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留學生失蹤,折射不可忽視的心理問題

留學生失蹤,折射不可忽視的心理問題

繼章瑩穎在美失蹤案後,又有一則關於北大失蹤女生的尋人信息出現在美國社會。

在10月1日晚美國拉斯維加斯露天音樂節發生槍擊事件後,一條尋人啟事出現在網路社群中。

網站經過查實,一名畢業於北京大學2004級空間物理專業的學生唐曉琳在舊金山失聯。現將失蹤人士詳細信息列舉如下:

姓名:唐曉琳,畢業於北京大學2004級空間物理專業

年齡:30歲左右

體貌特徵:一米六五左右,很瘦

個人情況:在美國某大學做導師助理研究員,性格文靜靦腆

失聯情況:約9月30日或之前抵達舊金山,10月1日凌晨起失聯

她的同學和家人對此很擔心,懇請人們幫忙尋找。據悉,唐曉琳給朋友的留言中曾提到想在金門大橋結束生命的念頭。

在留學生群體中,因為心理「暗礁」而產生自殺傾向的,卻不在少數:

2016年12月,有美國留學生自媒體曾針對讀者做了一項「自殺傾向調查」,結果令人十分震驚:

7000多名讀者中,超過一半(53%)有過/有動過自殺的念頭;

還有約9%的讀者身邊的朋友有過自殺念頭;

只有不到40%的讀者,從未想過自殺。

很多留學生出門在外,難以適應國外的生活,心裏面的很多事情常常沒有人能夠傾聽,一些不愉快也無處排解,伴隨著學習上和生活上的壓力,很多留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會患上心理疾病,嚴重者,就有可能選擇自殺。

大學階段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階段,每個學生會經歷獨立、成長以及向涉足社會的過渡。

然而,許多20歲左右的年輕人在此時心志尚未成熟,情緒更有可能受到外界影響而波動。

包括學生本人和家長在內,大部分人,都不太可能意識到心理疾病(mental illness)帶來的傷害。

心理疾病的範疇包括任何影響個人想法、情緒和行為的抑鬱、焦慮和飲食失調等,多數心理疾病的信號首次出現在18-24歲時期。

最近,據報道顯示,超過20%的美國大學學生被確診、或正在接受心理疾病的治療。

但這只是冰山一角,看不到的隱藏人群更令人擔憂。

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聯盟研究,在美國大學生群體中,1/4的學生都患有可診斷的心理疾病,但這中間40%並不會尋求幫助。

性格內斂保守、不習慣「心理障礙」一概念的亞裔學生,更佔了這群「隱藏心理患者」的大多數。

對於遊學海外的中國學生,留學經歷並不如同外人想像得那麼美好光鮮。

除了要應對美國學生承受的學術、社交以及就業壓力外,中國留學生們所面臨的心理壓力,大多源自於以下幾方面:

「被邊緣化」危機

每一年,都有數以萬計的留學生來到陌生的國家,孤身一人,面對著截然不同的文化與語言環境。

儘管他們在出國前都或多或少會通過網路媒體、中介機構、學長學姐等了解信息、做足準備,但在實際生活中,留學生在調整適應的過程里,所經歷的困難會比預期大得多。

即便是一些生活上的細枝末節的小事,也可能成為造成留學生壓抑、焦慮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令人擔心的是,這樣的文化衝擊,極大可能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得到緩解,主流文化群體與少數華人學生之間看不見的隔閡似乎總難逾越。

很多留學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袒露心聲,即便與美國學生通過上課、社團、新生活動建立起場面上的「友誼」,但真正「走心」的,卻是少數。

絕大多數的中國學生還是拘泥於自己的圈子,相同的語言、文化、成長背景讓他們終於找到彼此的慰藉和存在的證明。

因此,中國留學生群體有「被邊緣化」的危險,而「被邊緣化」的中國留學生,容易產生孤獨感與自卑感,進而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

學業壓力

關於留學生,國內一直有一種聲音為:「留學黨天天都在玩、旅遊開趴購物就是不學習」。

雖然這是不可取的流言,但面對網路誹謗,不少留學生還是會因此產生挫敗感。

美國高校奉行的「寬進嚴出」教學政策,讓無數留學生在「Pass」和「Fail」的及格線上掙扎,而高要求、多數量的Paper、Project、Due和Presentation,更是逼迫著他們熬過無數個圖書館通宵。

因此,留學生群體的學業壓力往往被他們的家人、朋友忽視,面對身邊人的誤解,留學生們又不知該從何解釋。

與此同時,美國大學要求學生擁有極高的主動性,教授布置的作業、評分體系中會很大比重考量學生的自我表現。

中國學生一方面由於語言問題,需要花較長時間適應這樣的教學模式;另一方面,中國留學生思想偏「內斂中庸」,不願拋頭露面地在人前主動表現,也成為他們在適應美式教育時,價值觀上的「攔路虎」。

另外,中國留學生還存在著不能與教授、同學、實驗搭檔等建立起有效溝通的問題。

家庭壓力

中國家庭往往會在成長教育中給予孩子極高的心理期待,

此外,家長們「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態,在極高的留學投資成本下,變成改變整個家庭命運的賭注。

很多父母並不知道出國留學是否是適合自己孩子的最好選擇,但卻盲目相信,「鍍金學歷」會是孩子「成功」的捷徑。

因此,留學生群體隨即所面臨的、來自家庭的壓力,也是尋常學生的兩三倍:

「別人家的孩子活得精彩出色,為什麼小時候差不多聰明的你就能允許自己稍顯平庸?」

「我花了這麼大價錢送你出國,並不是讓你到時候和國內大學生一起求職普通工作!」

「你不要找借口說你儘力了,你這麼聰明怎麼能夠失敗!」

家長們遠在國內,對美國大學教育模式知之甚少,可能對美國文化環境都並不了解。

他們無法探知孩子們生活中經歷的一切,無法想像在陌生環境中經歷人生最重要轉折階段的困難。

反饋信息不完整,導致家長們忽視過程、在乎結果、放大預期,在這樣家庭環境下,中國留學生往往「逼」自己學習,所面臨的心理壓力,更是難以想像。

對於留學生而言,如何在繁雜的學業和忙碌的生活中學會自我調節和壓力營救,是極其重要的。

對留學生來說,定期運動、音樂放鬆、與朋友相聚等都是不錯的放鬆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轉移注意力。

學會溝通也是最重要的。

無論是選擇海外的家人,還是身邊的朋友、老師進行溝通,留學生群體更應該學會及時表達、排解消極情緒,永遠不要給心豎起壁壘。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心理壓力超過你所能承受的範圍,你可以選擇向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求助。

註:每一所美國的大學都會提供心理諮詢的相關服務,由於學業壓力帶來的攀升的自殺率,使得美國的大學格外重視心理健康問題,大學的健康服務中心一般都配有職業的心理諮詢師,所有學生都可以和心理諮詢師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諮詢,通常,這種服務都是免費的。

找心理醫生尋求幫助絕對不是件難以啟齒的事情,同時,職業的心理醫生會對諮詢人的隱私問題進行嚴格保密,留學生們不需要有後顧之憂。

而對於特定族群,高校內也會有相應的學生組織,如果不能在校內解決問題,美國還有很多專業的公益組織,專門提供免費諮詢和幫助服務。

這世上有很多苦難,無論是留學生,還是普通人,我們一輩子需要面對太多挑戰,但這並不是一個充滿惡意的世界,不管遇到什麼坎坷,依然有很多理由讓我們繼續堅持下去,把我們自己和周遭的善意傳揚下去。

最後,但願早日找到唐曉琳的消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文教育 的精彩文章:

自戀性人格的內心似乎在說:我不愛自己誰愛我?
人民日報:中國家長砍向孩子的「5把刀」,毀了孩子一生還不自知
家長必看 17條教育經驗,你看懂了幾條?
曾國藩最厲害的11個成功秘訣,越讀越震撼!
衡中最牛老師:我就是採用3461系統,送全班20人上的清華!

TAG:凱文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