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邊角之景」的夏圭

「邊角之景」的夏圭

來源:網路

夏圭 梧竹溪堂圖 絹本 設色 縱23厘米 橫2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他的山水畫師法李唐,又吸取范寬、米芾、米友仁的長處而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雖然與馬遠同屬水墨蒼勁一派,但卻喜用禿筆,下筆較重,因而更加老蒼雄放。用墨善於調節水分,而取得更為淋漓滋潤的效果。在山石的皴法上, 常先用水筆淡墨掃染,然後趁濕用濃墨皴,造成水墨渾融的特殊效果,人稱"拖泥帶水皴","淋漓蒼勁,墨氣襲人"。在題材上,夏圭多畫長江、錢塘江等江南水鄉以及西湖景色,又喜歡畫雪景及風雨氣象。

夏圭 煙岫林居圖 絹本 水墨 縱25厘米 橫26.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以畫"邊角之景"而著名的畫家,馬遠、夏圭。邊角景構的特點是,主體形象少,畫面簡潔洗鍊,留白面積較大,多用"計白當黑"的手法,有效的利用邊角相互呼應,利用對角線保持平衡感,虛實對比強烈,它在提煉景物時,求勁求少,以很少的景物來襯托意境而不是直接用景物去"畫"意境。在構圖方面,夏圭更善於剪裁與美化自然景物,善畫"邊角之景"。對長卷畫用概括的筆墨,寫實的物形,巧妙的結構,大膽的剪裁等,是他的新創造。

夏圭 西湖柳艇圖 立軸 絹本 淺設色 縱107.2厘米 橫59.3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馬遠出身於繪畫世家,家學淵源,自幼受藝術的熏陶,繼承家學並吸收李唐畫法,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馬遠藝術上克承家學而超過了他的先輩,他繼承並發展了李唐的畫風,以拖技的多姿形態畫梅樹,尤善於在章法大膽取捨剪裁,描繪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畫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觀。這種"邊角之景"其特點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見其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其腳,或近山參天而遠山則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獨坐",予人以玩味不盡的意趣。

夏圭 雪堂客話圖 絹本 設色 縱28.2厘米 橫29.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如果說馬遠的刻畫精細的人物、樓閣尚有過於雕飾之嫌,那麼夏圭的極其簡括的勾、皴,應該無悖於董其昌畫論的核心-禪宗關於"脫落實相,參悟自然"的理念。 後人稱夏圭為"夏半邊",而《溪山清遠圖》顯然是全景,原圖無款印,也許受了"半邊"概念的制約,如此浩渺的江湖山色,竟被後人題稱"溪山"。

夏圭 溪山清遠圖(局部) 紙本 水墨 縱46.5厘米 橫889.1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夏圭的筆簡意遠,遺貌取神,應該很合乎文人畫對"平淡天真"的追求。董其昌創為"南北宗"畫論,簡單地講,就是提倡"文人畫",鄙視"畫工畫";崇尚率真,反對寫實; 注重筆墨情趣,輕視繪畫技能。這其實是由不同的繪畫觀念形成的兩大流派,而被董其昌冠以地域傾向的"南宗"、"北宗"之名,就難免使人迷惑了。不能因為"馬夏"出自畫院,就貶為"畫工",不屑一顧。歷史上"畫工畫"與"文人畫"雖有爭議,但一直互相影響,取長補短。被標為文人畫典範的元四家,就明顯地承繼了南宋畫派崇簡的畫風。

夏圭 溪山清遠圖(局部) 紙本 水墨 縱46.5厘米 橫889.1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冰雪藝術研究 的精彩文章:

最美雪景在這裡
藍瑛:熔鑄古今,獨開門庭的武林派首領的山水畫
一組清新唯美的雪景畫
山水皴法——斧劈皴圖文詳解
李唐——首創斧劈皴法,與劉松年、馬遠、夏圭合稱「南宋四家」

TAG:冰雪藝術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