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中華民族在對宇宙的認識中比較重視月亮,早在《禮記》中,就記載秋日的傍晚,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的儀式。文人騷客,更是留下了千古傳唱的名句。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李白)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月圓月缺,本是一種天象。數千年來,中國人對月亮傾注了無限溫情。月亮,在中國文化中象徵著故鄉、鄉思與相思,滿月則象徵了圓滿、團圓。

不過,在心學宗師王陽明看來,「月」卻別有內涵。

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高月更闊

王陽明一生寫過很多關於月亮的詩,有兩首比較有意思。

第一首是十一歲寫的。有一次他的父親跟朋友喝酒吟詩。有一個人吟著吟著,只吟成了兩句,旁邊這個十一歲的小孩接著把下兩句完成了。父親的朋友們很驚奇,說「這個孩子會作詩啊?」

王陽明說:「我隨便作作啦!」

大家說:「你會作詩,那好,我們出個題目,你作作看。」抬頭看見月亮從山巔升起,說,你就作山月之詩吧。王陽明隨口就作了一首詩:

山高月遠覺月小,

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

還見山高月更闊。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這句話說明了這樣的一個事實:我們看問題,往往會被它的表面所欺騙。而且,我們的視覺,直覺,聽覺等,都會欺騙你。很難透過現象看本質的。

也就是說,只要你視野開闊了,思想開放了,那麼自然而然的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質,而不會被它的表面所欺騙了。因為從高處看低處是容易的,清楚的。使用你的思想如果能在一切之上,你就可以輕易的看穿一切。

天上之月長缺,心中之月長圓

第二首詩是一年中秋節寫的。

去年中秋陰復晴,今年中秋陰復陰。

百年好景不多遇,況乃白髮相侵尋!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山河大地擁情輝,賞心何必中秋節!

王陽明認為,天上的月陰晴圓缺,沒有定數。去年八月十五天陰了又晴,今年中秋直接就一陰到底。人的一生,能遇見多少次光明的滿月呢?恐怕沒有幾次。

而且,月圓月缺,都是我們看到的假象,真正的月亮卻從未有過圓缺。正如我們內心的良知,所有人都擁有同樣的良知,只是大多數人的良知被私慾、貪慾、名利、嫉妒、妄念遮蔽了,猶如被遮住的月亮。

退一步說,滿月也就持續一會,天上的月亮總是長缺的。人生一世,不僅天上的月亮是常常有缺的,大多數人的生活也總是留有這樣、那樣的缺憾。魯迅曾說過,中國人往往追求一種「圓」,幻想著生活都是十全十美的。其實,人生何曾「圓」過?天災人禍、意外事故、功名不就、事業無成、家庭矛盾、健康欠佳、愛恨情仇、生離死別,哪一項都可能遇到。人生就是一道道坎,你不得不面對。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生的「不圓」是絕對的,「圓」則是相對的。就像月亮有陰伏、晴出、團圓、缺損一樣,自古難以十全。

所以,王陽明告訴我們,人生只有一種滿月,那就是心中的滿月。只有回到自己,讓自己的心光明,才能擁有真正的滿月!心裡光明,世界便不黑暗,心裡光明,世界便清晰透亮。

內心光明的人,能夠燭照世界。內心光明的人,他的世界也一片光明,一片生機。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只要養得一顆光明心,把握、尋找到自己內心的「良知」,就如同有了千年不滅的光明的月亮,任他花開花落,任他陰晴圓缺,我心中自有無限光明、圓滿與富足。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楷書要學「顏柳歐趙」,不要以今人某某某為主
行楷潛規則!你知否
在古代,蓋章不正要是被砍頭!
什麼是碑,什麼是帖,它們在形式和審美上有何差異
看徐渭,黃道周,傅山等書法家的解決辦法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