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唐玄奘真的是西天取經的第一人嗎?

唐玄奘真的是西天取經的第一人嗎?

玄奘為佛而生,為佛而死,為佛教奉獻了畢生,他是《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他的美名傳遍世界各個角落。他堅韌不拔,為完成鴻鵠之志抵抗住了一切誘惑,跋山涉水,歷時19年,途徑幾十個國家,行程5萬餘里,終於求得真經,回歸故國。玄奘的功績不可抹殺,但是有一點卻無法確定,他究竟是不是西天取經第一人?

玄奘於602年生於河南洛陽洛洲緱氏縣(今河南偃師),本姓陳,名禕,玄奘是其法名,又名唐三藏。在佛教中,只有學識最高的人才能被稱為三藏法師,將玄奘稱作三藏,是對他的一種至高無上的肯定和讚揚。

玄奘出身貧寒人家,父母早喪,13歲便出家修佛。出家後,他遍訪佛教名師,先後師從慧修、道深、道岳、法常等人學習《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成實論》、《俱舍論》及《大般涅槃經》,造詣頗深。身為越高,接觸的佛經越多,玄奘便越感到中國佛義存在不可統一的分歧。這並不難理解,佛教在從印度傳到中國之後,由於翻譯不同而產生很多不同的版本,對佛義的很多注釋也是眾說紛紜。處於對佛教的鐘情,也為了求的佛經的原始版本,消除中土對佛義的分歧,他便有了西天取經的想法和行動。

玄奘也算是生逢其時,唐太宗的開明思想為其西天取經的計劃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不過也有人說玄奘當年並沒有獲得皇帝的批准,而是在一些商人的幫助下實現了西天取經的計劃。這種說法不得不令人生疑,如果沒有朝廷的支持,玄奘恐怕連通關文牒都拿不到。

629年,玄奘離開長安,踏上了西天取經的征程。他先到蘭州,然後轉到敦煌,圖中不停的講經,他西去取經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西域各國。此後,他穿行於茫茫沙漠,登臨巍峨雪山,經受路途的艱辛和氣候的驟變。630年夏天,他終於在一番艱難跋涉之後達到了印度。從此,他邊行走便向當地佛教求經,一路上收穫頗多。633年,玄奘到達了印度的佛教文化中心,也是佛教的最高學府那爛陀寺。

因為對佛教的研究之深,玄奘在那爛陀寺受到了厚遇,從師於戒賢,幾乎參透了所有佛學疑點。在他準備回國時,戒日王還專門為他所著的《會宗論》和《制惡見論》組織了辯論會,參加大會的有18國國王和各派著名學者,但無人能與其匹敵。

645年,玄奘滿載盛譽、佛經、佛像回國,受到了皇帝的盛情款待,並成了皇家寺院的座上客,很多國家的有志於佛學的人都拜其為師,一時間長安成了世界佛學中心。

他是西天取經的第一人嗎:

玄奘為中國乃至世界的佛教事業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名字婦孺皆知,其影響之大不言而喻。很多人認為他是西天取經的第一人,但事實究竟如果還需要歷史的佐證。

據史料記載,最早去西域求法開始於東漢。眾所周知,漢朝推崇老莊思想,公元64年漢明帝聽說西方有「佛」,便派中郎將蔡惜等出使天竺,即今天的印度,三年後,蔡惜順利回國,並帶回一些佛經。

此後三國高僧朱士行,在260年曾經吸取取經,到達于闐,尋到了梵文版的《放光般若經》,因其沒有到達印度,所以史書很少有記載。

東晉隆安三年(399),65歲高齡的高僧法顯因看到漢代傳入中原的佛法戒律殘缺不全,便與慧景等人西去天竺求得真經。歷經三年,他們達到了北印度境內。在印度期間,法顯等求得了《薩婆多眾鈔律》、《雜阿毗曇心》、《方等般泥洹經》等經文書籍。

東北僧人曇無竭在420年與曇朗等一行25人,從燕都龍城出發,向西行進,求取經文。路途艱險,他們攀山越嶺過懸崖,20人喪命途中,但曇無竭仍然矢志不渝,終於到達目的地。學有所成之後,經南海抵達廣州,在江南一帶弘揚佛法。他尋求的梵文《觀世音受記經》譯成漢文後,流傳於全國各地,至今仍為世人傳誦。

然而,所有西去取經的人中,玄奘的成就最大,他的名聲之大也在情理之中。歷史種種資料表明,玄奘並非西去取經的第一人。人們總是下意識的將聲名赫赫之人跟「第一」聯繫在一起,於是便有了玄奘是西去取經第一人的歷史錯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不懂常識 的精彩文章:

聰明未必是件好事 高智商也有不幸
陳橋兵變帝王趙匡胤離奇死亡,是壽終正寢個還是一場陰謀?
五種中風後遺症的中醫調治
急性腸胃炎≠胃腸型感冒!兩者區別在哪?2
這些智齒必須拔,你遇上了嗎?

TAG:懂不懂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