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秋陶器鑒賞收藏

春秋陶器鑒賞收藏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網羅鑒藏知識,歷史揭秘,品味、追憶;在趣味之中陶冶情操,做最權威、最專業的古玩交流平台 。

春秋陶器以泥質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另有少量夾砂紅陶和夾砂棕陶。常見器形,作炊器的主要是鬲、釜、甑,作食器的主要有豆、盂、盤,作盛器主要有瓮、盆、罐。

大約從商代晚期開始出現的專用於隨葬的陶明器,春秋時期有較大的發展,有仿青銅禮器的鼎、 盤,也有仿日用器的鬲、罐、豆、盂,等等,陶器的造型以平底器和三足器為主,有少量圈足器。春秋陶器紋飾更為簡單,主要是粗繩紋、瓦旋紋。可以看出,春秋時期陶器不僅品種減少,而且紋飾單調,大約是因為當時的陶器手工業的主要力量,用於生產和發展更為先進適用的原始瓷上去了。

商周時期特別要提到的一個重要陶器品種是建築用陶。我國目前書籍的最早的建築用陶器,是商代的早期的陶水管。西周早期又出現了陶瓦,春秋時期出現了磚。建築用陶不僅增加了商周陶器的品種,而且從根本上改進了我國建築面貌,為我國獨特建築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同樣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商代早期的建築用陶水管是作為宮殿群排水管用的,是一種一端粗,一端細的圓筒形管, 一般長約40、徑約14、壁厚約1。2厘米,表面飾有細繩紋。管較細的那端有約15厘米一段的繩紋被抹去,便於與另一管較粗一端套接。商代晚期還出現一種"三通"陶水管,是為了作縱橫兩條水管丁字形相交用的,其形制與作用跟現在自來水用的三通管相似。西周的瓦有筒瓦、板瓦和瓦當。筒瓦和板瓦均一頭寬一頭窄。筒瓦大的長可達50厘米,小的也達22。5厘米,厚1。2至1。5厘米。筒瓦表面有各種繩紋、雲雷紋等,內壁中部有一長約5厘米的圓柱形或圓錐形瓦釘,用來把瓦固定在房頂上。板瓦一般長48-53厘米,寬29-34,厚1--2厘米。板瓦的外面也有一至二個約長3厘米的園瓦釘。瓦當時筒瓦窄端粘接一個圓形或半圓形堵頭,用於靠近房檐邊沿處的。

春秋時期建築用陶又有了新發展,出了方形或長方形薄磚。這是我國建築的用磚之始。陶水管、板瓦、筒瓦、瓦當大量使用。特別要注意,,春秋時期的瓦同西周的瓦明顯的不同:春秋的比西周瓦略小而稍薄:春秋時期的瓦基本上沒有瓦釘(或叫瓦鼻)少量用瓦釘的瓦,也不是如西周瓦把瓦釘固定在筒瓦的內面,板瓦的外面,而是把瓦釘製成帶有釘帽的單獨構件,在板瓦或筒瓦一端近頭處挖一個小圓孔,使用時將瓦釘通過瓦上圓孔插入房頂上以固定瓦;再就是筒瓦或瓦當的一端出現了稍小於瓦頭的瓦榫頭,便於兩個筒瓦相接處更為吻合。

以上介紹的是夏商周時期的以河南、陝西、晉南等地區為中心的中原地區的陶器情況。我國當時中原地區以外的地方同樣有各具特色的有些還是比較發達的制陶業,有很多值得重視研究的隱患,這裡不便詳細介紹了。有志於此的讀者可細心研讀那些地區的考古發掘報告與研究著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收藏鑒定 的精彩文章:

南宋理宗古幣稀世珍品「大宋通寶」
雞寶究竟是什麼?能賣出幾百萬
男子宰羊發現4個「羊寶」 價值200餘萬
曾最高出售到5—8萬每克-豬寶
如今一枚古錢幣已價值百萬!

TAG:古玩收藏鑒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