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一寒一露一秋季,一春一秋一歲月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一寒一露一秋季,一春一秋一歲月

寒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開始;時間在公曆每年10月7日~9日。2017年寒露時間為10月8日10:22。

「寒露」節是天氣轉涼的象徵,標誌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而此時的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語所說的那樣,「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圖片源於網路,歡迎關註:學國學網

寒露有三候:

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一候鴻雁來賓: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

三候菊有黃華:「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圖片源於網路,歡迎關註:學國學網

寒露天氣有點涼

從氣候學上知,寒露以後,北方冷空氣已有一定勢力,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冷高壓控制之下,雨季結束。

氣溫降得快是寒露節氣的一個特點。天氣常是晝暖夜涼,晴空萬里,一派深秋景象。

一場較強的冷空氣帶來的秋風、秋雨過後,溫度下降8℃、10℃也是常見。

不過,風雨天氣大多維持時間不長(華西地區除外),受冷高壓的控制,晝暖夜涼,白天往往秋高氣爽。

寒露吃什麼好養生?

「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

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

在飲食上還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類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

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還應重視塗擦護膚霜等以保護皮膚,防止乾裂。

圖片源於網路,歡迎關註:學國學網

寒露之衣食住行

諺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句諺語提醒大家: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寒露節氣一過,應注重足部保暖。

秋冬季交替時節,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盡量與氣候變化相適應對於身體健康十分重要。

圖片源於網路,歡迎關註:學國學網

衣:秋季涼熱交替,氣溫逐漸下降,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是一條很好養身之道。「一場秋雨一場涼」,我們要隨著天氣轉涼逐漸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

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對安度冬季有益。

秋天早晚涼意甚濃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腹瀉多發季節應特別注意腹部保暖。

食:秋季神經興奮,食慾驟增,要防止過量飲食。

要少吃辣味和生冷食物多吃酸性和熱飲和熱軟食物。不吃霉變和不潔食物,避免感染腸道傳染病。

中秋之後天氣乾燥易出口渴咽干唇燥皮膚乾澀等「秋燥病」,應多吃水果,常喝開水綠豆湯、豆漿、牛奶等滿足肌體的需要提高抗燥病力。

深秋體內精氣開始封藏年老體弱之人可對症選擇補品。

住: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注意勞逸結合,防止房勞傷腎。

深秋寒氣襲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條件許可情況下,居室及其周圍可種植一些綠葉花卉讓環境充滿生機又可凈化空氣促進身體健康。

行:秋天雖沒有春天那樣春光明媚,生機勃勃,但秋高氣爽遍地金黃另有一番動人景象。

到公園湖濱郊野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可增強體質。秋遊也一種好的活動形式 既可調節精神又可強身健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國學 的精彩文章:

中國封建王朝各朝代開國時間大全
故宮的房子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那半間房子在哪?
《史記》中關於人性的十句話,直至內心!
你的情緒裡面,透露著你的智慧
孔子誕辰2568周年訪談錄——我心中的孔子

TAG:學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