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女兒偷花爸爸3萬元買東西 想掙錢彌補又陷刷單騙局

女兒偷花爸爸3萬元買東西 想掙錢彌補又陷刷單騙局

小雅買的粘土材料等商品

圖為小雅手機的轉賬交易記錄

王女士(化名)和丈夫發現,丈夫綁定了微信的銀行卡內只剩下9塊多錢了,而大約一周前,卡內餘額都還是3.2萬餘元——錢都被他們11歲的女兒小雅(化名)轉走了。

記錄顯示,9月10日開始,小雅從父親的微信轉走約4800多元,從微店買了自己喜歡的工藝粘土,最大的一筆支出達2225元;另一方面,想掙錢彌補的她,找到據稱是「淘寶刷單」的網路兼職,卻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被騙走了約2.7萬元。

事後,小雅找到媽媽認錯,並表示要交回手機。王女士和丈夫也很自責,「我們也有責任,平時沒有騰出更多的時間陪孩子。」

轉走爸爸微信里的錢 11歲女孩一周內花了3萬

3日下午,王女士從女兒小雅的房間抱出來一箱物件,「這些只是一部分,她屋裡還有,前幾天我們還退了五件。」「這些是粘土和配件,可以做蛋糕模型等。」小雅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這是模擬果醬,這是粘土,那是奶油膠……」

小雅今年11歲,是成都某學校六年級學生。去年暑假,她接觸了「美拍」軟體,「看到裡面很多人在玩『粘土』。」

「把做好的粘土作品傳到美拍上,就會有人點贊,有更多粉絲。」小雅說,如果有人送禮物,還可以兌現,「我是同學裡面禮品豆最多的,170多顆了。」她表示,這大約能兌換成17塊錢。不過,在她的「美拍」賬戶中,成都商報記者並沒有看到上傳的粘土作品。「被我刪了。」小雅說,自己做的粘土作品被媽媽扔了,「覺得不開心。」

媽媽王女士則向成都商報記者談起了女兒此前的行為:一周內,她將爸爸微信中的3萬餘元轉到自己賬戶中,買了約4800元的粘土材料,又在參與所謂「網路兼職」時被騙了2.7萬餘元。

「花了爸爸的錢,想兼職掙錢彌補」

年初,王女士曾給小雅買了約100元的粘土材料。用完後,小雅又聯繫在山東上大學的哥哥,請他給自己買粘土,這樣一直用到了8月。9月初,小雅發現微信上有售賣粘土的微店。9月10日下午3時許,她從微店下單了兩筆總計152元的粘土。平時沒什麼零花錢的小雅說,錢是從爸爸那裡來的。幾乎是同時,小雅找到「網路刷單」的兼職,「點擊對方的鏈接後將物品放入購物車,然後識別對方發來的二維碼支付。對方說5分鐘後會返錢給我。」她嘗試了一次,「付了119元,對方返給我129元」,這讓她信以為真,「因為花了爸爸的錢,想兼職掙錢彌補。」

「我拿爸爸的手機,把錢從他的微信轉到我的微信,然後自己消費了。」為了不讓爸爸發現,小雅每次轉賬完畢後,還特意刪除了記錄和簡訊通知。而在爸爸的印象中,小雅都是以學習名義拿走自己的手機,「我還好奇,明明她自己有手機,我要不給的話,她還要跟我急。」

做「刷單兼職」掙錢 被騙兩萬多元

小雅共買了約4800元的粘土材料,最大一筆達2225元;為了做「刷單兼職」,小雅曾一天用父親的手機給自己發了26個200元頂格紅包,之後覺得紅包太慢,她開始直接轉賬,並在9月15日和16日兩次各轉入10000元。然而,「刷單兼職」很快證明是個騙局,「第二次我掃二維碼大概支付了9000多,但是5分鐘後對方卻沒有返錢。」

「對方告訴我,我的賬戶被凍結了,要繼續做刷單任務才能解凍。」接下來兩天,小雅每天繼續掃碼支付一萬元左右做「刷單任務」,但她的錢依然沒有「解凍」。

9月16日夜裡12點,聽到小雅的手機發出響聲,王女士走過去打開看了下,「看到有人跟她說什麼網路兼職,我就翻了一下她的微信錢包。」這一看,讓她當晚沒睡好覺,「看到她的交易記錄里,都是從她父親那裡轉出的錢,數額大的有一萬,小的也有2000元上下。」

次日放學後,王女士詢問女兒這件事,「她只說不知道。」無奈之下,她拿出丈夫的手機一筆筆核對,接著又去查詢了銀行卡餘額,「本來卡里有3萬多塊錢,只剩下9塊多了。」這時,小雅才向父母承認了事情經過.當晚,小雅跟著父母去報了警。事後,她找到媽媽認錯,「她哭著說後悔,讓我收了她的手機。」王女士和丈夫也挺自責,「我們也有責任,平時沒有騰出更多時間陪孩子。」

教育專家:

孩子想彌補,心性是好的

父母應起到監護教育作用

「花了父母的錢之後想掙錢彌補,這個孩子的心性是好的。」教育專家紀大海說道。他覺得,家長應該正面引導。在紀大海印象中,孩子背著父母用他們的手機購買東西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家長的手機應該和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他表示,一方面成人世界的信息未必適合孩子,另外也要養成孩子尊重他人隱私的習慣。此外,他指出,在信息泛濫的當下,社會、學校、家庭尤應關注孩子的教育。

「這種情況並非個例。」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事件中主要是父母沒有起到監護、教育作用。他表示,有的父母不願意花時間陪孩子,就打發孩子自己玩手機、iPad,孩子就很容易受網路誘惑,甚至遭遇網路詐騙。

在他看來,父母應陪伴、指導孩子使用智能手機,控制上網時間,並教會孩子識別非法的,帶有色情、暴力、欺騙性質的網站、信息。「這也是國外防止未成年人網癮,培養良好網路習慣的辦法。」此外,他表示,政府部門也要建立和實行分級制度,加強網路監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女學者在舊金山失聯 曾提欲在金門大橋結束生命
中秋高校月餅大比拼:魚肉小龍蝦中藥餡有新意
峨眉山氣象觀測員:金頂日出預報越來越准
「雙節」預計7.1億人次出遊 各地全力做好安全保障
中企將量產兩棲無人機:除了送快遞還能運補給

TAG:中國青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