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果我們能馴化恐龍,你想要哪一種?

如果我們能馴化恐龍,你想要哪一種?

地球上第一批智慧生命誕生於它誕生後的45.5億年。此時的陸地,主導的動物是哺乳類和鳥類,所以也正是它們成為了馴化的主要對象。

但是如果時鐘稍微往前撥一點兒,調到44億年前後這段時間,如果我們是誕生在此時的智慧生命,周圍是各種各樣的恐龍,我們會馴化其中哪些呢?

(是的,我們已經馴化了雞鴨鵝,不過這裡就暫時只考慮非鳥恐龍吧。)

圖片來源:Dinotopia

恐龍的演化史長達1.6億年,當然不可能有哪個智慧文明能接觸到全部的物種。不過,為了討論方便,就假定我們可以在全部已知的一千種恐龍里選擇吧——可以想像成我們掌握了復活恐龍的基因工程技術。以我們現實中馴化的物種做參照,可以嘗試列舉一下,都有哪些恐龍是潛力股。

都什麼樣的動物能馴化?

賈里德·戴蒙德曾經總結過馴化動物(特別是大型動物)所需要的幾個基本標準:

日常食物。每一次某種動物在吃某種植物或另一種動物時,食物生物量轉換為取食者生物量的效率遠遠低於100%:通常在10%左右。由於這種根本性的缺乏效率,沒有一種食肉的哺乳動物為了充當食物而被馴化。

生長速度。為了值得飼養,馴化動物也必須生長迅速。這個要求把大猩猩和大象給排除了,雖然它們都吃素,絕對不挑食,而且身上的肉也多。有哪一個想要成為飼養大猩猩或大象的大牧場主會花15年時間去等待他的牧群長到成年那麼大?需要役用象的現代亞洲人發現把大象從野外捉來加以調教要省錢得多。

圈養中的繁殖。我們人類不喜歡在眾目睽睽之下性交;有些具有潛在價值的動物也不喜歡這樣做。這就是對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獵豹的馴化嘗試中途天折的原因,雖然幾千年來我們一直懷有馴化它的強烈興趣。

兇險的性情。當然,幾乎任何一種體形夠大的哺乳動物都能殺人。豬、馬、駱駝和牛都殺死過人。然而,有些大型動物性情還要兇險得多,比其他動物也危險得多。動輒殺人的傾向使許多本來似乎理想的動物失去了馴化的候補資格。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灰熊。

容易受驚的傾向。大型食草類哺乳動物以不同的方式對來自捕食者或人類的危險作出反應。有幾種在覺察到危險時會變得神經緊張,動作敏捷,並且照例立即逃走。還有幾種則動作遲緩,不那麼緊張,在群集中尋求保護,在受到威脅時站在原地不動,不到必要時不會逃跑。大多數鹿和羚羊(馴鹿是顯著的例外)屬於前—種,綿羊和山羊則屬於後一種。

群居結構。幾乎所有馴化的大型哺乳動物都證明它們的野生祖先具有3個共同的群居特點:它們生活在群體里;它們在群體成員中維持著一種完善的優勢等級;這些群體佔據重疊的生活範圍,而不是相互排斥的領域。相形之下,獨居的地盤性的動物就不能把它集中起來放牧。它們彼此不能相容,它們沒有把人牢牢地記在心上,它們也不會本能地順從。

當然,恐怕沒有幾種恐龍能完美符合以上所有要求,我們只能儘力而為啦。

小盜龍(Microraptor)——雞

恐龍最近親的現生動物是啥?是鳥。那麼,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我們能不能從恐龍中找到只大號的雞或者鴨子什麼的來馴。

好消息是,恐龍也的確是下蛋的。蛋是一種非常理想的食物,蛋白質組成好,只需一隻動物就可不停產蛋,而且還能保存一定時間——前提是你不把它敲開。因此雞蛋的大小極為合適,而鴕鳥蛋就嫌太大了。

不幸的是,恐龍很大。雖然並非所有的恐龍都是霸王龍那樣的巨獸,但整體看來,已知的恐龍確實要比已知的哺乳動物或者鳥類整體上大好幾圈。在鳥類中,身體質量的對數和蛋質量的對數呈線性關係(個子越大蛋也越大,廢話),恐龍大概也是如此——所以我們最好是在那些小號的恐龍里找。

一個可能的龍選是小盜龍。它幾乎是非鳥恐龍里最小的一種,長度1米,重量只有1公斤,和原雞相當。它們和最聰明的傷齒龍是親戚,所以想來不至於太蠢……

小盜龍的相對大小和復原圖。圖片來源:wikipedia

小盜龍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如果你抓住了一隻,把它丟在院子里圍起來,它很難逃出去。小盜龍的四肢都有翅膀,具有初步的飛行和滑翔能力,但是它在地面上的運動就非常尷尬,而且現在認為它很可能難以從地面起飛,要從樹枝上起來。原雞的飛行能力也一般般,這可能是它成為早期被人馴化的鳥類原因之一吧。

中國似鳥龍(Sinornithomimus)——鴕鳥

上面用小盜龍作為蛋的來源其實有一個潛在的問題。雖然恐龍個頭大,但看起來恐龍蛋的大小沒有完全跟上恐龍的體型,就算最大的恐龍蛋也就那樣而已。有可能恐龍的蛋整個比鳥類要小一圈,那麼保險起見,也找一種稍大的恐龍吧。

中國似鳥龍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它們天然成群。在兩次主要的發現里,第一次一口氣發現了14隻,第二次又是11隻。但是不要立刻就腦補出一個溫馨大家庭——這裡面有幼體有亞成體,偏偏沒有成年個體。看起來長大成人的都跑去各干各的事情了, 只有未成年龍在一起相依為命。

中國似鳥龍的復原圖。圖片來源:wikipedia

這種恐龍身長大概2米,也吃素(有胃石),而且擁有大長腿,看起來很擅長跑(但可能和鴕鳥一樣,也擅長踢人)。

不過跑得太快,就意味著不會長到太肥,產蛋可以,肉的話還是略有欠缺了。

鴨嘴龍(Hadrosaurus)——馬

小盜龍太小了,似鳥龍又瘦,總得有點大型動物吧?

在可馴化動物中,鴨嘴龍是個顯而易見的「龍選」。首先,它們吃植物。其次,它們聚群生活,容易控制。第三,它們的大小在恐龍里還算勉強可以接受——最小的長3米左右,只是比牛大一圈而已。

鴨嘴龍復原圖。圖片來源:Sergey Krasovsky

然而,鴨嘴龍有一個嚴重問題:目前的證據表明,它們是遷徙的。最極端的估計認為它們可能遷徙上千千米,稍好的也得幾百千米。這就意味著,你沒法像養牛羊那樣用籬笆圈出個草場來。

事實上,這是很多非洲動物沒有得到馴化的關鍵原因……

話說回來,雖然鴨嘴龍是吃植物的,但是它和所有別的植食恐龍一樣,共享一個大麻煩:不太能吃被子植物,特別是不大能吃草。動物和植物之間是經歷了漫長的演化軍備競賽的,恐龍已經離場六千五百萬年了,這些年來植物發明的新把戲,恐龍基本上都沒怎麼見識過,更別提招架了。因此,今天的它們很可能在遷徙路上就餓死了。生不逢時呀。

其實鴨嘴龍科里除了鴨嘴龍,還有不少生活習性相近的恐龍也都可以嘗試馴化,但其中有一種恐龍因為一個特殊的生理結構脫穎而出:青島龍(Tsintaosaurus)。

青島龍復原圖。圖片來源:wikipedia

自帶騎乘扶手的動物可不多呀!還可以滿足獨角獸cosplay的需求。

鐮刀龍(Therizinosaurus)——大食蟻獸

吃肉不划算,吃植物不習慣,那吃蟲子總可以了吧?雖然現實中食蟻獸並沒有得到馴化,但嘗試總是值得鼓勵的。

嚴格說,鐮刀龍吃草的可能性比吃蟲的大——但這樣不太容易解釋它的「鐮刀」(極長的爪子)的作用。一種猜測是這可能是用來開白蟻巢的。

不過,你真心不想和長10米、重5噸、光爪子就1米的動物住在一起……

鐮刀龍的相對大小。圖片來源:wikipedia

敏迷龍(Minmi)——豬

這種恐龍有三個大優點:第一,肥;第二,慢;第三,腦子小。雖然把它比作豬對豬並不公平(人家其實還挺聰明的),但我們只是為了吃肉嘛。

敏迷龍復原圖。圖片來源:wikipedia

一種又肥又慢又笨的動物是怎麼活下來的?當然,它有防禦措施——渾身上下有很多骨甲,對於屠夫沒有太大影響但是有助於抵禦別的野獸。但它的另一個絕招可能同樣重要:高效的消化系統。敏迷龍肚子里的植物殘渣全都很小,而且能看到乾淨的切口,這證明它很可能一定程度上可以「咀嚼」食物,而不用像很多別的恐龍那樣先囫圇吞進去再靠胃石慢慢磨。等一下,這簡直是完美的肉用牲畜啊!剝下皮來還能自動生成板甲!

埃德蒙頓甲龍(Edmontonia)——牛

說完吃肉的,再說說干苦力的。甲龍(Ankylosaurus)看起來是個不錯的苦力——吃素,身材敦實,背上的甲提供了天然的搭乘平台。長9米重6噸的身體素質看起來足以勝任各種重體力勞動(雖然馴化的時候就難了)。可惜,甲龍有個不大不小的麻煩——尾巴上的棒槌。這東西應該是用來抵禦敵害的,但要是拉犁的時候隨便晃上兩下,不得掀翻一堆人砸出好幾個大坑?不行,這太危險。

所幸甲龍是有親戚的。一個可能的親戚是埃德蒙頓甲龍——它稍微小一號,背上有板子,但尾巴沒有棒槌。全是骨板的背裝東西合適,坐上去可能會很硌,但反正我們養了一堆小盜龍,拆點兒龍羽做個墊子還是容易的。

埃德蒙頓甲龍復原圖。圖片來源:wikipedia

但是,牛的另一大功能,它就無法實現了。別說埃德蒙頓甲龍,所有的恐龍都沒轍,那就是——沒有奶。哺乳動物也是有種族特長的!

傷齒龍(Troodon)——狗

以上所有的恐龍都有一個問題:太笨了。當然有些比另外一些更笨,但總的來說,恐龍的大腦都不如後來的哺乳動物和鳥發達。

硬要挑出來最聰明的一種,那大概就是傷齒龍了。

傷齒龍的復原圖和相對大小。圖片來源:wikipedia

單純的腦容量其實不是衡量智力的合適標準。大象的腦重量是人類的四倍,然而它的體重接近人類的一百倍,有大量的腦區要負責運動和感覺,無法用來「思考」。因此,必須把體重和腦容量綜合考慮。按照這個指標,傷齒龍是腦最大、最接近鳥類的。

從它的爪子和立體視覺來看,它應該是能夠捕食的。然而它的名字來源——牙齒上看起來很嚇人的鋸齒——仔細研究之下卻有問題:這些牙齒的結構和磨損程度和植食動物更接近。因此它也許是個雜食的動物。

雜食的捕食者,聰明,立體視覺,體重約50千克,這些特徵全都類似於現實中的狼。唯一的問題是,尚無證據表明傷齒龍是群體狩獵的。但是沒有關係,我們還有另一種群體的狩獵者作為備選。

恐爪龍(Deinonychus)——(也是)狗

首先要講一個基本知識:有一個科的恐龍,叫做「馳龍」。它和鳥類的關係很近,其下許多物種(有可能是所有物種)都有羽毛。

馳龍科里最著名的恐龍,當然是迅猛龍,哦不,伶盜龍(Velociraptor)了。迅猛龍可能是來自台灣的譯名,但它的學名直接翻譯過來是「敏捷的盜賊」,因此伶盜龍是更加合適的稱呼。

伶盜龍的相對大小和復原圖。圖片來源:wikipedia

伶盜龍出名的最大推手是《侏羅紀公園》。在電影中,這是一種聰明的群體狩獵生物,體型和人相當。可是這和現實中的伶盜龍完全不相符呀!真正的伶盜龍其實和火雞差不多大(並且很可能也有羽毛),也沒有發現群體狩獵的證據。這是因為,電影的形象其實張冠李戴,取的是馳龍科下另一種恐龍——恐爪龍。

恐爪龍的名字來源於它後肢第二趾上巨大的爪(是的,大部分恐龍的命名人就是這麼沒有想像力)。一些證據表明它可能會群體狩獵大獵物——比如在一個化石點發現腱龍的殘骸和許多疑似恐爪龍牙齒,腱龍的體型是恐爪龍十幾倍,不太可能被單只恐爪龍幹掉。

恐爪龍的相對大小和復原圖。圖片來源:wikipedia

在《侏羅紀世界》里,主人公成功地訓練了一群(實際上是恐爪龍的)迅猛龍。雖然這是電影的幻想,但姑且就算做一種可能,和傷齒龍互補好了。

那我們的主子,貓呢?

不管你們怎麼覺得,反正我就覺得是果殼綦江龍(Qijianglong guokr)了……

萌版果殼龍。圖片來源:球藻大王手繪

作者:Ent

編輯:Calo

題圖來源:球藻大王手繪

來源:果殼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早起的松鼠求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2017年諾獎:造出不結冰的固態水,就為給它拍幾張高清照片
引力波很難懂,不要解釋那麼多,我只想聽八卦!
秒懂2017諾貝爾生理學獎:如何製造一台生物鐘?
這個連獲邵逸夫獎和諾貝爾獎的研究,從果蠅身上學到了啥?
真事兒,39篇諾獎論文曾被拒稿,看到原因我笑了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