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8萬賠三千」背後的未竟之問

「28萬賠三千」背後的未竟之問

繼遊客在雲南瑞麗「手滑」摔壞30萬手鐲後,3日,一買手在雲南騰衝選購翡翠時再次「手滑」,摔損一售價28萬元的翡翠掛件。不過,最終經雙方協商,買手賠3000元化解此事。(10月4日新華網)

售價28萬元的翡翠掛件被摔損竟然只需要賠償3000元,聽起來猶如「天外奇聞」的事情在現實活生生上演,兩個價格相差之巨,令人咂舌。

事實上,翡翠掛件之所以賠償那麼少,有一些特定的原因。一來,掛件只是摔損且並不嚴重,或許這三千元錢只是商家用於修復掛件;二來,買手是當地人,並不是說外地人就一定被「宰」,但作為當地人,本身會對「市場行情」有一定了解,並且可以通過各種關係、資源來「討價還價」,減低賠償金額。

但是,即便如此,仍有一些疑問亟待解答。一是翡翠掛件是否明碼標價?相信對於任何一名顧客而言,看到28萬元的標價都會謹慎對待,進而不會隨意擺弄商品,也就不會有後續「摔損」事件的發生。二是即便掛件修復再完美,始終仍有痕迹,中間所產生的修復費用以及「跌價」,三千元能否彌補?如果可以,那大眾勢必會對28萬的售價產生極大懷疑。三是掛件修復完好後,商家是否會主動降價並將「修復經歷」如實告知顧客?如果沒有,是否意味著下一位買手會來為這次「手滑」事件買單?四是玉石價格能否揭開「廬山真面目」?儘管我們常講,「金有價而玉無價」,但作為一件商品,應該有其指導價格,尤其是在經歷過多起「高價售、低價賠」事件後,大眾對玉石的真實價格已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是否可以藉此機會對市場價格進行規範和整頓,同樣令人期待。

一般情況下,商品會具有三個價格,一是標價,二是實際售價,三是成本價。公眾看到的是標價,消費的是售價,心裡琢磨的卻一直是成本價。當然,並不是說公眾就非要用「成本價」購物,但任誰也不希望當「冤大頭」,尤其是對一些市場指導價不明、銷售規範性不強的商品,公眾始終還是希望「明明白白」消費。

筆者始終堅信,不管玉石定價究竟有多難,至少在源頭處必然有個「成本價」。那麼究竟如何打破定價「壁壘」,實現「探底」之後的相對規範,是很值得有關部門去思考的問題。儘管這樣做會損傷部分玉石經銷商的利益,但從長遠講,是對玉石市場和公眾利益的保護,也是讓「虛火」的玉石價格趨於有序規範的必然。

文/陸仁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辣椒評論 的精彩文章:

以金錢為目的的婚姻才是愛情的墳墓
看書三分鐘拍照兩小時,丟失本質的最美書屋變醜是必然
首次攻陷天河!但上港真的脫胎換骨了嗎?
「下班後不談工作」是權利不是搞笑
紅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評委陣容

TAG:紅辣椒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