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之前的話說太早……這才是我心中的年度最佳國產劇

之前的話說太早……這才是我心中的年度最佳國產劇

文 | 劉起

電影學博士,虹膜專欄作者

這樣喜新厭舊,實在有點慚愧……我之前說過,《河神》是今年最好的一部國產電視劇。好在2017年尚未結束,我還可以更改自己的選擇。

最近在看《無證之罪》,非常喜歡,它在我心中已經超越《河神》,成為(今年迄今為止)最佳的一部國產劇。

首先要明確一個前提,《無證之罪》絕不是一部單純的類型推理劇!如果你只想看「案件—推理—解謎」的過程,那就錯失了這部劇集最精華的那部分。

雖然對於現階段的國產劇創作者來說,做一部情節緊湊、敘事邏輯嚴密的類型推理劇,已經難能可貴。但《無證之罪》的創作者顯然更有野心,不滿足做一部類型推理劇。

《無證之罪》中,推理只是容器,卻納入了更豐富、更有質感的社會現實,成為一部超越類型的社會推理劇。

我算不上推理迷,雖然從阿婆、奎因到東野圭吾、島田莊司,多多少少看過一些,但始終對推理這一小說類型若即若離。也因為這樣,錯過了一些優質國產推理劇。

然而,硬漢派偵探小說家勞倫斯·布洛克始終是我的摯愛。理由很簡單,布洛克在偵探類型這一大眾文化產品中,寫出了人性的深度與現實的質感。這也是《無證之罪》最吸引我的地方。

一般而言,類型小說與電影的核心目標是講述一個吸引人的故事。即便故事再複雜波折,類型總體上是簡化的、框架的、模式化的,而人生現實則是複雜的、連續的。因此,類型敘事在本質上排斥「寫實」的訴求,是非現實主義的敘事。

但在類型推理小說中,卻始終存在一類以「寫實」為目標的風格流派,在歐美是漢密特與錢德勒開創的冷硬派,在日本則是松本清張的社會派推理。

社會派推理,是相對純粹偵探小說的一種變體,介於嚴肅文學與通俗偵探小說之間。不囿於單純的「設定懸念推理、布置推理迷宮、最後解開謎底」的老一套推理程式,而是將懸念推理、破迷過程與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有機的緊密結合起來。

一、《無證之罪》的社會眾生相

與《白日焰火》、中國版《嫌疑人X的獻身》一樣,《無證之罪》也把故事發生地點放在了哈爾濱,這座城市冬天冰冷陰鬱的氛圍非常適合一個壓抑殘忍的犯罪故事。

哈爾濱道外(舊城區)的破敗衰落,那種冷、硬的城市質感、一個整體失落而相對封閉的社會形態,很符合這個故事的內在氣質。

《無證之罪》對於環境的呈現絲毫不加美化,破舊的樓房與街道、廢棄的工廠、簡陋的蒼蠅館子,是典型的東北老工業區的衰敗景象。

談論電影真實感常用到「空氣感」這個詞,《無證之罪》做到了這一點。整部劇給人一種感覺——冷,無論是外部環境的寒冷、還是案件帶來的陰冷絕望感。

在雪地上行走咯吱咯吱的聲音,在兇案現場呵著白氣、凍得蜷縮著的刑警,都讓人感覺到一種從裡到外的冷。

但《無證之罪》最好看的,還是對於東北社會眾生相的呈現。

《嫌疑人X的獻身》拍出了哈爾濱的地域特色,但裡面的所有角色,都不像東北人,而一座城市最鮮明的特點,恰恰是人。

這一點《無證之罪》做的太棒了。劇中最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眾形形色色、活靈活現的東北底層邊緣人物。

一口東北口音,日常用語中夾雜著髒字的東北社會人,是被國產影視作品遮蔽的一類人。全然不同於春晚小品和《鄉村愛情》中的那些開朗喜感的東北人,《無證之罪》中人物,真實呈現了東北的某一類文化屬性——社會人文化。

主角嚴良痞氣十足、黑白兩道都能吃得開,被小混混稱為「閻王」。一出場,是蹲在廁所鬥地主。解決打架糾紛,是以暴制暴,掄起椅子就砸人。這一人物形象設定,與國產劇集中的所有警察形象都太不一樣。

秦昊 飾演嚴良

一眾配角,更是一個比一個出彩。穿貂兒帶金鏈子的金律師,完全靠坑蒙拐騙、鑽法律漏洞,不像律師更接近江湖騙子。

濃妝艷抹的大姐大華姐,每次出場都是在跟小弟打麻將。放高利貸的黑道老大火哥,負責收債的打手兵哥,洗剪吹造型的小混混金毛、律師所的馬屁精海哥,這些人物從外形、語言到氣質、行為,都有東北地域特色,很接地氣,也是國產影視作品中很少見到的人物形象。

這裡直接引用一篇文章里的描述:「東北的確存在著社會人兒文化——裝作/幻想自己是道上人物,並以此為榮,而且這種文化深入東北社會的肌理。

在東北經常能看見穿著打扮像混社會的人物,其標準形象為膀大腰圓,或者瘦成魚刺。髮型一般為炮子頭(半寸、圓寸、蓋兒頭、禿頭)。頸部有飾物多為金鏈子(特別粗大的那種)、佛珠、玉墜等。胳膊上帶著紋身。

手裡拿著一個小包,走路有時候彎著腰,遠處看去,像剛從海里撈出來的皮皮蝦一樣。嘴裡說話非常痞,似乎是個狠角色。

但這種社會炮子很多根本不是黑社會或者混混,也許就是倒騰蔬菜的、開牙診所的、五金店的、廚子、修車的、買衣服的、剪頭的……他們就是喜歡整成這個造型,覺得這種形象比較狠,比較霸道,比較有范兒,你可以理解為一種變種cosplay。

總結起來就是:水淺王八多,遍地是大哥,不是社會人,凈嘮社會嗑。」(引自《黑幫、宗教與鐵鏽:憂鬱的東北》)

《無證之罪》簡直描摹出一幅東北社會人的眾生相。

最驚艷是第五集出場的冷血殺手李豐田。髒兮兮的破棉襖、棉手套,佝僂著乾瘦的身體,沉默寡言,外形是底層貧窮的普通勞動人民,其暴力無人性、心狠手辣令人髮指,真正的「人狠話不多」。這個人物是國產影視作品中我看過最恐怖滲人的一個狠角色。

這些人物所形成的社會環境,也異常寫實。郭羽工作的律師事務所,坑蒙拐騙、鑽法律空子、靠社會關係解決糾紛,在國產劇中表現這樣一個律師事務所,實在很大膽。

而對兵哥火哥們的底層黑社會的暴力與違法,放高利貸、拿錢擺事、賭球、砍人剁指頭,也不加避諱。

二、原著小說的本格推理v.s.劇集的社會派推理

因為最後兩集等的太辛苦,我迫不及待的看了紫金陳的原作小說。看完小說後,我覺得《無證之罪》的劇集比原作小說精彩不少。

這真是國產網劇的特別值得誇讚的地方,之前的《河神》也是如此。並不會因為有了強大的原作小說,就偷懶照搬小說情節,而是在小說精彩故事的基礎上,非常大膽但也細緻的進行了改編,使情節更適合視聽作品的呈現方式。

紫金陳的小說更接近本格派,以雪人連環殺人案件為核心,整部小說圍繞證據展開,不厭其煩的討論細節、推理案件,到結尾才揭示出案件的真相。小說中,除了主要人物嚴良和駱聞,大部分配角都是一筆帶過,面目模糊。

然而,本格推理小說其實並不適合改編成影視作品。

因為,本格派推理的核心是一個撲朔迷離、複雜難解的案件,以科學、邏輯為根基的推理過程,更像是一種智力遊戲,如果以文字作為介質,抽絲剝繭的解謎案件就有某種頭腦的樂趣,但一旦將解謎過程用視聽語言表現出來,觀眾必然會覺得枯燥乏味。具象化的影視媒介語言很難詮釋抽象的解謎之趣。

這也是島田莊司等本格派推理小說鮮少被改編成電影的原因。

與此相對,影視作品特別鍾情於改編社會派推理,從松本清張到東野圭吾、伊坂幸太郎,他們大部分作品都被改編成了影視劇,甚至被反覆重拍,比如今年夏季熱門的日劇《黑色皮革手冊》。

《黑皮記事本》

這是因為,社會派推理更注重犯罪動機的追問、人物的刻劃,可以將複雜的人性、貪婪的慾望、無法調和的社會矛盾等各種維度一一納入作品。

《無證之罪》在劇集改編中,加入人物群像、社會關係網,也將主要人物變得更複雜更立體,從而使原作小說的本格派推理變成劇集的社會派推理。

首先,劇集人物設置比小說更多樣,加入了大量鮮活真實的配角。一部虛構作品中,對配角的刻劃,可以構建出一個更完整、更真實的世界,這種社會眾生相的呈現,讓犯罪案件不再是空中樓閣,而像是在現實生活中真實發生的。

其次,小說中的人物、案件都是相對是孤立的,這使整個故事有一種鬆散的感覺。而劇集改編則大刀闊斧,將人物都串聯在一個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網之中,人物關係變得更加緊密,成為推動劇情的敘事動力。

比如,劇集中朱慧如是孫紅運的情人,而她為了擺脫華姐的糾纏找到黃毛,才有了第二起命案。

在人性層面的刻畫更深刻,寫出了人性的複雜糾結與陰暗面。朱慧如是身不由己的小三,但也善良勇敢。郭羽用情至深,能為朱慧如殺人,但也貪生怕死,為了金錢和慾望,從懦弱的普通人黑化為貪婪冷血的幫凶。玩世不恭的嚴良對駱聞的情感也很複雜。

李豐田這一人物在小說中非常簡單乏味,就是一個誤殺駱聞妻女的小賊,但在劇中,變成一個冷血無人性的變態殺手,他的身世與殺人動機,也都變得更複雜,使這一角色成為劇集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人物。

小說中其實只有兩個主角——駱聞與嚴良,劇集中,郭羽與李豐田的戲份被大大加重,增加了故事的複雜性。

雖然郭羽這一條情節線,經常讓觀眾覺得有些拖沓,這個角色的性格設置也非常令人討厭,但卻表現了一個軟弱的普通人陷入絕境、面對金錢誘惑最真實的狀態。也是社會派推理小說中最典型的被慾望驅使的小人物。

郭羽

在案件的複雜度上,劇集把小說中的多個單一案件,用因果聯繫交織在一起,帶來一種宿命感。雪人殺人案、郭羽朱慧如殺黃毛、駱聞殺兵哥、李豐田殺駱聞妻女,都是環環相扣、因果報應。

將案件、相關人物,交織在一個命運之網中,形成一個帶有強烈悲劇性的宿命因果鏈。這種改編方式有些接近東野圭吾的小說。

此外,更加深入的表現人物的情感,增加了情感在故事中的分量,使其成為推動故事發展的動力。郭羽愛朱慧如所以幫她殺人、作偽證。駱聞殺人是為了情感、連最冷血表態的李豐田也是。

社會派小說注重殺人動機,但《無證之罪》的原著小說只設置了駱聞的殺人動機,則顯得有些單薄。

小說中的雪人連環殺人案比較單純,只是駱聞尋找仇人的一個手段,以文字鋪陳細節、講述案件推理過程,娓娓道來,因此在結尾處揭曉案件倒也不覺得乏味。

但在劇集中,這一案件就顯得太過單薄乏味,如果拖到最後才揭示案件的謎底和駱聞的動機,就有些故弄玄虛了。

因此劇集在中段(第六集),就早早由兇手自己說出了作案過程與動機。這之後,故事開始轉向,在人物關係(郭羽與駱聞、李豐田)、人物前史(李豐田)上,增加故事的複雜度,由此,將劇集轉向一個錯綜複雜、悲劇宿命的社會派推理。

《無證之罪》作為社會派推理,全然不同於追求快節奏、強情節的類型推理劇,而是不急不緩,非常沉得住氣,用12集講述一個故事。

不是讓觀眾參與一個撲朔迷離的案件的解謎過程,而是將觀眾帶入故事的漩渦中,感受劇中人物的內心,看到人性中的慾望、恐懼與陰暗面。

一部網劇敢這麼拍,它贏得了我的尊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所有票房預測都沒提到它,但這才是本檔期最令人意外的黑馬
馬麗現在開始進入她最好的大銀幕狀態了
讀了這篇文章,你才算看懂《放大》的結尾
這部電影是走進韓國現代歷史中悲慘暴力篇章的趣味之旅
不知道這部電影明天的排片是否還有0.1%,但你至少給它一次機會

TAG:虹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