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魯迅原本是余華這輩子最討厭的作家,但魯迅只一句話便改變了他

魯迅原本是余華這輩子最討厭的作家,但魯迅只一句話便改變了他

你想變成一個令人討厭的傢伙,請逢人便告訴他:「你應該怎樣怎樣……」

獲得這個經驗,是在我學會閉嘴、不再好為人師之後發覺的,我不去刻意討好別人,但至少可以做到不那麼令人討厭。「你不說話,沒人會覺得你是傻瓜」。

凡是讓人討厭的人或事,往往都是無比強調的地方,但結果就是「你讓我那樣做,我偏偏不那樣做」。比方說魯迅吧,有一些人很討厭他,就連有的著名作家也是這樣,余華在一篇文章里說,魯迅是他這輩子唯一討厭過的作家。

余華寫青少年時期自己和魯迅的故事,曾經惡搞《狂人日記》,把《狂人日記》譜寫成了歌曲,他當時認為魯迅是一個很糟糕的作家,「他顯赫的聲名只是政治的產物」,文革結束後,他認定魯迅過時了,並且很討厭自己被打上魯迅精神繼承者的標籤,認為這是在「貶低我的寫作」。

魯迅為何如此令人討厭?很多回答無非集中於兩點:一、魯迅的文章半文不白,讀起來拗口,理解起來費勁;二、魯迅只知道批判,看什麼都不順眼,沒有建設性。

其實真實原因根本不是大家所說的這樣。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你不喜歡一樣東西,可以選擇遠離,至少不會心生厭惡,但是問題就出在你無法遠離他,還必須每天硬著頭皮面對他,這就是余華成長過程中碰到的問題,他碰到的問題其實跟很多討厭魯迅的人碰到的問題如出一轍。

直到有一次,有個導演打算將魯迅小說改編成電影,請余華改編,余華不得不再次讀起魯迅的作品,第一篇就是《狂人日記》,小說開篇寫到那個狂人感覺整個世界失常時,用了這樣一句話:「要不,趙家的狗為何看了我一眼。」這句話讓余華嚇了一跳,才覺得魯迅很厲害,他只用一句話就讓一個人物精神失常了。當余華讀到魯迅的第三篇小說《孔乙己》時,才覺得魯迅是一位偉大的作家,後來在一篇文章里,余華這樣稱讚魯迅:「他的敘述在抵達現實時是如此的迅猛,就像子彈穿越了身體,而不是留在了身體里。」

至此,余華眼裡的魯迅瞬間回歸到偉大作家的行列。

在這裡有必要交待一下,余華重讀魯迅的時候,已經36歲,正是對世間有閱歷和見識的時候。可以這麼說,絕大部分討厭魯迅的人,都是在學校讀書的時候造成的,因為課本裡面魯迅的文章是大量存在的。

但這能怪魯迅嗎?魯迅自己是不能選擇的。他之所以被討厭,一方面是因為他被塑造成一種刻板的面孔,什麼「民族魂」、「硬骨頭」、「三個偉大」的說法,是基於某種政治需要的抽象,讓人感覺距離魯迅太遙遠;另一方面,當然是因為要學習他的那些半文不白的文章,不學不行,要考試啊,但學習又感覺是在受折磨。

作家余華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討厭魯迅,完全是因為在錯誤的時間讀了他。或許他本來是一個幽默、風趣、好玩的人,卻硬被人塑造成板著面孔教訓人的形象(家長、老師、領導……),這種形象,無論包裝的多麼偉岸,在潛意識裡都是令人生厭的,但這能有什麼辦法?魯迅還是魯迅,你怎麼誹他、謗他,他還在那兒。

再往深處問,你真的討厭魯迅嗎?其實不是,你是討厭魯迅身後的東西——一種強迫性的力量

這種強迫性力量,文革時期是政治正確,文革結束則是一種功利化傾向(考試需要)。為什麼有些學生省升學考完試要撕書?直接原因就是討厭那些書,讓人讀的作嘔,每分必爭的功利化傾向,會讓人由衷的心生厭惡。

所以,如何把一個有意思的東西變成令人討厭的樣子?有兩個辦法,一是「官方認證」,二是功利化。

先說官方認證。官方哪怕說的真有道理,但在很多人心目中,依然無法逃脫「說教、權威、政治正確」的印象,有個叫周小平的,無論他的文章是否真有道理,但是在很多人的第一觀感里,覺得這個人就是個投機分子,看看網上對他的評論,就能明白這一點。

再說功利化。一個人做事情,漫無目的會讓人覺得他沒有方向,但是如果他的目的性太強,也會令人生厭。人不能沒有功利性,但功利性太強往往會適得其反,哪怕真的是「為你好」,也會讓人產生逆反心理。

要想自己變的不那麼令人討厭,一方面當然是要盡量不要去官方認證, 另一方面還是要學會自嘲和自黑,這是一種很高級的話術,其實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迂迴」的方法。直接告訴對方答案,無論這個答案本身如何,也會讓對方失去尋找的樂趣。而我們的「答案式」教育,能夠輕而易舉的將學習這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變成了枯燥乏味、令人厭惡的應付差事。

有些答案你是明知的,但是你不能直接告訴對方,給他答案,不如跟他一起去尋找答案,這就是認知路徑。當你一起去尋找的時候,才讓對方有了體驗和參與的感覺,說明你不是好為人師,不是站在對面教訓人,容易得到對方的認同。

靠共同行動去影響一個人,永遠比向一個人單純講道理更加有效。而這樣的過程,就是消解威權、對抗強迫性力量的一種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識相 的精彩文章:

TAG:識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