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跑步要有信仰,更要有科學

跑步要有信仰,更要有科學

常常見到馬拉松比賽中,儼然已受傷,一瘸一拐,與賽道邊醫護人員擺手說「哥沒事,讓哥跑」的堅持不懈的跑者,他們透支著自己的身體,生動體現了堅持的可貴。

然而,這堅持真的那麼值得推崇嗎?記得一個師姐,為了儘快完成自己的100個馬拉松,幾乎成了一個飛人,每周末往返於台灣、日本、韓國這些短程航線,每周日一個42公里。由於長跑未及時恢復的肌肉酸痛加上快閃旅途的勞累,她基本已經遍體鱗傷:腳底筋膜炎,ITB痛,腰椎間盤突出……有一次,在一場比賽進行時中,她發出了一條朋友圈:「16公里了,完全沒辦法跑,就連走一步都腰疼。」

下面的跑友評論眾多紛紜:

「那麼遠去了,堅持完賽噢!」

「相信意志堅強的你!」

也有個別人勸退:

「聽身體的信號啊,別硬撐。」

「比賽常有,身體寶貴。」

最終,厲害的師姐用我想不到的毅力撐完了比賽。以勝利者的姿態告訴那些曾經勸退她的人:我才不會放棄。賽後三事也接踵而至:發朋友圈曬獎牌,回家看醫生,以及請假一周養傷。

雖然我崇拜她的勇氣,但更為她過度消耗的身體而擔憂。

堅韌不拔的人,往往帶有一種浪漫主義色彩。一直以來,那些常常忍耐著痛苦的「追夢者」,長期以來都被追捧,被崇拜,甚至連追夢者自己,都深陷在了這虛高的光環中,無法自拔地堅持下去。

可是,馬拉松代表著的體育精神,到底是讓我們變得更強,還是更加傷痕纍纍?

42公里看似很長,但近百年無數長跑愛好者安全無傷完賽的經歷早已證明,馬拉松並不是透支生命的極限運動,而是大多數普通人通過認真科學的訓練都可以參加的大眾運動。

平時疏於練習,比賽硬撐,易出事故;太多在乎比賽標籤,多度縱賽,也會給身體帶來傷害。這些以傷害自己而告終的貪圖比賽都與馬拉松精神背道而馳。

近年,隨著馬拉松比賽的急速升溫,身邊一些跑友對跑步的痴迷,似乎慢慢開始偏離跑步本身,而是更加痴迷於跑步帶來的標籤:如跑遍全球的決心,大滿貫賽事完賽獎牌,PB (Personal Best個人最好成績),卻逐漸淡化了跑步本身的目的,以及達到這目的最主要的元素——科學的訓練。

於是,本來是跑前熱身的時間變成了曬裝備的自拍,本來是跑完拉伸的時間自動轉給了曬跑步路線的截圖。本來是要按照自己計劃時間跑完的比賽,到了賽場卻變成了忘卻自我的衝刺。

於是這樣的跑者屢次發現,當完成一場比賽後,只會得到短暫的快樂,因為當朋友圈裡的贊慢慢平息後,剩下的只是一絲落寞和空虛,只有更多的比賽才可以填補這種空洞的堅持;隨之而來的,則是多度透支身體帶來的傷害。

我們常看到的那些做出了任性選擇、堅持並最終得到了想要結果的人,都是找到了一個端正而純粹的目標,然後持久地努力下去的人。

願你學會用科學的方式,堅持正確的目標,盡你所能在奔跑中得到快樂!

中秋節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步 的精彩文章:

你跑步會踢到自己的小腿嗎?
一個小動作,慢走和跑步都沒它養生!每天做一做,腰疼、胃病不來找
跑步可以減肚子嗎 堅持鍛煉擁有苗條身材
運動助於健康,名模瑪麗·伊爾斯戶外跑步穿衣挺有特色
跑步,治癒了我自己!

TAG: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