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京劇晚會「月光下的行走」為布魯塞爾帶來不一樣的中秋(組圖)

京劇晚會「月光下的行走」為布魯塞爾帶來不一樣的中秋(組圖)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 史靖洪):曾經將許多年輕人重新拉回劇場的京劇音樂劇《月光下的行走》第一次走出國門,來到「歐盟之都」布魯塞爾,為歐洲觀眾獻上了一道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大餐,也讓布魯塞爾的秋天融入了濃濃的中秋情。

京劇晚會「月光下的行走」為布魯塞爾帶來不一樣的中秋(組圖)

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主任譚曙(左)、上海京劇院院長單躍進(中)和上海藝術檔案館館長夏萍介紹京劇音樂劇場《月光下的行走》和「京劇藝術展」的有關情況。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來臨之際,由上海京劇院帶來的京劇音樂劇場《月光下的行走》於當地時間10月3日晚間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首演,並於中秋之夜再次上演。整場演出以京劇的曲調來演唱傳誦已久的有關賞月、詠月、拜月、問月的中國古典詩詞,集結了《詩經》、李白的《古朗月行》、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等歷代名家名作,從中挖掘出中國人對事業、愛情、親情、青春,甚至是死亡的思考,表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精神。

上海京劇院院長單躍進介紹說,上海京劇院於2013年首創了《月光下的行走》,一經推出受到了各界人士的推崇和青睞,已成為劇院每年中秋佳節的經典品牌演出。他說:「音樂劇場《月光下的行走》演出,是以音樂劇場的方式結構起來的一次京劇聲腔藝術與古代詩詞的跨界融合。這種音樂結構方式,是主前所未有地新穎,但其聲腔和詩韻卻恪守了傳統的範式和風采。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我們對傳統文化藝術的一種當代表達。」

國際版的《月光下的行走》較最初的版本有所縮減,但保留了核心內容,並配有英文字幕,以方便外國觀眾理解劇情。最難得的是,史依弘、安平、王珮瑜、胡璇等京劇名家聯袂登台,他們身著簡約、素雅的傳統服飾,在充滿詩情畫意的舞台上,為大家吟唱了明月見證下發生的一段段悲歡離合的往事。

京劇晚會「月光下的行走」為布魯塞爾帶來不一樣的中秋(組圖)

【唐】李商隱《嫦娥》 表演者:史依弘

曾獲中國戲劇梅花獎的史依弘在當晚的演出中演繹了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名作《嫦娥》,她把一條長綢子舞得出神入化,台下觀眾不禁叫好連連。史依弘在演出後接受了本台記者的專訪,她說:「當時選《嫦娥》這場戲是因為可以把它編成非常京劇化的唱段,我把《天女散花》中的慢板、邊唱邊舞綢子的狀態借鑒了一點到這裡面。因為我覺得舞綢子是一定需要的,尤其是到了國外,外國的觀眾未必能夠完全聽懂詞義,聽懂聲腔,但我們一些技術方面的東西,京劇的形式是可以讓他們馬上活躍起來,讓他感動起來的,他一看就知道這不是兩天就能練成的。」

京劇晚會「月光下的行走」為布魯塞爾帶來不一樣的中秋(組圖)

【宋】范仲俺 《漁家傲》 表演者:王珮瑜

京劇晚會「月光下的行走」為布魯塞爾帶來不一樣的中秋(組圖)

【宋】范仲俺 《蘇幕遮·碧雲天》 表演者:安平

精彩的演出換來觀眾的高度認可。一個多小時的演出結束後,全場觀眾奉上長時間的掌聲,並且久久不願離場。來自比利時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的克萊雷·尚特雷納女士對亞洲國家的樂器很有研究。她對記者說:「這真是一次非常精彩的演出!能有這麼好的藝術家到比利時來演出,這樣的表演還是第一次,我覺得很有趣,可以現場聽到不同的音樂,而且還有機會聽到不同樂器演奏的音樂,真是非常好。」

京劇晚會「月光下的行走」為布魯塞爾帶來不一樣的中秋(組圖)

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邀請上海藝術檔案館舉辦「京劇藝術展」

京劇晚會「月光下的行走」為布魯塞爾帶來不一樣的中秋(組圖)

漢學家、曾擔任比利時高等漢學院院長的史蒙年接受記者採訪

曾任比利時高等漢學院院長的史蒙年還曾多年擔任比利時皇家歷史與藝術博物館中國館館長。他對這場演出也讚不絕口,他說:「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唐朝詩人的文字,中國的詩詞了不起,所以演出期間我在看文字,很有水平,很有風格,很高級,應該這樣。如果中國政府在文化方面有一個(發展)方向的話,應該是這樣子。我非常滿意,非常好。」

比利時人郝伯特曾經長期在中國生活,他的妻子是一位北京姑娘。他曾經多次和妻子的姥姥一起觀看京劇。作為一名中國通,他對《月光下的行走》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他說:「這是我第一次在比利時觀看這樣的演出,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為我想起了姥姥,她兩年前去世了。《月光下的行走》和情感有關係,而那些美好的情感不僅屬於中國人,也屬於外國人,屬於您,屬於我,也屬於所有的聽眾,所以我覺得所有的人都會被感動了。」

京劇晚會「月光下的行走」為布魯塞爾帶來不一樣的中秋(組圖)

外國朋友試穿京劇戲服

事實上,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成立兩年來,一直致力於加強中比、中歐之間的文化交流。該文化中心主任譚曙說:「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宣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國外民眾在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感受魅力,是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的神聖職責。」

為了讓觀眾深入了解京劇,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還邀請了上海藝術檔案館舉辦「京劇藝術展」,通過一張戲單、一件戲服、一張臉譜把觀眾帶進極具魅力的京劇世界。展覽從「談古論京」開始介紹18世紀末以來京劇的形成與發展,通過「傳京論藝」介紹生、旦、凈、丑四大行當的藝術特色和代表劇目,特別是觀眾還可以從一組形象逼真的京劇《龍鳳呈祥》軟陶人偶中了解一段生旦凈丑中的三國故事。此外,展廳還設有生動活潑的拍照互動人像,讓觀眾親自體驗一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瑞丹斯電影節上的「中國日」
中國對乘用車企業進行「雙積分」管理 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
中國民眾喜迎中秋佳節 各地舉行特色活動傳承傳統文化
楊紫為小猴子配音送中秋祝福 十分可愛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