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永遠不會介意被得諾獎的消息吵醒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永遠不會介意被得諾獎的消息吵醒

10月4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獲得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瑞士科學家雅克·杜博歇、美國科學家約阿希姆·弗蘭克以及英國科學家理查德·亨德森(從左至右)的照片顯示在屏幕上。

瑞典皇家科學院4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瑞士科學家雅克·杜博歇、美國科學家約阿希姆·弗蘭克以及英國科學家理查德·亨德森,以表彰他們在冷凍顯微術領域的貢獻。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當地時間11點45分在皇家科學院會議廳公布獲獎者名單。隨後,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薩拉·林瑟介紹了獲獎者的成就,評選委員會成員彼得·布熱津斯基講解了相關科學背景。

10月4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中)宣布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評選委員會說,科學發現往往建立在對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進行成功顯像的基礎之上,但是在很長時間裡,已有的顯微技術無法充分展示分子生命周期全過程,在生物化學圖譜上留下很多空白,而低溫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將生物化學帶入了一個新時代。

理查德·亨德森上世紀90年代改進了傳統電子顯微鏡,取得了原子級解析度的圖像;約阿希姆·弗蘭克在70、80年代開發了一種圖像合成演算法,能將電子顯微鏡模糊的二維圖像合成清晰的三維圖像;雅克·杜博歇發明了迅速將液體水冷凍成玻璃態以使生物分子保持自然形態的技術。這些發明使低溫冷凍電子顯微鏡的各部件得到優化。

10月4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2013年以來,低溫冷凍電子顯微鏡日漸成熟並獲得廣泛應用。如今研究者可以在生物分子的生命周期內對其進行冷凍和成像,將以往不為人知的分子生命狀態呈現出來,所帶來的新發現對於人類理解生命機理和開發新葯具有重大意義。布熱津斯基在新聞發布會上展示了2013年前後的分子結構顯像效果的鮮明對比。

布熱津斯基說,去年拉丁美洲暴發嚴重的寨卡疫情,研究者利用低溫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成功觀測到寨卡病毒的結構,這是傳統電子顯微鏡無法做到的,也是這項新技術實際應用的一個例子。

在新聞發布會上,評選委員會撥通了約阿希姆·弗蘭克的電話。弗蘭克顯得很興奮地說:「永遠不會介意被得諾獎的消息吵醒。」

布熱津斯基說,今年獲獎的成果使人們能夠看到細胞內部的分子以及它們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未來人們可能會看到分子結構的變化過程。他對新華社記者說,今年的化學獎是跨學科研究的一個典型,技術在科學發現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獎金共9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0萬美元),將由這三位獲獎者分享。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專家對科學食用月餅支招:控制熱量 均衡膳食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一場秋雨一場寒:論保暖的重要性!
肉還能吃嗎?養殖業或將成為超級細菌工廠
能讓你快速招人喜歡的大招兒都在這裡了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