者,感謝原作者辛苦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園景人 的精彩文章:

多肉庭院,美翻了!
收口收的好,才叫完美!
100款·創意嵌草鋪裝意向圖合集
設計師的血淚教訓合集!

TAG:園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