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你是「外向型孤獨症」么?

你是「外向型孤獨症」么?

你是「外向型孤獨症」么?

BGM:Ed Sheeran - Save Myself

I gave all my oxygen to people that could breathe

我把自己所有的氧氣都給了那些人I gave away my money and now we don"t even speak

我借錢給他們,但現在我們連話都不說I drove miles and miles, but would you do the same for me?

我驅車千里迢迢,但你會為我做相同的事情么?

Oh, honestly?

哦,真的么?

So before I save someone else, I"ve got to save myself

所以,在我救助別人之前,我要先自救And before I blame someone else, I"ve got to save myself

在我責備別人之前,我要先自救And before I love someone else, I"ve got to love myself

在我愛別人之前,我要先愛我自己

這首黃老闆新專輯裡不太起眼的歌,聽到的時候,真的戳痛了心裏面一個不太自覺的脆弱點,"在救助別人之前,我要先自救","在我愛別人之前,我要先愛我自己"。

你會不會有時看著外面的喧囂的街,好像一切都與自己無關。前一分鐘還跟朋友吃著火鍋唱著歌,下一分鐘就被鋪天蓋地的寂寞感襲來。

那天有個特活潑的朋友跟我說「其實我特孤單」,我說「得了吧你,走哪都能呼朋喚友的人,我信你?」,他說「不不不,我是外向型孤單。」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人開始作了,但是還是乖乖的去做了一些關於外向型孤單這個名詞的小調查,然後我也給自己確診了。然後我發給那朋友消息四個字「你好,病友。」

你是別人眼裡外向活潑的好人緣,但是回家後總也逃不過莫名的失落感。你聽過無數朋友向你傾訴心中的苦惱,卻在自己想要的傾訴的時候,不知道打給誰,不知道從何說起。

我想你可能是得了"外向型孤單症"。

別擔心,它幫助你了解自己。

延伸閱讀上次的走心文學:25歲後的每天我都在做減法??????

你是「外向型孤獨症」么?

外向孤獨症

Outbound autism


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如下:外向孤獨症,指某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善於交際、有很好的人緣,看似「外向」,實則「孤獨」,沒有可以傾訴內心情感的朋友或可以傾訴內心情感,朋友不在身邊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失落、不安、空虛。外向孤獨症與醫學上的「孤獨症」「人格分裂症」截然不同。

指的是這樣一類人:

  1. 在日常生活中很善於交際,有很好的人緣,在大家的面前總是喜笑顏開、快快樂樂的樣子,給大家以樂觀、開朗、熱情、自信、進取的印象,這就是所謂的「外向」相反的則是「內向」。

  2. 但是,這種人的內心情感往往很豐富,甚至是多愁善感。但他們不喜歡將之表現出來,不喜歡刻意地找人訴說。周圍人也誤以為他們內心很強大而沒有怎麼關心他們,這就是所謂的「孤獨」。

  3. 多重性格,遇到什麼樣的人就會講什麽樣的話。能適應不同性格的交往對象。於是,他們的情感沒有人來理解。他們的朋友雖多,但沒有幾個可以傾心相談的。所以他們自我感慨道:「我雖外向但還是孤獨。」故有了外向孤獨症一說。

我想這也可以說是"城市病"吧,我們步履匆匆,希望用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多的回報,不管是情感的還是經濟上的,在城市這個魔盒裡被擠壓,卻得不到真實的釋放。很多時候我們是「被外向」,因為職業需要,因為社交需要,但是背後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找不到出口,能認真聽你講話的人越來越少,誰都不容易,更何況如果你需要的是一個可以感同身受的夥伴。

越來越多的人具有「外向型孤單症」的特徵,它不是病,是一種狀態和心態,不用擔心,很多人還覺得這個名詞時髦呢。

你是「外向型孤獨症」么?

我特別挑選出幾點比較有代表性的特徵來闡述和分析:

「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

這裡因人而異的性格特徵,不是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萬金油,而是一種應激反應,日久而產生的一種習慣。這種人面對不同的群體就好像能讓身體里不同的人格冒出來,比如見老闆是乖順的,見親密的朋友就好像是個神經病,見長輩半天憋不出來一句話,見心儀的男生更是從混世魔王變成乖巧小女孩。對於外向型孤獨症"患者」,這種狀態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用來保護自己的,他們會根據親疏遠近,在潛意識裡選擇調度出不同的性格,來自我暗示。

"從小懂得很多道理"

早熟是外向型孤獨症患者非常重要的特徵之一。他們在較早的年齡,提前懂得了一些的社會法則,人際規則,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提早的培養出超越年齡的情商,但是這種懂道理的狀態和周遭的環境有一些格格不入的模式,從而容易陷入所謂"有術無道"的狀態,讓他更覺得自己是難以被理解的少數。

"有術無道"這個詞簡直精妙,生活中太多的時候都是這個狀態,想要這麼做,但因為主客觀因素牽制而無法。但有的時候早熟也只是一種自我認知,懂得越多其實就要承擔越多,消化更多,懂得但不一定能排解

你是「外向型孤獨症」么?

「有時候笑的很開朗,有時候很沉默」

有一些人他們鬧的時候比誰都鬧,靜的時候也來的總是出其不意。有的時候他們不是因為不高興了,只是因為突然想要靜靜。這種個性的人經常是從事比較需要靈感的工作,他們喜歡喧囂,但也一定要有自己的空間,有的時候怕吵。

他們往往會在動靜兩種狀態中自我調整,遇到喜歡的人,喜歡的話題,就好像是有說不完的話;但是一旦是有了什麼細節讓他們心生厭惡,或者陷入思考,他們就比誰都安靜。身邊的朋友可能會以為,他是不是不高興了,其實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只是陷入了跟自己的對話,或者是執拗中。

"能很快平復或壓制自己的情緒"

同時這類型的人,他們也懂得壓抑自己的情緒。他們不願意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傳染給別人,就算是表現出來了,也會盡自己努力的壓抑下去。

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人事物,他們不會第一時間炸毛,反而是會分享取證,到底這種「不喜歡」是自己情緒或者判斷的偏差,一旦開啟自我糾錯系統,因為心思細膩敏感,他們會疼痛,會自省,從而變得沉默,這也就出現了上面一種特徵的"有時候很沉默"的狀態。但如果他們排除了自己錯誤的可能性,一類人會就此更加沉默,壓抑心中的想法;一類會努力找到出口來表達憋不住。

"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傷心,但不會被發現"

是的,他們心思細膩敏感,甚至擅長於壓抑自己的難過,假裝看起來瀟洒自在,不畏人言,樂觀積極,但其實內心是在乎的。由於時常出現這樣的狀態,但不為人知,身邊的人很容易誤以為他內心強大到不需要任何的安慰和關心,長此以往,習慣成自然,他們不說,別人也不知道,從而積累出內傷,越來越多的出現欲說還休,找不到人和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安慰很多人,但自己卻沒人安慰"

接上條,這類人群往往是大家選擇傾訴自己苦惱的對象,他們是很好的聽眾,他們善於幫助別人分析解決問題,是大家信賴和依賴的對象,通常人緣也非常好。就因為如此長期充當知心姐姐/哥哥的形象,被認為是無堅不摧的,可是這類型人群,他們懂得很多道理,可以客觀分析,但是如果事情落在自己頭上,也還是會懵圈。

這也是孤獨感的來源。他們不願意暴露自己的脆弱,一次堅強,兩次硬撐,三次可能就成了一種習慣,活在自己的殼裡面, 然而殼裡沒有別人,只有他們自己。不是朋友不關心他們,而是朋友根本就不知道他自己也是存在問題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察人於微。就是如此,在大家都沒有犯錯的狀態下,形成一種平和,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但實際上關係的平衡感已經被破壞。

甚至這類人還很容易被「付出感」而折磨,他們願意付出時間和情感,但是如果沒有得到等量的對待,就會難過。他們心裡很明白,對別人好也是自己的情感輸出需要,是生而為人的特徵,但是如果朋友無法給予對等的付出,還是難免會苛責會質疑。

"自身的情緒很容易被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控制"

他們是非常善於學習的人群,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因為他們是感性的存在。比如有人說自己今天失戀了,他們會很好的去理解對方的情感,並且給予安慰和理解,為你的傷心而傷心。再比如室友偶爾一次關門很大聲,他們就容易開始內心戲,開始自我質疑,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事讓對方不滿,是不是我得罪了對方而不自知,然後陷入這種情緒,很久很久。但可能室友只是一時失手,或者是風使然。

你是「外向型孤獨症」么?

"會執著到底,卻又自尊心極強,被人誤認為外表自負"

他們執著且偶爾有些固執,有自己比較完善的一套價值體系,在某些事情上尤其堅持,偶爾顯得有些固執,被很多人認為是自負,甚至是清高的。他們會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就算有很多人反對,他們也會認為只要做出成績了才能讓別人相信自己的判斷是對的,多說無益,於是很容易被人誤解為自負。

"渴望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朋友"

他們需要朋友,比誰都需要,但不是吃吃喝喝的那種,他們需要一個真正都互相理解和溝通的朋友,並且和這個人建立某種不同於其他人的關聯性,比如他們之間的相處方式是獨一無二的,他們之間分享的情感牽絆是無法被取代的。

覺得人生在世,知音是比戀人更難尋。

根據網路上大家總結的下面這10條特徵,來看看你能對應幾條:

  1. 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

  2. 從小懂得很多道理

  3. 有時候笑的很開朗,有時候很沉默

  4. 有時很吵鬧,有時很鎮靜。

  5. 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傷心,但不會被發現。

  6. 安慰很多人,但自己卻沒人安慰。

  7. 自身的情緒很容易被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控制。

  8. 渴望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朋友。

  9. 容易在一件事上鑽牛角尖

  10. 能很快平復或壓制自己的情緒

  11. 手機不離身

你中了幾條?

你是「外向型孤獨症」么?

#如何"治療"#

我自認為是具有外向型孤單症的,但是並不是某種特徵都能完美對應,有些很准有些跟我完全不沾邊。比如我可以一天都不說話,比如我一定要關門自己做事情,比如我會偶爾很沉默,比如我會放飛自我瘋的徹底。其實有很多特徵是我的自我選擇,有些是我無法克服的本我體現,但我知道根本問題就是心,甚至我認為這種孤獨症是一種自我選擇,因為這種情緒狀態,讓我冷靜讓我思考。過於的從眾合群會讓人失去自身的獨特性,被磨得沒有稜角。

外向型孤單好像是從青春期就開始萌生的一種狀態,又好像是城市人普遍的狀態。從另外的角度來分析,你可以不排斥這種癥狀,但是你真的需要學會跟人溝通,找到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出口,有一個非常管用的"醫治方法",那就是適度的敞開心扉,不是你的所有事情都需要跟人分享的,但是一旦要分享那就要有質量。朋友不在多,知心就好。我不太喜歡人過多的聚會,人越來越大家越容易戴起面具。所以如果要走心交談,但兩人為伴,或者三人成行,就足矣。人再多的話,對話的內容就越來越難以深入。有質量的交流真的很重要。你不是有病,你只是需要被理解。

我說這不是無病呻吟,那是因為任何關於心理的問題都不是小問題;我覺得這不是病,那是因為孤單真的是太多人的常態。

小芳:「我雖外向但還是孤獨。」

大熊:「你確定自己不是作?」

小芳:「哎,你不懂。」

大熊:「可是誰又不孤單呢?我們從來都是一個人,不管是和朋友家人還是戀人在一起,終究我們都是一個人。孤獨是種常態,如果按照你的理論來說,那其實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分為內向型孤單症和外向型孤獨症兩種。」

小芳:「其實你說的有道理,可能就是孤單孤單就好,人一直處於身體和心理都舒服的狀態,反而是沒有創造力的,我會努力來平衡自己的心態。」

嗯無所謂什麼癥狀。

找到自己內心的平衡就好。

所以你是外向型孤單症么?

或者你不是孤單,你只是作?

你是「外向型孤獨症」么?

圖片來源於網路,文字原創

………………………… M………………………

近期 文章 回顧

??

你是「外向型孤獨症」么?

你是「外向型孤獨症」么?

「Girls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Women empower one another.」

??

你是「外向型孤獨症」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美時尚快報 的精彩文章:

格紋才是這個秋冬的時尚大魔王
25歲後的每天我都在做減法
校園酷女孩|7+1件秋季必備單品
論一個時髦女孩需要具備哪些要素
微微微微微微胖女孩穿搭指南

TAG:北美時尚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