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高拱看到了大問題,卻解決不了,七十年後成為壓垮明朝的稻草之一

高拱看到了大問題,卻解決不了,七十年後成為壓垮明朝的稻草之一

世有背鍋俠,比如美女,比如太監。什麼紅顏禍水,什麼太監專權,一國之亡,禍事都往他們身上推,很方便。然明末之人在永曆皇帝朱由榔被吳三桂殺害,明朝在大陸的統治徹底結束之後,如此總結——三大弊端,直到滅亡仍未吸取教訓;誤國之罪,推給小人就能萬事大吉?

那麼,明朝哪三大弊端是滅亡的重要原因呢?

其一是務虛名不採實用;其二是爭浮文不念切效。

第三點,則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別流品不求真才。

什麼意思呢?用現在的話講,你不考上大學,將來就只有搬磚的命!

高拱看到了大問題,卻解決不了,七十年後成為壓垮明朝的稻草之一

(搬磚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當然,這樣解釋,只能說話糙理不糙,實際上,應該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並非只有讀大學才是正途。

《大明王朝1566》的主人公海瑞,只是個舉人出身,對於這一身份,他一直很自卑,耿耿於懷。好兄弟建德知縣王用汲勸他,別一門心思跟嚴嵩硬碰時,海瑞義正辭嚴地對進士出身的王用汲講,我就是要讓天下人知道,我大明的舉人們,也是有脊樑的。

王用汲一臉懵呆,我沒有覺得你舉人出身不好啊……也沒說只有考上了進士,才能是硬骨頭啊……

你王用汲沒有,其他人有啊……整個社會的風氣,就是這樣呀……海瑞的氣憤,是有理由的。

《明史》里有寫,隆慶時,大學士高拱上奏,「國初,舉人躋八座為名臣者甚眾。後乃進士偏重,而舉人甚輕,至於今極矣。請自授官以後,惟考政績,不問其出身。」

高拱看到了大問題,卻解決不了,七十年後成為壓垮明朝的稻草之一

(高拱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顯然,作為首輔的高拱,已看到了科舉的不合理之處,看到了只重進士,不重舉人,無法替大明選拔到更多有真本事的人才,因此才建議,只看政績,不問出身。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然勢已積重,不能復返。」

到了崇禎年間,有人上書,要求三途並用,進士、舉貢、雜流,不可偏廢,只要有才,就算是乞丐是和尚又如何——朱元璋他老人家,不是又做過乞丐又做過和尚嗎?

缺人可用的崇禎皇帝當然希望能這樣。於是,舉人陳新甲做了兵部尚書,孫元化做到了登萊巡撫,結果,都打了敗仗;武舉人陳啟新做了言官給事中,名聲也不好。

高拱看到了大問題,卻解決不了,七十年後成為壓垮明朝的稻草之一

(陳新甲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於是進士出身的官員們嗡嗡嗡嗡在崇禎皇帝耳朵說,看看看看,他們舉人真是無用啊……喪師害國,給您老添了多少麻煩呀……

至於更多打了敗仗的,是進士出身的,他們選擇性地不說了。

可見,高拱看到的問題,六七十年後,仍是明朝的大問題,成為壓垮明朝的稻草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 的精彩文章:

有人寫詩說秦檜是綠毛龜,秦檜竟然很高興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官伎們到底唱些什麼歌?
清朝人做夢,預見了一年後的事,如何用科學來解釋?
一張著名照片,直刺美國苦難,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咸豐三年,地上滲血,小刀會恢復大明國 二十年後,牆上又滲血了

TAG:凡人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