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點機械加工常識,生產木工刀具的時候也可以用到

學點機械加工常識,生產木工刀具的時候也可以用到

別總想著去毛刺了,控制毛刺產生才是根本!

金屬切削過程常常伴隨著毛刺的生成。毛刺的存在不僅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影響到產品的使用性能,有時甚至會引發事故。對於產生的毛刺問題,人們通常用去毛刺工序來解決。去毛刺是一個非生產性過程,它不僅增加產品成本,延長產品生產周期,而且毛刺去除不當還會導致整個產品報廢,造成經濟損失。

本文首先對影響端銑毛刺形成的主要因素進行系統地分析,並從結構設計到製造加工全過程出發,探討了減小和控制銑削毛刺的方法和技術。

一、端銑加工中毛刺的主要形式

按照切削運動——刀具切削刃毛刺分類體系,端銑過程中產生的毛刺主要有主刃兩側方向毛刺、側邊切出切削方向毛刺、底邊切出切削方向毛刺及切入和切出進給方向毛刺五種形式(見圖1)。

圖1 端銑加工形成的毛刺

一般而言,底邊切出切削方向毛刺與其它毛刺相比具有尺寸大、去除困難的特點。為此,本文以底邊切出切削方向毛刺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開展研究。根據端銑中底邊切出切削方向毛刺尺寸和形態的不同,又可將其分為如下三種:I型毛刺(尺寸較大,去除困難,去除費用較高),II型毛刺(尺寸較小,可以不去除或去除容易)和III型毛刺即負毛刺(如圖2所示)。

圖2 銑削時底邊切出切削方向毛刺種類

二、影響端銑毛刺形成的主要因素

毛刺的形成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材料變形過程。工件材料特性、幾何形狀、表面處理、刀具幾何形狀、刀具切削軌跡、刀具磨損、切削參數及冷卻液的使用等多種因素都直接影響毛刺的形成。圖3為端銑毛刺影響因素框圖。在具體的銑削條件下,端銑毛刺的形態和尺寸取決於各影響因素的綜合作用,但不同的因素對毛刺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影響。

圖3 銑削毛刺形成因果控制圖

01刀具進入/退出

一般情況下,刀具旋出工件時所產生的毛刺比刀具旋入工件時所產生的毛刺大。如圖4所示, 圖4a為刀具旋出工件的終端面,易產生尺寸較大的I型毛刺,而圖4b 中刀具旋入工件,所產生的毛刺通常為II型毛刺。

圖4 銑削方式對毛刺形成的影響

02平面切出角

平面切出角對底邊切出切削方向毛刺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平面切出角的定義為當切削刃旋出工件終端面時,在過切削刃上一點垂直銑刀軸線的平面內,該點的切削速度(刀具轉速與進給速度的矢量合成)的方向與工件終端面方向之間的夾角。工件終端面的方向為從刀具旋入點指向刀具旋出點。如圖5所示,Ψ為平面切出角,其範圍0°

圖5 平面切出角

試驗結果表明:毛刺高度隨著切削深度的變化而發生形式轉變,即隨著切削深度的增加毛刺由I型毛刺向II型毛刺轉變。通常將產生II型毛刺的最小銑削深度稱為界限切削深度,用dcr 表示。圖6顯示了加工一種鋁合金時平面切出角和切削深度對毛刺高度的影響。

圖6 毛刺形式與平面切出角和切削深度

由圖6可以看出:平面切出角越大,界限切削深度越大;當平面切出角大於120°時,I型毛刺尺寸較大,向II型毛刺轉變的界限切削深度也大。因此,小的平面切出角利於II型毛刺產生,這是因為Ψ越小,終端面支承剛度相對提高,毛刺越不易形成。

由圖5可知:進給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對合成速度v的大小和方向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對平面切出角和毛刺形成產生影響。因此,進給速度與退出邊偏移角α越大,Ψ越小,越利於抑制較大毛刺的形成(如圖7 所示)。

圖7 進給方向對毛刺形成的影響

03刀尖退出順序EOS

在端銑過程中,毛刺尺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刀尖的退出順序。如圖8所示:A點為副切削刃上的點,C點為主切削刃上的點,B點為刀尖頂點。假設刀尖是鋒利的,即不考慮刀尖圓弧半徑。如果B-C邊先退出工件,A-B邊後退出工件,則切屑鉸接在已加工表面上,隨著銑削的進行,切屑被推出工件,形成尺寸較大的底邊切出切削方向毛刺。如果A-B邊先退出工件,B-C 邊後退出工件,切屑鉸接在過渡表面上,被切出工件,形成尺寸較小的底邊切出切削方向毛刺。

試驗表明:使毛刺尺寸依次增大的刀尖退出順序為:ABC/BAC/ACB/BCA/CAB/CBA。EOS所產生的結果是一樣的,只是在相同的退出順序下,塑性材料比脆性材料所產生的毛刺尺寸要大。

刀尖退出順序不僅與刀具幾何形狀有關,還與進給量、銑削深度、工件幾何尺寸及切削條件等因素有關,是通過多種因素綜合起來對毛刺的形成施加影響。

圖8 刀尖退出順序與毛刺的形成

04其它因素的影響

銑削參數、銑削溫度、切削環境等對毛刺的形成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部分主要因素如進給速度,銑削深度等的影響通過平面切出角理論和刀尖退出順序EOS理論體現出來,此不贅述;

工件材料塑性越好,越易形成I型毛刺。在端銑脆性材料的加工過程中,如進給量或平面切出角較大,則有利於III型毛刺(虧缺)形成;

當工件的終端面與已加工平面之間的角度大於直角時,因終端面支承剛度增強,能抑制毛刺的形成;

銑削液的使用有利於刀具壽命的延長,減小刀具磨損,潤滑銑削過程,進而減小毛刺尺寸;

刀具磨損對毛刺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當刀具磨損到一定程度,刀尖圓弧增大,不僅刀具退出方向毛刺尺寸加大,刀具切入方向也會有型毛刺生成,其機理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其它因素如刀具材料等對毛刺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響。在相同的切削條件下,金剛石刀具較其它刀具更有利於抑制毛刺形成。

三、控制銑削毛刺形成的基本途徑

端銑毛刺的形成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它不僅與具體的銑削過程有關,而且與工件結構,刀具幾何形狀等因素有關。要減小端銑毛刺,必須從多方面出發控制和減小毛刺的生成。

01合理的結構設計

毛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工件結構的影響,工件結構不同,加工後棱邊處的毛刺形狀和尺寸也有很大的差別。如果工件材料和表面處理是事先定好的,那麼工件幾何形態和棱邊則是決定毛刺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圖9 為在工件終端面增加倒角來減小毛刺。

圖9 增加退出邊倒角法

02適當的加工順序

加工順序對端銑毛刺的形狀、大小也有一定的影響。毛刺形狀和尺寸不同,去毛刺的工作量和相關費用也不相同,因此,選取適當的加工順序是減少去毛刺費用的一種有效途徑。圖10 為採用適當的加工順序控制較大毛刺的生成。

圖10 選擇加工順序控制法

在圖10a中如果先鑽孔再銑平面,則孔圓周上容易生成較大切出銑削毛刺;如果先銑平面再鑽孔,則孔圓周上只有較小的鑽削切入毛刺。同理,在圖10b中,先銑削上表面再銑凹輪廓所形成的毛刺比先加工凹輪廓再銑平面所形成的毛刺尺寸要小。

03避免刀具退出

避免刀具退出是避免毛刺形成的有效方法,因為刀具退出是切出方向毛刺形成的主要因素。通常情況下,銑刀旋出工件所產生的毛刺較大,旋入工件時產生的毛刺較小。因此,在加工過程中應盡量避免銑刀旋出。如圖4 中,採用圖4b 生的毛刺小於圖4a中所產生的毛刺。

04選取適當的走刀路線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當平面切出角小於一定值時,所產生的毛刺尺寸較小。平面切出角可以通過改變銑削寬度、進給速度(大小和方向)和旋轉速度(大小和方向)來改變。因此,可以通過選取適當的走刀路線來避免I型毛刺的生成(見圖11)。

圖11 控制走刀路線法

圖11a為傳統的之字型走刀路線,圖中陰影部分表示可能產生尺寸較大的切出切削方向毛刺的部位。圖11b採用了改進的走刀路線,它可以避免切出毛刺的生成。雖然圖11b中的走刀路線比圖11a中的走刀路線略長,花費銑削時間略多,但由於不需要附加去毛刺工序,而採用圖11a需要大量的去毛刺時間(雖然圖中陰影部分即毛刺產生的部位並不是很多,但是實際去毛刺時必須走完毛刺所在的所有棱邊),因此綜合起來看,在控制毛刺方面,圖11b所示走刀路線優於圖11a所示路線。

05選取適當的銑削加工參數

端銑參數(如每齒進給量、端銑寬度、端銑深度及刀具的幾何角度等)對毛刺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表1列出了為減小毛刺尺寸而選取端銑參數的幾條原則。

結語

端銑毛刺的形成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的影響因素有:刀具退出/進入、平面切出角、刀尖退出順序、銑削參數等。毛刺的最終形狀和尺寸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本文從工件的結構設計、加工工藝的安排、銑削用量及刀具的選用等全過程出發,分析了銑削毛刺產生的主要影響因素,提出了控制銑刀路線法、選擇合適加工順序法和結構設計改進法等抑制或減小銑削毛刺的技術、工藝和方法,為在銑削加工中主動控制毛刺尺寸、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和縮短生產周期提供了可行的技術方案。

版權聲明:由於部分文章來源於網路,另外有些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

取得聯繫。若涉及以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刪除或處理。

木工刀具論壇「zjwoodtools」[微信號]

承接|刀具廣告|軟文推廣|求職招聘|微信推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械 的精彩文章:

CODE機械鍵盤之父:第一把為編程而生的鍵盤,不買不是程序員
人體工學設計決定著機械鍵盤鍵帽的觸感
2018英國留學:工科類熱門專業——機械工程
亂嚼菜根譚#涉世淺點染淺,歷事深機械深
牧心表業:教你如何簡單的選擇一枚好的機械錶

TAG:機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