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惲的嬉笑怒罵(二)——楊惲的嬉笑怒罵、放蕩不羈,算不算得上是魏晉風度的先導?中國文人士大夫氣節的構成與楊惲更是分不開的!

楊惲的嬉笑怒罵(二)——楊惲的嬉笑怒罵、放蕩不羈,算不算得上是魏晉風度的先導?中國文人士大夫氣節的構成與楊惲更是分不開的!

戴長樂給楊惲羅列的罪狀條條都不輕,尤其第一條更是「弒君」的罪名。漢宣帝感念楊惲父子兩代對朝廷都有大功,便從輕發落,只把楊惲和戴長樂同時免為庶人。由此看來,漢宣帝心裡也是很清楚,給楊惲羅列的罪名雖然已經條條坐實,但是事實但並非如此。若真是有「弒君」之意,漢宣帝怎麼會那麼輕易饒了楊惲?漢宣帝把自己的發小戴長樂也貶為庶人,足見漢宣帝的內心是不相信楊惲會「弒君」。也許就像當初處理霍光一族一樣,只是為了除掉不需要的人罷了。

霍光一族的被誅,完全是因為其一族飛揚跋扈、無惡不作,也是罪有應得。而楊惲被貶為庶人是由於他與人交往不善,再加上他嬉笑怒罵、口無遮攔。楊惲為官剛正不阿,大公無私,確實是一個合格的官吏,但是他沒有生在大唐或者大宋!白居易雖寫「漢皇重色思傾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唐玄宗,更有「君王從此不早朝」、「春從春遊夜專夜」的語句,可是《長恨歌》卻成了唐代最有名的詩歌。蘇東坡經歷了「烏台詩案」,雖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打擊,但是「刑不上大夫」。蘇東坡的詩集雖被禁止,但是卻屢禁不止,越禁越火。

楊惲生在了西漢王朝,鼎極一時的王朝。雖然是個開放的時代、是個繁榮的時代,漢宣帝時還是個清明的時代,但是歷史上最早的文字獄便發生在這個時期。而且主人公正是楊惲。

前文所述,霍光一族雖不一定有謀反的心思,但是卻壞事做絕。例如漢宣帝最心愛的的許皇后便是為霍光一族所害,漢宣帝借楊惲的手除掉霍光一族也是順水推舟、順理成章的事情。然而楊惲在除掉霍光一族的事情上也是為民除害,也表現其剛正不阿、有政治抱負和才能的一面。

楊惲被貶為庶人後,他對朝廷十分失望,決心遠離官場,優遊民間。於是楊惲廣置產業,建造豪宅,用充足的財產安排好自家的歸隱生活,以期更充分地享受人生。雖然楊惲這個時期用錢揮霍,但是不能就此否定楊惲的輕財重義。鬱郁不得志、官位爵位都被剝奪的情況下,楊惲的做法應當是被理解的。

楊惲的一位朋友孫會宗,是安定郡太守,知道了他獲罪以後,肯定是心情不佳,情緒頹廢,就寫了封信勸勉他。信的大意是,朝廷大臣被罷黜貶謫以後,應當躲進家裡,誠惶誠恐地閉門思過,以示悔恨、可憐的樣子,好取得皇上的理解和憐憫,以期再被起用。不應當置辦田產,結交賓客,招來社會的議論,使朝廷難堪。

楊惲經歷了這場政治風波,對朝廷的刻薄寡恩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對於官場的追求已經十分厭倦,所以即使是朋友的忠告,也激起了他的反感情緒,一氣之下就給孫會宗回了一封信。他面對友人盡抒胸臆,大發牢騷,他指桑罵槐,口無遮攔。正是這篇《報孫會宗書》的回信,釀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起「文字獄」。然而這篇文章足以與其外祖太史公的《報任安書》相媲美。

若說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是低沉的、躊躇滿志的,那麼《報孫會宗書》則是高昂的、噴射猛烈的!諸位且看這篇文章:

惲材朽行穢,文質無所底,幸賴先人餘業,得備宿衛。遭遇時變,以獲爵位。終非其任,卒與禍會。足下哀其愚蒙,賜書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竊恨足下不深惟其終始,而猥俗之毀譽也。言鄙陋之愚心,則若逆指而文過;默而息乎,恐違孔氏各言爾志之義。故敢略陳其愚,惟君子察焉。

惲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位在列卿,爵為通侯,總領從官,與聞政事。曾不能以此時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與群僚同心并力,陪輔朝廷之遺忘,已負竊位素餐之責久矣。懷祿貪勢,不能自退,遭遇變故,橫被口語,身幽北闕,妻子滿獄。當此之時,自以夷滅不足以塞責,豈意得全首領,復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聖主之恩不可勝量。君子游道,樂以忘憂;小人全軀,說以忘罪。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園治產,以給公上,不意當復用此為譏議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聖人弗禁。故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炰羔,斗酒自勞。家本秦也,能為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數人,酒後耳熱,仰天撫缶而呼烏烏。其詩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是日也,奮袖低昂,頓足起舞;誠滛荒無度,不知其不可也。惲幸有餘祿,方糴賤販貴,逐什一之利。

此賈豎之事,污辱之處,惲親行之。下流之人,眾毀所歸,不寒而慄。雖雅知惲者,猶隨風而靡,尚何稱譽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義,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財利,常恐睏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為謀,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責仆哉!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興,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遺風,凜然皆有節概,知去就之分。頃者足下離舊土,臨安定,安定山谷之間,昆戎舊壤,子弟貪鄙,豈習俗之移人哉?於今乃睹子之志矣!方當盛漢之隆,願勉旃,毋多談。

楊惲的遭遇也為當時人所同情,他的侄子、平安侯楊譚,安慰他說:「西河太守杜延年以前也因為有罪而被貶出朝廷,現在又被召回來當了御史大夫。您的罪過輕微,過去又立過功,將會被再度起用的。」楊惲說:「過去的功勞有什麼用?當今的政府不值得為它效力。」楊譚對叔父的話頗有同感,便說:「確實是這樣。司隸校尉蓋寬饒、左馮翊韓延壽都是為朝廷盡職盡責的好官員,他們都是含冤而死。」

漢宣帝五鳳四年,天上發生了日食。按照古代的觀念,這是上天對最高統治者的一種警告。可以想見,當時,宣帝一定是坐卧不寧了。這時,恰有一個叫拜成的小官為了出人頭地,竟上書誣告楊惲說:「楊惲高傲奢侈,死不悔過,發生日食災禍的根源,就是楊惲。」拜成應當已經知曉楊惲的《報孫會宗書》。

這封奏疏又讓漢宣帝勾起了往日對楊惲的不滿,於是,便命令廷尉調查楊惲,果然查得楊惲的那封複信。宣帝「見而惡之」,那麼,這位歷史上還算平和的皇帝究竟受到了什麼刺激了呢?洪邁在《容齋隨筆》中猜測道:「予熟味其詞,獨有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蓋宣帝惡其君喪送終之喻耳。」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則斷言:「楊子細以南山種豆子之句,殺其身。」我比較傾向於洪邁的說法,因為第一次治楊惲罪的主要原因也是「弒君」的說法。

廷尉於定國是最能體會上意的,立即判決楊惲為「大逆無道」之罪,處以腰斬的極刑。楊惲的妻子兒女也受到株連,都被流放到了邊遠的酒泉郡;弟弟楊潭因附和楊惲,還對朝廷說過不滿的話,被罷去爵位,廢為庶人;其他凡是和楊惲有來往的官員,像未央宮衛尉韋玄成、京兆尹張敞以及孫會宗等人,全被免去了職務。

楊惲的慘死,得到了後人的極大惋惜和深切同情,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評論說,像楊惲那樣富有才能、性格剛直的賢者,即使有罪,也應當寬恕,何況罪不當誅。漢宣帝號稱英明,卻如此草菅人命,令天下人不服,這實在是這位皇帝「善政」的一個最大污點。

漢宣帝作為中興之主,朝政上多有建樹。然而漢宣帝一朝多有因言獲罪的事情,這是不是因為從小囚於獄中、飽受虐待、無父無母的極度不自信的表現呢?或者是漢宣帝也是一個相當敏感的人,聽不得半點不利於自己的言論。無論如何,漢宣帝製造的第一起「文字獄」,是中國政治歷史上一個很不好的開端。也為他「中興之主」的光環抹上了很不光彩的一筆。

楊惲的嬉笑怒罵、放蕩不羈,算不算得上是魏晉風度的先導?其外祖司馬遷從未敢公布的《史記》,楊惲讓其重見天日。其外祖敢怒而不敢言的文字,卻讓楊惲道盡了。楊惲為官很有成就,漢宣帝能夠成為中興之主和他是分不開的。中國文人士大夫氣節的構成與楊惲更是分不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志於學斎 的精彩文章:

TAG:志於學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