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秋補排行榜」:6味中藥入選,居然沒有人蔘

「秋補排行榜」:6味中藥入選,居然沒有人蔘

一夏無病三分虛,很多人會選擇在秋季開始進補,彌補夏季的身體消耗。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人蔘、鹿茸等補藥,如果在秋季服用,很容易出現煩熱、消化不良等「上火」癥狀。

你可千萬別錯把「上火」當成補藥起效的標誌,這隻說明你吃錯藥了。

不上火的秋補好藥材

《黃帝內經》中早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立秋過後,天地間陽氣漸收,養生強調順應天時。秋天最大的特點是「燥」,進補的重點是平補氣津,「滋陰潤燥」。

西洋參:減輕乏力和上火

西洋參性涼味稍苦,能滋陰、益氣、生津,秋季天氣乾燥,陰虛火旺、少氣乏力者可適當服用。

西洋參棗仁茶

原料丨西洋參3~5克,棗仁10~20克

做法丨取西洋參、棗仁,用開水沖泡即可。

功效丨此茶有滋補陰液、安神定志的效果。

山藥:食慾不好就吃它

入秋後,人們難免會出現少氣懶言、食慾差、消化不良等不適。《神農本草經》記載:「山藥味甘溫,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它有良好的益氣養陰、補肺脾腎功效,可單用也可搭配其他食材,秋補以煮粥為佳。

山藥紅棗粥

原料丨鮮山藥60克,大棗30克,粳米50克

做法丨山藥切成顆粒,加大棗、粳米,煮稀粥服食。

功效丨此粥可補益脾胃,適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者。

若腹脹、食慾差等脾虛癥狀明顯,也可用適量干山藥炒熟,和等量的生山藥一同研成細末,每次用米湯調服30克,早晚各一次。

党參:氣虛易感冒別錯過

党參具有健脾益肺、養血生津等作用,氣虛的人可以在秋季吃一些党參來補氣,有助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

党參白朮豬肘湯

原料丨白朮10克,党參30克,豬肘一個

做法丨分別用水洗凈,豬肘乾淨。生薑洗凈,去皮、切片。用適量水,猛火煲至水滾,放入以上準備好的白朮、党參、豬肘、生薑,改用慢火繼續煲約3小時,加入少許細鹽調味後即可飲用。

功效丨每周1~2次,能提高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感冒發燒的人不宜飲用。

麥冬:治肺燥乾咳很給力

深秋氣候多變,尤其是氣候乾燥的北方地區,容易出現肺燥乾咳。麥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等作用,可以用來養陰潤肺。

麥冬茶

原料丨麥冬適量

做法丨泡水喝即可。

功效丨此茶潤燥止咳,但麥冬服用過量會導致脾胃虛寒,每次最好不要超過30克。兒童的消化系統還未發育成熟,最好不要用。

百合:趕走心煩和失眠

百合味微甘甜而性平,養陰而不膩,為滋陰潤燥之上品,漢代《神農本草經》即有收載,可清心安神、養陰潤肺、止咳,用於肺燥咳嗽、心煩失眠。

百合蓮子粥

原料丨百合、蓮子各30克、粳米100克

做法丨上述材料煮粥食用即可。

功效丨改善心煩失眠,也可潤燥止咳。

阿膠:補血調經的婦女之友

阿膠是補血潤燥的良藥,適用於血虛者。

血虛表現為面色黃、無力,肢體因缺血麻木,月經量過多,舌稍紅、苔少等。阿膠還可治療陰虛火旺引起的失眠。

阿膠鹿肉湯

原料丨當歸、紅棗適量,鹿肉一塊

做法丨當歸、紅棗用砂鍋煎8~10分鐘,留湯備用。將鹿肉切塊後焯水備用。清水適量,加入鹿肉、當歸、紅棗及先前的紅棗湯、阿膠、枸杞,小火燉1小時。爛熟後放入鹽,稍煮即可。

功效丨該湯有助補血和血,益氣調經的功效,適合貧血女性。但阿膠易阻礙脾胃運化功能,因此,脾胃虛弱、大便稀、舌苔厚膩、吃飯不好的人不宜吃阿膠。

溫馨提示

一吃補品就上火,和脾胃運化功能、身體氣機通暢程度、氣血和順狀況等因素都有關係,需要找中醫調理好再進補。服以上補藥前,都應諮詢醫生,對症使用一般不會引起上火。

需要注意的是,凡加入蜂蜜、冰糖的葯膳或葯粥,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秋季進補有五忌

立秋以來,一些注重養生的人開始準備忙著選擇各種食品及藥品,打算貼補秋膘。但進補雖然重要,卻不可盲目亂補。秋季進補,有以下五忌:

一忌無需求進補古人講究秋季進補,是因為人們剛剛經歷了炎熱的夏季,在酷暑中勞作,大量出汗,耗氣傷津,長夏的濕熱容易使脾胃功能受損,導致食慾下降,不思飲食,出現頭暈、消瘦、疲乏等虛弱現象,故需要在秋季氣候轉涼食慾轉佳時進行適當補充,以彌補夏季人體的過分消耗。但是現在大部分人生活條件好了,有空調等降溫措施,不必在烈日下勞作,食物也很豐富,雖然經歷了酷暑,但沒有出現虛弱的表現,當然也就無需強調進補了。

二忌跟風進補好多人身體平和、體質不虛本不需要進補,但一聽到同事朋友最近在吃什麼補品、保健品,於是也不分虛實寒熱盲目跟風,隨便購買同樣的補品來進補。殊不知這樣沒有針對性的進補,不但不能達到補養身體的目的,反而會傷害身體。

三忌盲目亂補秋季氣候乾燥,容易使人陰津耗傷,出現咽痛乾咳、大便乾燥、皮膚脫屑瘙癢、口唇乾裂等,進補應以潤秋燥,護陰津為主,多食甘涼滋潤的食物,如鴨肉、鯽魚、甲魚、牛奶、雪梨、甘蔗、香蕉、荸薺、竹筍、枇杷、桑葚、銀耳、黃瓜、蓮藕、百合等水果蔬菜,也可用養陰生津的中藥如沙參、麥冬、玉竹、石斛、枸杞、西洋參等用開水沖泡代茶飲。

四忌以葯代食秋季進補,提倡以食物為主。重藥物,輕食物,盲目迷信藥物的神奇功效,不是科學的養生方法。是葯三分毒,能不吃盡量不吃。食物是用來養生的,藥物是用來治病的,只有患病了才需要用藥。

五忌過多過雜有些人認為多多益善,雞鴨魚肉、山珍海味、名貴中藥以及國內外各種保健品,恨不能一口全吃下去,這樣補法是絕對不可取的。秋季進補,宜平調為主,適可而止。過則易損傷脾胃,造成脾胃積滯消化不良,甚至營養過剩、釀濕生痰,產生變疾,出現「四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高尿酸)。補品過多過雜,還會出現相剋等不良反應。(綜合自生命時報、健康報)

▲@上廁所喜歡玩手機的人,你的7個器官正慢慢受損 專家:如廁時間不宜超過5分鐘

▲使用這個「法寶」清潔牙齒,人均壽命延長6.4歲!專家教你如何正確刷牙

▲疲勞和過勞死之間只有五步距離!疲了累了怎麼辦?

小夥伴們~!回復2-5個字的關鍵詞可迅速找到你想看的健康信息哦~ 例如:蘋果、中醫、減肥等。

您看此文用·

微信號:rmwjkpd

我在「健康部落」等你

一起來吐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運氣還是技術?老外患癌只有半年命 來中國喝猛葯喝痊癒了
共著美顏寶典:檀香妝媛與廣東省中藥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
這5樣動物糞便,是中藥之寶
帶數字的常用方大集合,你能想到多少?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