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如何防治糖尿病

中醫如何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屬中醫「消渴病」範疇,中醫學認為消渴病病因多與素體陰津虧乏、先天稟賦不足有關;此外,人至老年,臟腑器官功能隨年齡的增加相繼漸衰且脆弱之自然生理變化過程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外因諸如飲食起居不節,過食肥甘厚味,形體肥胖,精神緊張,情志不暢,嗜啖煙酒、房事過度,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思慮勞倦等也是引發「消渴病」必要的外部條件。這些觀點一直有效地指導中醫的臨床實踐。

中醫防治糖尿病有哪些優勢

李怡主任提到,目前糖尿病的治療西藥是主導,如何減少西藥用量和種類,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增加控制血糖的效果,是中醫臨床醫生面臨的工作之一。臨床上常常遇到這樣一些患者,雖然藥物劑量和種類不斷調整,但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除去一些常見的藥物因素(如繼發性磺脲類藥物失效等)、飲食因素(如飲食控制不嚴格或結構不合理等)、運動因素(如疾病等原因致運動量不足),尚可找到一些嚴重干擾血糖控制的誘因,如失眠、便秘、情緒波動、月經不調等。一旦找到,給予針對性的中醫辨證治療,血糖往往能夠得到滿意控制,且降糖藥物劑量和種類也可能隨之減少。還有些中藥既可以降低血糖,又無引起低血糖的危險,因此合理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兼顧中醫整體調理和西醫靶點用藥,可增加血糖控制的效果。

此外,李主任強調說,中醫治病強調陰陽平衡,整體調節,運用具有中醫特色的個體化治療是我們提高臨床療效的一大法寶。採取不同的治法和方葯,因人而異的治療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不適癥狀;根據糖尿病患者的不同體質,如痰濕體質、痰濁體質、濕熱體質、瘀血體質等,予以辨證施治,不僅可以改善患者體質,而且可以改良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發生的「土壤」。

對糖尿病常見的微血管併發症,中醫干預也顯示了良好療效。如:治療糖尿病腎病不僅能改善臨床癥狀,亦可改善一些臨床實驗室指標;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療效主要體現在提高視力,延緩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發展,促進眼底出血、滲出、水腫的吸收等方面;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採取內外結合的多種方法,除口服湯劑、靜注中藥提取物外,還可靈活選用熏、洗、灸、針刺、推拿等外治法,內外同治,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治療糖尿病足則整體與局部辨證結合,內外同治,扶正祛邪,大大降低了糖尿病足的截肢率和致殘率。

中醫防治糖尿病的自身特色

除個體化辨證施以藥物治療外,李怡主任也提到了中醫防治糖尿病的一些特色方法。

1. 針灸治療

採用毫針、針灸並用、針葯結合、穴位注射、穴位貼敷、埋線等療法輔助治療糖尿病本病及其併發症(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針灸刺激可部分改善胰島素抵抗及增加胰島素分泌等,所以有一定的降糖功效;而其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則主要通過加快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改善微循環,進而改善了周圍神經的供血供氧,促進了受損神經的修復。

2. 熏蒸外洗

通過個體化的中藥煎湯外洗、浸泡、熏蒸,可溫經活血通絡、清熱解毒,對治療糖尿病足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具有一定的效果。中藥煎湯熏蒸外洗可以顯著改善局部癥狀,對臟腑氣血也有整體調節作用,其安全無害的優點越來越被廣大糖尿病患者所接受。

3. 飲食治療

現代醫學認為平衡膳食是糖尿病飲食療法的基礎,西醫飲食療法注重分析食物的營養成分,側重於食物物質方面的「共性」;而中醫飲食療法則強調辨證施膳,注重食物的功能「個性」,遵守「以平為期」原則。合理的中藥食療可以改善機體的不良營養代謝狀況,對血糖及血脂有較好的調節作用。

4. 太極、氣功、八段錦等養生運動療法

適度的活動對防治糖尿病有積極的作用。青壯年患者或體質較好者可以選用比較劇烈的運動項目;而中老年患者或體質較弱者,要建立一種「動中求靜,靜中求動」協調身心的方法,可選擇比較溫和的運動項目;太極拳、氣功、八段錦、五禽戲等養身調心的傳統鍛煉方式適宜大部分患者,若患者不適合戶外鍛煉可練吐納呼吸或打坐功,有嚴重併發症的患者原則上避免劇烈運動。

中醫治療糖尿病莫入誤區

1. 只用中藥,不用西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頒布的治療糖尿病的中藥共計35個品種,其中僅1種是從中藥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2種為中西藥並用,其餘均為中藥復方。儘管經藥理研究和臨床試驗證明這些中藥均具有降低血糖和/或改善脂質代謝等作用,但其降低血糖的強度遠遠不如西藥,除一部分早期輕症糖尿病患者可單獨用中藥外,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單憑中藥是無法控制血糖至滿意水平的。

2. 中藥絕對安全,沒有不良反應

中藥不是絕對安全的,也可能有不良反應。凡葯三分「毒」,中藥之「毒」泛指藥物的偏性,也就是寒熱溫涼之藥性,尤其是復方中成藥的選擇是依據臨床證候來定的,而證後又受到不同個體的體質、不同的病程階段、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域環境、不同的飲食習慣等影響,具有動態變化的特點,因此臨床應用時要充分考慮以上不同,結合病情,合理對證地選擇,不能一成不變,有的患者一種葯或一種方案應用數月甚或數年,可能會有潛在的風險;當然也不能隨意更改,而應辨證施治,同病異治是中醫治病的特色治則之一,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中藥。

3. 偏聽偏信秘方或保健品

不要盲目購買和使用沒有國家食品和藥品監督局正式批准的保健品和藥品。無論是有正式批准文號的相關中成藥或保健品,還是古籍醫書記載的名方驗方,其降血糖的作用往往較弱,不能達到如西藥般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是眾多中醫藥專家學者的共識。但由於利益驅使,諸多報刊、電視上經常有打著中醫藥的幌子,出售所謂的純中藥保健品或「宮廷」、「祖傳」秘方的藥品,影響極為惡劣。北京醫院藥學部曾對3種「純中藥秘方」降糖葯做了藥物分析及鑒定,發現其中攙雜了2~3種降糖西藥,而且是超出常規劑量,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服用,極易造成嚴重低血糖而危及生命。所以絕不能偏聽偏信不良媒體的虛假報道,以免誤病傷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