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棣建立的一制度,貫穿整個明朝,終解決了朱元璋的一塊心病

朱棣建立的一制度,貫穿整個明朝,終解決了朱元璋的一塊心病

公元1424年,即永樂22年,有明一朝的偉大帝王明成祖,在第五次遠征蒙古的回師途中,駕崩在了榆木川。他的離去終結了永樂的輝煌時代,可是卻遺留下了不少的文治武功,至今都影響著歷史的進程。

自古以來,君權神授,高高在上,給人以極大的威嚴和霸氣。皇帝作為一國之君,在千百年的時間中,都在為了皇權的集中和加強在不懈的奮鬥著,因此有了秦始皇廢除分封,使用郡縣制度,大一統的含義從那個時候就漸漸的開始深入人心。到了漢王朝的建立,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利用儒家思想來進一步的加強人們忠君愛國的思想,以利於統治。

隨著時間的變遷,帝王們嘗試了不少的做法來穩固他們的君權,可是自秦始皇以來,丞相就是百官之首,是皇帝需要依靠的治國人才,漸漸的衍變出了相權和皇權之間的重重矛盾,為什麼?原因很簡單,皇帝畢竟不是三頭六臂,不能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自然就有了以丞相為首的一班文官集團的輔助,這樣就意味著皇帝要放權,而放權的結果就是崛起的相權和皇權的明裡暗裡的爭鬥,集權之後,又要分權,這是皇帝所不能容忍,卻又不得不為之的。

相權依賴於皇權,卻有的時候又處處掣踵皇權,這就使得帝王們對於丞相制度是又愛又恨,棄之可惜又食之無味。歷史的進程直到明朝初年,丞相制度也一度被沿用。推翻元朝,朱元璋開始沿用的是元朝的制度,設立中書省,置左右丞相,到洪武13年,胡惟庸案之後,明太祖廢黜了中書省和宰相,自此之後,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的政務,權利一度集中到了巔峰,可是這樣的一個結果是皇帝要事事親力親為,日以繼夜,劇記載,朱元璋絕對是明王朝最為勤奮的帝王。

直到永樂皇帝登基,為了解決既要大權獨攬,又有時間和精力去征伐蒙古,自此應運而生了一個叫做內閣的機構,這個制度,將宰相的決策權、議政權和行政權有效的一分為三,從此議政權分給內閣、行政權分給六部,而決策權就牢牢抓在了朱棣的手中,如此達到了一種平衡,制度的確立,三方平衡,而最大的利益既得者仍然是皇帝。

內閣制度,在明王朝的歷史中,具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權利的幾分,漸漸的衍變出了多種勢力的角逐,由此產生了明王朝獨特的性格特點,和人文情懷,但是不管後來內閣多麼的強勢,又或者衍變出的宦官勢力多麼的惡毒,總之一切都取決於皇權,依附於皇權,服務於皇權。嘉靖皇帝修道煉丹、萬曆皇帝怠政28載,都能夠使得國家機器有效的運轉,而且皇權也並沒有出現被傾覆的時候,這除了他們本身的政治智慧之外,更得益於永樂皇帝留下的內閣制度。

公元1644年直到明王朝的覆滅,這一制度都始終是大明的中樞機構,它的存在有效的解決了明太祖日夜不能寐,如鯁在喉的一塊心病,真正的實現了多權分立且互相依存、互相進逐的權利平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曾經打算進攻中國的高麗王朝
歷史上遺臭萬年的三個大漢奸,秦檜只能排在最後,第一位當之無愧
明朝風雲人物——王陽明(上)
你所不知道的事,明朝就有限房令
擁兵300萬的明朝為什麼會滅亡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