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時隔45年,一本畫風童稚、書法渾厚卻滿載師生情的《護生畫集》終於誕生

時隔45年,一本畫風童稚、書法渾厚卻滿載師生情的《護生畫集》終於誕生

弘一法師:子愷,我一生慈悲為懷,見不得殺生之事,我想與你共同繪製一本護生集,「去除殘忍心,長養慈悲心,然後拿此心來待人處事」你畫風童稚,最適合不過。不知你意如何?

豐子愷:老師囑託,學生豐子愷定會盡心儘力完成,還請恩師放心便可!

恩師之囑

哪怕山河破滅,定當不辜負

一個約定,用四十五年去完成

是佛教界、文藝界諸位大師們絕世合作的結晶

亦是這對師生最好的感情見證

01

《護生畫集》便是這對師生的約定之作

當時豐子愷剛剛考入杭州師範大學美術系,

任教的老師正是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看他天資聰明,對他極盡愛護。

《生的扶持》

一蟹失足,二蟹持扶。物知慈悲,人何不如!

有一次,豐子愷與教訓主任發生爭執,

主任一氣之下上報了教育廳,要開除豐子愷。

弘一法師深知豐子愷聰明好學,

開除實為可惜,當即站出來:

「豐子愷是個人才,平時也無大過,

就因這一次錯誤葬送前途,乃是國家的損失!」

事情平息後,

豐子愷心存感激,親自登門道謝,

閑談時法師拿出筆墨題字贈予他:

士之致遠者,當先器識而後文藝。

豐子愷也謹記恩師的教誨,奉行一生。

《殘廢的美》

好花經摧折,曾無幾日香,憔悴剩殘枝,明朝棄道旁。

02

一次,弘一法師遊玩上海,借住在豐子愷家,

途經曉市,見人們磨光快刀將家禽殘忍殺害

而吃齋念佛的弘一自然是看不慣這一幕

隨即回到豐子愷家向他表達

想要畫一冊「去除殘忍心,長養慈悲心」的畫集之意

豐子愷心想:

有生之年,能與恩師合畫一本畫集,乃我的榮幸

豐子愷當即便答應了老師的請求。

以豐子愷童稚潤澤的畫風,

搭配恩師筆酣墨飽的書法,

正能體現這其中意味。

《親與子》

今日爾吃他,將來他吃爾,循環作主人,同是親與子。

起初,畫冊模仿《二十四孝圖》的形式,僅有畫作24幅,

1926年豐子愷心想:臨近恩師50壽辰

何不畫成50幅,以祝賀恩師的生日。

畫作完成後,恩師大為稱讚,

當即提筆為畫集配字,

就這樣《護生畫集》第一冊於1929年誕生了。

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豐子愷一路顛沛流離,生活艱辛

卻始終沒有忘記要在老師60歲時再出一冊《護生畫集》。

他克服艱難險阻,終於將60幅作品繪製完畢,

寄給遠在泉州開元寺的弘一法師。

「生機」就是當時在抗戰時期創作,

在斷壁殘桓處發出一個嫩芽,右下方一隻蝴蝶翩翩起舞,

一動一靜兩種生命相互輝映,強烈的生命感躍然紙上

弘一法師看後心想:何不讓豐子愷每年繪製一集

他當即提筆回信豐子愷說:

朽人七十歲時,請仁者做護生書第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歲時,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歲時,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歲時,作第六集,共百幅;護生書功德此圓滿。」

當時戰亂,家破人亡,

自己是否能活到百歲還是未知,

可是恩師的囑託不得不答應

豐子愷隨即回信:「世壽所許,定當遵囑。」

此後,豐子愷謹記恩師的囑託,

不管身在何處,只要一有機會便會提筆繪畫。

《眾生》

03

1942年,弘一法師重病纏身,自知來日不多,

心中仍牽掛《護生畫集》之事,

圓寂之前他將當年豐子愷的回信委託好友轉交於他。

豐子愷看到信上「世壽所許,定當遵囑」,

決定立即開始繪製《護生畫集》第三冊。

終於用三年的時間完成了70幅的第三冊。

此時,弘一法師已經圓寂,

那麼,由誰來題字呢?

《平等》

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

偶然間翻看當年自己的回信

信的背面多了幾個歪歪扭扭的字

細看之後才發現寫的正是「葉恭綽」三個字

豐子愷心想,莫非恩師是想讓此畫冊由葉恭綽題字

於是專程跑到香港,詢問後才得知

師傅生前早已料到自己等不到第三冊繪製完成

便事先找到請葉恭綽請求為次畫冊題字,

而葉恭綽在得知此畫冊是師生倆人的約定製作後

爽快的答應了。

《誘殺》

水邊垂釣,閒情逸緻,是以物命,而為兒戲,刺骨穿腸,於心何忍,願發仁慈,常起悲愍。

豐子愷為恩師的心細認真而感動

在葉恭綽題字期間,他又將第四冊繪畫完成

並請朱幼蘭居士為其題字,

第三冊是在恩師在恩師70冥壽前得以完成。

而第四冊也於1965年前順利。

《幸福的同情》

香餌見來須閉口,大江歸去好藏身,盤渦峻激多傾險,莫學長鯨擬害人

當豐子愷在繪製《護生畫集》第五冊時,

遭遇了變故——文革。

身為上海畫院院長的豐子愷被錯判為重點批鬥對象之首。

面對他的是日復一日無休止的折磨,

吃不飽穿不暖還要經受鞭打之痛,

豐子愷依然沒有任何的抱怨,

也從沒想過要放棄繪畫,

始終將恩師對自己的囑託牢記於心。

「護生即護心,慈悲在心,隨處皆可作畫」,

他以苦為樂,只要一有機會,

就會想方設法繼續《護生畫集》的繪畫,

並得以完成了第五冊的90幅畫。

《倘若羊識字》

倘使羊識字,淚珠落如雨,口雖不能言,心中暗叫苦。

後來身患重病的豐子愷被允許回家養病,

此時的他已經是76歲的古稀老人了,

醫生勸他要多休息,按時吃藥

回到家後,他一心作畫,

醫生對他的叮囑早已拋之腦後,

每天凌晨四點就起床作畫,

他想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夠完成恩師的囑託,

可是他的兒女們看不過去

因為擔心他的身體,常常將他的筆墨藏起來,

豐子愷就向他們哀求:

「你們這是要我的老命啊,完不成恩師的囑託,罪過啊。」

兒女們看老人這般哀求,也於心不忍,

但又出於對身體的考慮,他們與豐子愷商議好

每天最多能繪畫5個小時,以免勞累過度

豐子愷也只好作罷

他經常蜷縮在床上的一角,上面擺放一張與紙同大的桌子

便開始了他一天的繪畫。

《囚徒之歌》

人在牢獄,終日愁欷,鳥在樊籠,終日悲啼,聆此哀音,凄入心脾,何如放舍,任彼高飛。

畫完成了,那麼字該由誰寫呢,

這又成了困擾豐子愷的一大難題

他想讓朱幼蘭居士對此題字

但又怕當時的環境而連累他

思前想後,他執筆寫信朱幼蘭

「繪《護生畫集》是擔著很大風險的,

為報師恩,為踐前約,也就再所不計了……

此集題詞,本想煩你,

因為風險太大了,還是後來再說吧。」

《吾兒》

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護兒牛舐犢,雞為守雛身不離,鱔因愛子常惴縮,人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開他眷屬,畜生哀痛盡如人,只差有淚不能哭。

朱幼蘭看後,被豐子愷尊師的精神所打動

當即回信表示願意承擔這個風險,為此畫冊題字

朱幼蘭在極其隱秘的情況下

進行了長達三年的題字於1973年才得以完成

當豐子愷看到這100幅畫時

他長長舒了一口氣,自喃到:

「畫冊完成了,我真的該休息了!」

這與他送給恩師第一集《護生畫集》時,

整整相隔了45年。

《乞命》

吾不忍其觳觫,無罪而就死地,普勸諸仁者,同發慈悲意。

04

畫冊完成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75年

豐子愷去世了,他用45年的時間

完成了《護生畫集》,完成了與恩師的囑託

這一生沒有遺憾留存於世,

他離開時是那麼的安詳,那麼的平和。

《蠶的刑具》

殘殺百千命,完成一襲衣,唯知求適體,豈勿傷仁慈。

多年後我們再看這本畫集,

或許看不到其中隱藏的故事,

卻仍然能看到其中所傳達的苦心。

即使繪製的過程充滿苦難

繪製的環境充滿艱辛,

但他筆下的畫依然天真熱情,沒有半點戾氣。

弘一法師的詩文酣暢渾厚,慈悲溫和

這本畫集的珍貴,不在於字與畫,

而在於其中包藏的心地。

閱讀畫集,內心得以洗滌

這便是其中所蘊含的美好吧!

—END—

索要白名單

或在公號首頁回復「轉載」二字查看轉載須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伍佰藝書畫網 的精彩文章:

合縱連橫間,展現包圍與反包圍的對決藝術
師傅畫蝦,我畫小鴨,婁師白筆下的小鴨子越看越可愛
王羲之《蘭亭序》單字放大,太震撼眼球!
馮小剛買一副畫就幾千萬,「《芳華》七億回本」見鬼去吧!
民間有高手:褚德雲六十二歲臨懷素自敘帖

TAG:伍佰藝書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