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怯懦是人生的常態,怎樣才能自信起來?

怯懦是人生的常態,怎樣才能自信起來?

人生困惑、生活難題,請問『如孝法師』

當我們能夠分清楚三種世界[注]的時候,我們修任何法門,都能成竹在胸。因為佛法是非常難的。

為什麼難呢?我們每個人不是都有佛性嗎?我們雖然有佛性,但我們缺乏一雙發現佛性的眼睛。人與生俱來的煩惱當中有一種很深刻的不安全感,這在學佛的人身上也是平等的。為了消除這種感覺,我們必須用概念來自我陶醉,才能夠不惶恐,這就是無明。

我們用概念來認知和遭遇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很不自信。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要基於教言,基於經典,甚至基於對別人的否定,才能夠得到身心的安寧。人犯錯是常態,犯錯讓我們的修行變得撲朔迷離。

比如「我們是這個道場的弟子,就不能去那個道場」,這真是完全不以正法來區別。我們要區別,而不是分別。是道則進,非道則退,這是大前提。

同時基於功利的心,基於業感緣起的相對性,我們必須要在名言概念當中尋找我們理解到的教法,認為這個才是佛教。

就猶如《法華經》當中的五百羅漢聽佛說法會退席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所熟悉的範圍,認為自己所認可的佛法,才是佛法。那麼這個人只能做一個信仰者,不能擁有生命的真理。

換一句話來講,沒有知見,我們很難得到快樂。沒有知見,我們就沒有辦法改變過去的一種知見。我們忘了一個起碼的原則,因為我們過去的知見是相對的,我們才來尋找佛陀的智慧。當佛陀給了我們一個智慧後,我們又很害怕,又在逃避。

這一刻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如實地知道自己在業感世界當中會有一些軟肋、誤區,這是與生俱來的。當我們知道自己存在這種障礙時,學佛就不會犯一些低級的錯誤,就不會不敢面對自己。

我們要學佛菩薩。菩薩的本意是解救眾生的勇士,我們要有一些勇氣才能夠學佛。我們會懦弱這是常態,但是如果我們知道菩薩需要勇氣的話,我們就會主動地培養一些勇氣,這也是佛性的一種作用。

我們無論用哪一種方法修行,用哪一種見地生活,這種獨立自主的思考都是離不開的。我們學佛的人如果明白這個最基本的運作,我們就能夠立定腳跟,咬緊牙關,願意不負此生。

那麼,我們在所追隨的教法、教言、教派之上,就具備了一種態度,能夠讓我們在我們的世界,或者我們的佛法當中得到勇氣,得到成就,勇於實踐。

換一句話來講,無論信佛不信佛,我們人生的勇氣是必須要培養的。不是需要堅強,而是必須堅強。這是科學的態度、必須的態度。

如果自己不自信,那麼我們只是把佛經供在佛台上。只是頂禮,不能運用,甚至是自我欺騙,不能夠直起腰桿。這樣不是沒有利益,是利益很大,但是對於我們這一生來說,浪費太大。

[注]

第一種世界,就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在體驗命運的考驗,充滿了悲歡離合的、不可抗拒的命運,這是業感的緣起。

第二個世界,是佛陀告訴我們的解脫之道。

第三個世界,是我們站在業感世界當中,兌現佛陀的教法,我們的身心活在真理、安寧的這種世界。這就是奇蹟,不可思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北佛教 的精彩文章:

繪佛班的人間小團圓
佛教故事 被餓死的羅漢
笑看人生本無常 病中念佛求西歸
天心月圓,南普陀寺與海內外信眾共度中秋佳節
佛教本來就是人生的

TAG:東北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