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好三味葯,今年秋冬不感冒!中華古醫學給你的饋贈,請笑納

用好三味葯,今年秋冬不感冒!中華古醫學給你的饋贈,請笑納

本文理論依據:《醫方類聚》

列位看官,眼下已經入秋,寒風漸氣,又該有不少人會出現感冒癥狀了。今天,想告訴你,如果從現在起應用好三味葯,今年秋冬二季的感冒,應該會減少很多。

哪三味葯呢?在這裡把組方奉上——

防風15,黃芪、白朮各30克。藥物研成細末,混合均勻,做成散劑,每次服用6到9克。這是成人用法。如果是孩子,可以取黃芪10克,白朮5克,防風2克,甘草2克,水煎2次混合,一天之內分2次溫服。具體使用的時候,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用量,隨症加減。

這個辦法化自哪裡?說起來,它是祖國傳統醫學對子孫後代的寶貴饋贈,彷彿年邁的祖母為孩子們準備的貼心呵護。這就是在中醫世界裡大名鼎鼎的玉屏風散。

此方為什麼能幫助我們減少感冒的發生?

原來,在我們祖國傳統醫學的語境中,我們身體的外周,時刻都有一層氣來起到保衛作用。這層氣,就是衛氣。你看《靈樞·本臟》里說得好:「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者也」。再看《醫旨緒餘》里說:「衛氣者,為言護衛周身……不使外邪侵犯也」。可見,這層衛氣,基本等同於我們所謂的免疫力。衛氣不強,防禦功能下降,病邪就容易侵入人體,形成感冒。

衛氣從哪裡來?《慎齋遺書》裡面又說:「肺疏於皮毛,輕清者入於經絡為營,彪悍者入於皮膚為衛」。所以,一般認為衛氣發於胸中,乃是為肺氣所生化和主導。這就是古人之所以將「肺衛」並稱的緣故。這就提示我們,要想鞏固衛氣,提高免疫力,必須補肺氣、強衛氣。

好,既然如此,那麼這白朮、黃芪和防風的經典搭配,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先說說這裡的黃芪。它是此方的君葯。黃芪這味葯,性味甘,微溫,入肺、脾經,功在益氣固表。它是大補脾肺之氣,充實衛氣的常用藥。《本草求真》就說:「黃耆(黃芪),入肺補氣,入表實衛,為補氣諸葯之最,是以有耆之稱」。李東垣也說:「衛氣者,所以溫分肉而充皮膚,肥腠理而司開合。黃耆既補三焦,實衛氣,與桂同功,特比桂甘平,不辛熱為異耳」。可見,黃芪善於實衛氣、補肺氣,乃是自古以來醫家的共識。

為了幫助黃芪更好的充實衛氣,我們給它配了一個助手,這就是方中的白朮。白朮,性味苦、甘,溫,歸脾、胃經,功在健脾益氣。白朮作為健脾藥物,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脾胃的功能。中醫認為,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所以,補益脾胃,對充實肺氣是有好處的。這就是所謂「培土生金」之法。同時,這白朮在一些古籍的記述中,還有固表止汗的功能,比如《神農本草經》卷1裡面就明確提出,白朮可以止汗。《備急千金要方》裡面也有單味白朮煎湯來止汗的運用。可見,這白朮是有一定固表功能的。古人將其用在這裡,可謂用心良苦。

接下來的防風,則又是黃芪的左膀右臂。防風,從名字可以想見,它是跟風邪有一定關係的藥物。事實的確如此。它性味辛、甘,溫,歸膀胱、肝、脾經,功在解表祛風,勝濕,止痙。一般認為,這防風是祛風的良藥,而且是「風葯之潤劑」,沒有一般祛風葯所具備的強烈燥性,藥性比較平和。感冒,以風邪襲表為源頭。風邪在表,我們可以用發汗等方法來治療。但是對於經常感冒的人來說,這麼做反倒容易傷害正氣,所以我們就祛風,用另一種辦法將位於體表的病邪清理乾淨。這防風和黃芪,是一對黃金搭檔。黃芪有了防風的幫助,能固表而且不留病邪。防風有了黃芪做搭檔,可以驅邪而無需擔憂傷正。兩者相伍,妙趣無窮。

可見,這玉屏風散,真的是祖國傳統醫學,留給我們炎黃子孫的一件貼身小棉襖,只是我們當代人早已遺忘,或者不太重視。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說了半天,什麼樣的人適合用這玉屏風散呢?列位看官請注意,此法乃是堂堂正正的補益劑,而不是解表劑。這就意味著,患上感冒以後,用它治療的並不多。治療時更多的,需要用解表劑。這方法,更適合在平時來服用,用以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證見經常感冒,容易出汗或自汗,舌淡而舌苔薄白,面色發白的人。現代研究證實,此法能提高正常小鼠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也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力。尤其是對於經常感冒的小孩子來說,效果更好。因為研究發現,這張古方可以補鋅。而反覆感冒的孩子,往往有缺鋅的問題。

以上文說,就是對古方玉屏風散現代應用之一的不成熟的解說。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感冒 的精彩文章:

腎病患者感冒了怎麼辦?
1招不花錢有效止咳化痰,輕鬆緩解感冒咳嗽
寶寶感冒成「肺炎」 只怪媽媽的一個舉動
入秋幼兒易感冒,這6個穿衣細節家長一定要注意!
講真,感冒季節最易分手別不相信

TAG: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