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武術談起,聊聊中西文化

從武術談起,聊聊中西文化

恭祝大家國慶節、中秋節快樂!既然是祖國的生日,那麼今天我就來給祖國說幾句話。我們又是以武術文化為主體的公眾平台,所以就從武術談起,隨意聊聊中西文化。

首先亮明我對於中西方文化比較的總的觀點:

東西方文化各有優劣,側重不同,沒有西方文明就比中國文明先進之類的說法。根據北大辜正坤教授的研究,在世界人類文明的整體之中,中西文化是互根,互構,互補,互彰,互抗,互證,陰陽循環互進的。

中國文化的特點:

1.形象性 2.直觀性3.整體性

4.道德性 5.體證為先

西方文化的特點:

1.抽象性 2.邏輯性 3.個體性

4.功利性 5.理證為先

為什麼突然想寫這樣一篇文章呢?主要是有感於現今大眾對中國文化誤解太深,在文化上缺乏自信。這種誤解追溯至百年前的五四運動,一批社會精英鼓吹全盤西化;再到文革,中國文化又一次被砸的稀巴爛,以至數十年都恢復不起來,我們對它的誤解還如百年前一樣,同時對西方的思想和理念盲目追捧。

1

「武術」是什麼?

武術本身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為什麼說武術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縮影呢?因為武術它涵蓋了中國傳統哲學、藝術、兵法、禮儀、技擊等各個方面,它可以很生動的體現中國文化的特點。不僅是武術,一切具有內在理論體系和實證體系的中國文化門類,比如書法繪畫等,他們都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縮影,是中華民族精神藉助某一媒介的不同體現。這裡是中國文化整體性最鮮明的體現,中國文化的每一環都是緊緊相扣,文化的不同方面都是具有內在聯繫的。

中國武術,狹義地說,它是一種防身自衛,殺敵報國的技擊術,廣義地說,它又是一種修行法門,一種文化載體,它深深地植根於中華民族精神之中,與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都有著廣泛的聯繫。說到武術,我們首先要知道究竟什麼是武術,如何用我們自己的語言,去解釋武術。

首先看這個「」字,從拆解漢字的角度看,一直以來被解釋為「止戈為武」,這種解釋最早出現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之中。這個說法,重在體現中國人「以和為貴」的精神,我們習武,正是為了制止紛爭,而不是為了挑起紛爭,這是「」思想的顯著特點,這種思想也貫穿在武的傳承,武的修習,以及武的利用的整個過程之中。那中華民族又是形象思維特別發達的民族,所以這個「武」字,還有另一種解。從這個字整體的形象上看,是不是很像一個踮起腳手持戰戟的戰士?如果再對比一下形象性更強的古文字,這種感覺就會更明顯了。因為在古文中,「止」字又通「」,也就是腳的意思,這個字的另一部分則是一種長兵器的形象,所以它的本義是「執兵器而行進」,也就是發動戰爭,引申為勇猛剛健之意,比如「威武」。

其實這兩種解釋都對,武,就是「」和「」的結合,它是漢民族的血性寬厚的一種調和,這兩者不是矛盾體,而是相輔相成。亦勇亦德,是中庸之道在戰爭策略上的表現。一個民族面對來犯之敵,必須要有殺伐之意,否則就會面臨亡族滅種的危險,所以有了「」。但是我們的民族本質上是愛好和平的,在戰爭中不會趕盡殺絕,我們會適可而止,給雙方的後人一個把酒言歡的機會,這個就是「」。所以在歷史上有關戰爭屠城的記載中,西方是遠遠多於我們的。因為我們的文化里不允許,他要求我們儘可能去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武服人。對於武力,有而不用,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智慧。鄭和下西洋時的船隊的規模要遠遠大於哥倫布的船隊,西方人知道這個事情的時候,他們就很不理解,說中國人是不是傻啊,為什麼他擁有這麼強大的船隊,他不去掠奪,不去殖民,反而還給那些海上小國分發財物。

這其實就是我們跟他們思維上,文化上的差異。現在隨著中國的發展,西方某些國家興起所謂「中國威脅論」,意思就是中國的強盛會威脅到其他國家的利益,其實這無異於脫了褲子放屁,用他們自己的強盜視角來看其他民族。

我認為,從長遠上看,中國的崛起只會讓其他國家受益,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這是由我們的文化和民族精神決定的。

再回到武術。這個「」字,同樣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意思就代表他的實用性,也就是技術。武術首先是作為一種殺人的技術,軍事鬥爭的技術而出現的,它的存在有很強的實用價值。所以武術的這個含義,這種實用價值,不論在哪種文明之中,它都是存在的。中國武術也好,西方搏擊也好,在這一層上他們沒有區別,原始的武術就是搏殺。

另外,我們知道武術這個詞在英文里是「Martial Arts」。所以,第二層含義代表他的精神性,也就是藝術。在這一層,中國武術在藝術性上遠遠超出了西方的古搏擊術,不是說西方沒有的搏擊術沒有藝術性,他們也是有的,比如一些古戰舞,但是就深度和廣度而言,西方武術的藝術性更像是原始社會野蠻民風的遺存,而中國武術的藝術性則是走向了精神的「超越性」。

因為我們中國嚴格的說是沒有宗教的,西方的精神超越體驗從宗教中獲得,而我們不是,我們的超越精神可以在文學中開花,也可以在武術中結果,可以在哲學裡遨遊,也可以在繪畫中感知,對中國文化來說,一切「」皆可造「」,一切皆可超越。所以中國的武術,對主體而言,他能給人精神上很愉悅的體驗,對客體而言,他的存在又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和平年代,官方禁止民間擁有武裝,聚眾習武也被視為有「作亂」的嫌疑,武術的實用價值受到抑制,同時由於形象思維的發達,中華民族本身對藝術有一種天熱的敏感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武術就在一定層面上走向了藝術,走向人的精神世界。中國傳統武術修習體系有五個階段,分別是練法、盤法、用法、打法、演法,其中演法居於最後,是中國武術藝術性精神性的最高體現。現在很多人說傳統武術不能打,只能表演。這種說法其實是對武術的誤解,首先傳統武術肯定能打,中國有五六千年的冷兵器搏鬥史,傳統武術不可能不能打,只是現代所謂的「傳統武術」有一部分不能打,這也確實是事實。其次,這種說法提到表演,他用的這種語氣好像表演是很不堪,很低級,把街頭賣藝之類的雜耍等同於傳統武術了。其實傳統武術里的演法,叫「以身演法,合乎於道。」這裡這個「」,就是天人合一。

我很多次提到中國人形象思維的發達,《易經》可以說是這種思想最早的系統化的展現,它是一套由建立起來的信息符號系統,最基礎的陰爻和陽爻代表辯證統一的陰陽,而他們不同的排列組合則演示生成了天地萬物,孔穎達在《周易正義》卷一提到,「必以三畫以象三才,寫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之象」。所以中國人特別重視直觀的形象,我們的抽象思維不如西方發達,對概念不夠敏感,因為我們的概念是寓於形象之中的,形象在於直接的感覺體悟,而不是分析和闡解,所以我們的文字也是象形文字,所以在這種思想土壤上產生的傳統武術也是這樣,他的最高目標就是形象化,也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在中國歷史上,不僅是個人修為的最高追求,也是武者自身技藝達到出神入化之境界的體現。書畫家用筆墨去模擬天地萬物,武術家就用自己的全部身體去模擬天地萬物。所以我們善於向天地萬物學習,取法於天地萬物,有模仿動物的猴拳蛇拳螳螂拳之類,這方面的武術到清末發展到巔峰,稱之為「形意拳」。還有直接取法陰陽與卦象的,也是到清末發展到巔峰,以「太極拳」和「八卦掌」最有代表性。剛剛提到的這些拳術的特點就是無一離不開形象,作為一名武者的最高追求就是通過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藝和心性,最後把我丟掉,把山河萬有裝在心中。臨陣搏殺,神意上身,給對手一種我不是在跟人類搏鬥的錯覺。這就是演法的意義所在,絕對不是簡單的雜耍表演,而是要做到極致的形象,也就是通過「象形取意」的方式,借萬物的性質特點,也就是所謂的「神意」,來磨練自己的形體,最終達到「脫形化意」,再也沒有了我,沒有了我的形體,有的只是天地山河,風雷水火,也就是達到莊子的那種「齊萬物」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神意」這個東西,在不同的情境下,也可以稱之為「」,或「」,不僅僅是武術中強調它,在繪畫雕刻,詩詞歌賦的創作中,以及圍棋對弈中都有體現,其實這也表明了中國文化的整體性,他們是和諧統一的,他們的本質精神都是相通的。

以上就是我對武術這兩個字的理解。關於武術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還表現在中醫學、道家與佛教哲學、傳統禮儀、兵法等多個方面,極其廣博,不再詳說。

2

科學與真理

1919年1月15日,陳獨秀在《新青年》上高舉「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先生」(science)兩面大旗,從此中國知識界展開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全面批判。

這些飽讀詩書,從小浸潤於古典文化之中的「新文化」人士,被西方文化的浪潮拍打之後,瞬間昏了頭腦,進而產生了「西方的一切都好,中國的一切都壞」大思潮。當然,新文化運動在當時是有其積極意義的,主要是表現在政治方面,而在文化方面,給後世留下的不良影響卻綿延至今。這種思想有它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由於清末對外戰爭上中國的慘敗,知識分子進而聯想到是由於文化的落後造成了整體的落後。但是,文化武化,是兩碼事。西方打敗我們用的真的是他們的文化嗎?不是,他們用的是堅船利炮。在通常情況下,文化與武化往往成反比關係。上面已經提到中國文化的道德性,以及中國人以和為貴的精神。所以在同時期,中國文化並不比西方文化落後,反而有可能是文化的先進而導致中國挨打。從小我們就聽到「落後就要挨打」,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這裡的落後主要指的是物質上的,而非精神上的,精神和物質又並非是齊頭並進的。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一個文質彬彬的博士生被街頭小混混給揍得鼻青臉腫,誰的文化水平更高呢?

由於對文化和武化關係的誤解,中國知識分子就產生了諸如「中國文化為什麼如此落後」、「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科學」等偽命題。這一節我們主要談一談「科學」的問題。

首先需要知道科學這個概念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它最鮮明的特點就是邏輯性客觀性,是理性思維能力的體現,源頭可追溯至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所以科學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種方法,一種手段,一種系統,它並非真理,但可以幫助人接近真理。但是抵達真理的路徑只有一條嗎?其實各個民族都有各自獨特的發現真理和驗證真理的方法。

西方文化重利,中國文化重德,所以我們歷代抑商,抑武,我們認為技術的發展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災難,所以把所謂的「科技」稱作奇技淫巧。同時由於中國人形象思維的突出,所以我們的「科學」與西式的科學,就有很大的不同。總的說來,中國式的科學對應中國式的思維,講求直觀形象,整體辯證和主觀體證,西方式的科學對應西方式的思維,講求邏輯抽象,量化分析和客觀物證。中國人依賴「易經」提供的一整套系統來認識世界,探索真理。易經提供的就是整體的思維,形象的思維。

我們現在處於信息時代,每個人都離不開電腦,手機,那你知道這一切其實都跟《易經》的本質有所關聯嗎?在德國圖靈根著名的郭塔王宮圖書館(Schlossbiliothke zu Gotha)保存著一份彌足珍貴的手稿,其標題為:「1,一切數字的神奇淵源。這是造物的秘密美妙的典範,因為,一切無非都來自上帝。」這是德國天才大師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 - 1716)的手跡。後來,二進位就被引入計算機技術之中。當前的計算機系統使用的基本上是二進位系統,數據在計算機中主要是以補碼的形式存儲的。

1679年3月15日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發明了一種計演算法,用兩位數代替原來的十位數,即1 和 0。

1701年他寫信給在北京的神父 Grimaldi(中文名字閔明我)和 Bouvet(中文名字白晉)告知自己的新發明,希望能引起他心目中的「算術愛好者」康熙皇帝的興趣。白晉很驚訝,因為他發現這種「二進位的算術」與中國古代的一種建立在兩個符號基礎上的符號系統是非常近似的,這兩個符號分別由一條直線和兩條短線組成,即──— —。這是中國最著名大概也是最古老的書《易經》的基本組成部分,萊布尼茨對這個相似也很吃驚,和他的筆友白晉一樣,他也深信《易經》在數學上的意義。他相信古代的中國人已經掌握了二進位並在科學方面遠遠超過當代的中國人。

以上是萊布尼茨與易經的一則故事,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古人並不一定掌握了二進位,但是易經確實是包含二進位原理的,它也確實是一種中國式的探索真理的道路

關於中西方思維的差異還可以從他們實證的方式去看:西方式的科學思維講求邏輯思辨,核心是大腦,所以有「logos」、「Thought」;中國式的科學思維講求主體感悟,要求用整個身體去感知,而不僅僅是大腦的思考,所以有「體察」、「體證」、「體悟」。由此就造成了對心物關係的不同看法,西方認為要麼唯心,要麼唯物,必須要有第一性的存在;而中國文化超越二元對立,認為心物一體,不可分割,看看太極圖,是不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再去看看韓國的國旗,表面上好似是我們的太極,實際上呢?是不是只有辯證對立,而沒有和諧統一?就是缺了那麼兩點,壞事就壞在這兒。所以他們的文化在本質上,仍然是西方式的。思維導致行為,他們思維里的極端性,缺乏了包容的可能,朝鮮民族何時盼得到統一?

關於中國的科學思維,又不得不提到老子。老子的思想既可能走向人生哲學,也可能開出自然科學,老子的自然哲學不僅為中國的文化精神,而且為中國的科學精神提供了形而上學的基礎。顯然,老子的自然哲學與古希臘自然哲學是有著根本差異的。而且從一開始,老子就意識到了語言的根本局限,因此排斥了用語言指稱和說明""的可能,其對世界本體的理解是洞悟的而非思辨的,其表述方式是顯示的而非論辯的,是隱喻推衍而非邏輯演繹或歸納。正由於科學所依據的形而上學基礎的差異,或許決定了中西方科學的不同性質和功能,導致了中西方科學發展的不同機制和方向。

現代宇宙學與老子關於宇宙生成演化的思想和世界圖景是相通的,但不宜作直接的比較。我們須將整個宇宙生成演化過程分兩大階段:第一階段為宇宙誕生前,可謂"虛無"階段。此時儘管孕育著宇宙萬物的基因,但無形無質,乃是潛在演化的過程,科學儀器無以觀察測量,亦非認知所能"致詰"。第二階段為我們的宇宙誕生和誕生之後,可謂"實有"階段。屬於現象界的經驗的物質世界,是現代科學探討的領域。老子宇宙論所提供的正是對前一階段本體洞悟的顯示,而現代宇宙學提供的是對後一階段實證科學的證明。老子與現代科學雖同涉宇宙生成問題,但一為形而上,一為形而下,一為隱,一為顯,一為本體,一為現象。或許,正因如此,兩者合一,才是真正的"體用不二",也才真正給出了關於宇宙生成的完整圖景和生生不已的大化流行。

科學發展依賴於本民族的哲學,中國哲學首先探索人生,其次探索世界。與之相反,西方哲學首先探索世界,其次探索人生。這也導致了中西方對科學的態度的不同。西方的科學並不能帶給人類幸福。於是西方人從宗教中追尋幸福的可能。西方科學家中的無神論有幾個?愛因斯坦堅信神的存在,他說:「榮耀而高超的神靈在我們微弱心智所能察覺的微末細節上顯示他自己,我對之衷心讚佩,我的宗教信仰由此構成。我深信有個高超的智能彰顯在不可思議的宇宙當中,這構成了我對神靈的信念。」所以科學只是接近真理的一種手段,而不是唯一途徑。藝術宗教,都可以不同程度地讓我們感知真理的存在。迷信科學也是一種迷信,真正的理智者會包容一切有待證實的學說,對未知的領域心存敬畏。

近代西方發生兩次世界大戰,是人類世界前所未有的巨大浩劫,科學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忽略。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慾望也越來越難以滿足,幸福成為一紙空談。我們的文化鄙夷「奇技淫巧」,先人很早也看到了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問題。但是一昧推崇科技或一昧抵制科技,都是不正確的,當今世界文化交流學習之趨勢日益顯著,西方文化各取所長才是正道

3

民主和自由

聊完了「賽先生」,接下來聊聊「德先生」。我們習慣地說西方比我們要更民主,更自由,那麼首先就需要明白什麼是民主,什麼是自由。

民主顧名思義就是讓人民做主,換種說法就是大多數人說了算

這種傳統一般來說來源於古希臘的體制,但是嚴格的說,它又算不上「大多數人說了算」。能夠參與城邦政治的只有「公民」,而希臘的公民身份只是少數人的一種特權,婦女,外邦人,以及奴隸都是排除在外的。在與其他無公民權居民的對照中,公民的身份和地位才鮮明地凸現出來。與邦內其他居民相比,他們覺得自己屬於城邦。與外邦公民相比,也只有這個城邦屬於他們。這種感覺十分真實。他們個人的安危榮辱,首先取決於城邦的命運。當城邦滅亡時,首要的受害者是他們,奴隸依然做奴隸,外邦人依然是外邦人,他們卻失去了公民特權。失去了城邦,他們就淪為奴隸或外邦人,有時還遭到集體屠殺。城邦強盛,首先得益的也是他們。別的好處且不說,他們最珍愛的自由是只有在自己的城邦里才能得到的。所以公民觀念首先是一種特權觀念。這是西方「民主」的起源。

那麼現在的西方是否實現真正的民主了呢?其實與真正的民主還是有距離的,不過客觀而言,現代西方人可以行使的權利確實要比中國人的權利要多。從根本上說,民主這個詞本身就有待質疑,讓大多數人做決定就一定是對的嗎?公元前六世紀,在民主的發源地——古希臘城邦雅典,一個名叫克利斯梯尼的政治家發明了一種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民主制度的雛形:「貝殼放逐法」。所謂「貝殼放逐法」,就是雅典人為了對付某個破壞民主、實施專制的獨裁者,可以召開公民大會,對其進行投票(因用貝殼投票而得名,不過後來改用陶片了),如果這個人得票超過6000,那麼對不起,管你有沒有錯,立即離開雅典,去外面呆上10年再回來吧。

這種懲罰制度有點類似中國古代的流放,當然二者性質截然不同,前者是公民大會的集體投票,後者是專制君主的個人意志。不過,在「貝殼放逐法」這座祭壇上,固然有獨裁者的鮮血,也飄蕩著無辜者的冤魂。在古希臘歷史上,曾經有多位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因「貝殼放逐法」而被流放,客死他鄉,比如著名的馬拉松戰役英雄亞利斯泰提,以廉潔、正直而著稱,就曾被貪婪、腐敗的地米斯托克利以「企圖獨裁」的罪名提交公民大會審判。

也許你又會說,民眾的選擇雖然有時不一定正確,但那畢竟是自己的選擇嘛,即使付出代價,也只能由民眾自己承受。可是,在這個問題上你犯了個邏輯錯誤,因為付出代價的主體並不是占多數的民眾,而是那個處於少數的可憐的倒霉蛋。如果一個人因為別人的錯誤而被迫接受懲罰,那這種「民主」又怎麼能夠讓人放心呢?你也看到了,古希臘的這個「貝殼放逐法」儘管打著「大多數」的幌子,但卻是個很可怕的東西,並不能算做真正的民主,實際上,它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大多數暴政」。

其實這個「大多數暴政」的滋味我們也曾經領教過,30多年前的那場人間浩劫,就是利用「大多數」對「極少數」實施暴政的結果。當千百萬被革命熱情沖昏了頭腦的紅衛兵們衝進學校、工廠、機關、政府,大打出手,打砸搶燒時,當那些無辜的受害者們不堪忍受凌辱摧殘悲憤自盡時,又有多少冷漠、甚至幸災樂禍的看客在品味著這種可怕的「民主」!即便是在今天,我們仍然不得不遺憾地看到,類似當年革命小將的行為,依然時有發生。一個不保護「極少數」權利的「大多數暴政」,又與「專制」有何區別?

中國傳統文化里是不講民主的,我們自古以來就是家長集權制,我們把自己的利益至於集體利益之下,讓家族裡的家長來代替我們做出決定,家長把所有成員看做一個,圍繞集體的利益來做出抉擇,以集體利益為核心辯證地、發展地看待個人利益的得失。有點類似於蜂群、蟻群,個體幾乎沒有意識,而個體的集聚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意志。因為中國傳統社會是典型的家族社會結構,所以,這個社會結構必然產生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這樣的價值體系。這個價值體系並非是孔子一個人的貢獻,它是中華民族至少五千年來的大家族社會結構在解決利益分配、權力地位、彌合紛爭等方面時應對種種問題而產生的種種對策後凝聚而成的必然結晶。

我們轉而看西方利益集團(軍事集團)社會結構在這方面的特點。在以若干利益集團構成抗衡格局的所謂拉幫結派式的多數派掌權(民主)社會中,公正只局限於各利益集團的實力:誰的勢力(權、財)大,誰就能夠限定公正的基本形態。在利益集團社會結構中,各個集團必然強調各個集團的利益。各個集團的利益衝突必然導致相應的彌合紛爭的辦法。這些辦法中最主要的,是通過戰爭或競爭來取得政權,然後利用政權方式制定有益於或至少能夠保護自己集團利益的法律。把法律神聖化,是利益集團為了爭利和保利而相互抗衡、衝突、妥協後產生的必然的文化後果。同理,這個社會結構必然產生重勇敢、智慧、節制、正義、謹慎、自由、民主、自立、個人主義的價值系統。

不同的土壤結出不同的果實,倘若直接套用西方的體制,毫無疑問,我們也將面臨巨大的痛苦和困難。

關於自由。究竟什麼是自由呢?是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嗎?

自由的最基本含義是不受限制和阻礙(束縛、控制、強迫或強制),或者說限制或阻礙的不存在。「自由」在中國古文里的意思是「由於自己」, 就是不由於外力,是自己作主。在歐洲文字里,,「自由」含有「解放」之意,是從外力制裁之下解放出來,才能自己作主。自由的第一層含義就是如此,自己做自己的主。

但自由又絕不是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因為我們的自然界是有規律的,我們的人類社會也是有其規則的。真正的自由,就是對一切事物的局限完全了知,從而在局限之中遊刃有餘地活出真我,而又不對別人造成傷害的那麼一種境界。我們的不自由,就是因為我們被事物的形式與概念所騙,而把握不到事物的本來樣子,比如,我們容易認為:自由就是不受限制地去釋放心底的想法,牢房中的囚犯就一定是不自由的。這些都只是我們想當然的概念;而只有看透概念之虛假性的人,才可能真正獲得內心的自由,如孔子的「從心所欲,不逾矩」。

很多人只是追捧西方文化的自由,呼籲「解放天性」,殊不知西方人幾乎每個人都信奉耶穌,基督教的禁欲主義對西方社會有普遍的影響,而我們只看到了人家的自由,而沒有看到人家的節制。現在的我們大多是一群高傲的無神論者目空一切,把獸性本能的成分當做是自由的訴求,用動物的慾望置換人類的理想,最終也只會落得個虛無、破碎的下場。為了自由而去吸毒的人,他最後是真的「」吸下去,還是「不得不」吸下去呢?這也算是自由嗎?

真正的自由,是不被控制,不對任何事物產生依賴。

所以真正的自由,不僅是可以隨意表達自己的情感並付諸行動,更是有能力拒絕一切呼應於本能的誘惑。真正的自由,不僅是我覺得某種食品美味,所以我要可勁兒吃,而是它再好吃,我也不看它一眼,因為平淡無味也能讓我愉悅。真正的自由,不僅是擁有避險求生的權利,更是掌握以死明志的決心,因為只有人類才能決定自己究竟要活出個什麼樣子,並以何種方式死去。

1963年6月11日,僧人釋廣德為抗議美國支持的南越總統吳廷艷政府,在西貢的鬧市街頭,用汽油引火自焚。整個過程中,身陷烈焰的僧人紋絲不動,也沒有一聲呻吟,他的靜定與四周人們的悲泣形成鮮明的對比。警察們想接近自焚中的他,但卻無法衝破和尚們圍成的圈。一個警員出於對他的敬畏,竟拜倒在他身前。目擊者們大多都被嚇得目瞪口呆而默不作聲,也有小部分民眾在啕哭和祈禱。此事經報道後,全世界都譴責美國和南越政權,隨後美國對吳廷艷政府的支持減弱,並因此而贊成「南越」反對黨的軍事政變。11月1日,吳廷艷政權被推翻,後來被處以死刑。

這位高僧無所畏懼,早已超越了生與死的二元對立,在平和的心境中踐行了自己的信條,與大自在而為一。避險求生,是一切生物的本能,但向死而生,卻是屬於人類的獨立意志,在覺悟到死亡是必須而不可逃避的那一刻,他便獲得了與宇宙永恆聯結的大自由。

關於自由,老莊或許還有更有韻味的說法,也歷來被中國文人所推崇,其中「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則是絕對自由的最高體現,當個人意識與自然意志走到一起,萬事萬物再也沒有概念定義客體主體的區別,萬事萬物也不會再對我的自由構成威脅,我即一切,一切即我。

參考:

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較導論》2007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中國人的國家觀和家國情懷》

李曙華《老子的自然哲學與科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形意國術館 的精彩文章:

TAG:形意國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