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歐洲為何沒有秦始皇

歐洲為何沒有秦始皇

近年來,隨著中國崛起並逐步重回世界巔峰,研究東西方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對東西方歷史進行比較的學術研究方興未艾,著作汗牛充棟,比較史學成為熱門。

不過,囿於傳統的條框,以往的探究總是更多地關注於東西方同一歷史時期的對比,較少關注不同歷史時期而有相近歷史機遇及因果關係的現象之比較。

因此,本文力求轉換思維,掙脫束縛,比較東西方兩個不同時代,卻異曲同工的歷史時期。

總覽東西方歷史,最為紛繁複雜的歷史時期的有兩段:

中國春秋戰國史(475B.C-221B.C)和歐洲近代史(1400A.D-1945A.D),

兩者都是強國林立,局勢紛擾,留下了無數經典的外交和戰爭案例;

都是名君、名臣不斷湧現,你方唱罷我登場;都是新思潮、新技術不斷湧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期。

(春秋戰國圖)

(歐洲近代街景)

這兩段歷史有很大的可比性。

華夏文明的形成(2100B.C)晚於兩河流域(4000B.C)、古埃及(3500B.C),時間與古印度差不多,比古希臘(2000B.C)稍早。

(古埃及壁畫)

在春秋戰國之前,華夏文明的發展程度低於前幾個文明,大概排在世界第三第四的位置,但經過春秋戰國的大發展,華夏文明迎頭趕上並超越,躍上了世界文明的最前列。

(春秋戰國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牛耕)

同樣,歐洲中世紀的愚昧、落後也是人所共知,但經過近代五百多年大發展之後,成為整個世界文明的征服者。

(教會殘害婦女)

但是,這兩段歷史也有不同之處——除了歐洲近代史站在更高的歷史高度之上,成就也更加顯著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區別。

那就是春秋戰國時代經過幾百年的強弱分化,最後演化出一個超強個體——秦帝國,進而統一六合四海。

而歐洲近代史同樣經過幾百年的演化,卻一直維持著某種程度的平衡,始終沒有超強個體的出現,因而無法實現大一統。

其原因何在呢?我們分析,應當有兩大方面:歐洲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思想文化。

先看地理環境因素。

中國的面積和整個歐洲大致相等。歐洲的海岸線犬牙交錯,曲折破碎,它有五大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巴爾幹半島、日德蘭半島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亞平寧半島)

每個半島都近似孤懸海中的島嶼,與陸地相連的部分,又有高大的山脈阻隔,因此在這些半島上形成了獨立的民族、語言和文化。

中國的海岸線則平直得多,只有附近的朝鮮半島才獲得了作為單獨地理單元的重要性。歐洲有兩個島——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它們的面積都相當大,足以維護自己的獨特文化和政治獨立。

大不列顛島面積大,離歐洲大陸近,所以成了一個獨立強國。而中國最大的兩個島——台灣島和海南島,面積都不到愛爾蘭島的一半,無法成為獨立個體。

日本在地理上的孤立地位使它在近代以前一直處於與亞洲大陸的政治隔絕狀態,其程度遠遠超過了大不列顛與歐洲大陸的隔絕狀態。

歐洲大陸內部又被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喀爾巴阡山脈和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分割成一些獨立的單元,而中國在青藏高原以東的山脈則不是那麼難以逾越。

中國的中心地帶從東到西被長江和黃河連接了起來,從南到北又因兩大水系之間比較方便的車船聯運而成為一體。

所以,中國很早就受到了地域廣闊的兩個高生產力核心地區的決定性影響,而這兩大地區彼此只有微不足道的阻隔,後來合二為一。

(黃河 長江)

歐洲的兩條最大的河流——萊茵河與多瑙河流域面積較小,在歐洲流經的地方也少得多。

歐洲有許多分散的小核心,沒有一個大到足以對其他核心區域產生長期的決定性影響,而每一個地區又都是歷史上一些獨立國家的核心。

因此,歐洲在地理上造成的隔閡比中國要大。

再看思想文化方面。

在西方文化中,有一種「勢力均衡」和以弱者為本位的思想。

所謂「勢力均衡」,包括多方面的均衡,如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平衡制約,宗教與世俗勢力的平衡制約。

國家內部各階層——國王、教士、貴族、市民、商人和農民等之間的平衡制約,以及同一階層內部的分權制約等等,不讓其中一方勢力獨大,彼此互相牽制,這已成為西方文明最顯著的特徵之一。

(近代歐洲貴族女子)

這種均衡也表現在歐洲的國際關係上,哪個國家力量過大,哪個國家表現出過強的慾望,就會受到群起而攻之。

在歐洲史上,多次發生國家集團之間的大混戰。從17世紀的德意志「三十年戰爭」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止,參戰國家在五個以上,甚至十幾個、幾十個的大型國家集團混戰至少有六七次!

(一戰坦克)

在這些戰爭中,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兩個國家集團的力量總是差不多相等,換言之,如果出現一方明顯壓倒另一方的情況時,通常就會有其他國家加入到較弱的一方,如一戰義大利倒戈。

(二戰的飛機)

還有一些戰爭,本身就是為了制約某個力量過強的國家,如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拿破崙與反法同盟的戰爭、克里米亞戰爭等。

(克里米亞戰爭)

一旦戰爭分出勝負之後,戰勝國集團中某個有可能撈取最大利益的國家,又會遭到戰勝國集團內其它國家的聯合抵制,這也決定了每一次大型國際戰爭之後的和平會議,都極其錯綜複雜。

歐洲的小國向來有極強的生命力,這與西方以弱者為本位的思想有很大關係。

在一次次戰爭過後,先後有一些夾縫中的小國獲得公認的中立國地位,從17世紀的荷蘭、瑞士,到二戰後的芬蘭、奧地利等。

所謂公認的「中立」,就是說,如果有大國膽敢入侵它們的話,這個大國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之所以加入到協約國集團作戰,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德國公然入侵中立小國比利時,這直接造就了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敗的結局。

在歐洲,有些袖珍國家,如盧森堡、列支敦斯登、摩納哥、安道爾等,這些微小的國家歷經幾百年仍然在頑強地生存著,這種情況在世界其他大洲是難以見到的。

相比之下,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就缺乏這種平衡制約的思想,通常是一個國家成為霸主,馬上就會有一群跟班追隨。

春秋戰國時代國際間的平衡只會是幾個霸主之間力量的平衡,這與歐洲扶助弱國打擊強國的平衡是不同的。

況且,歐洲西北部是一個島國——英國,東部是深不可測的東歐大平原,由北極熊——俄國佔據著這個地帶。

正是這兩個國家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歐洲不能夠統一。

英國是歐洲大陸「勢力均衡」的倡導者和最積極維護者,長期扮演著除強扶弱的光榮角色,誰力量過大就打擊誰。

而俄國有著遼闊的大後方,敗了可以不斷後退,可以花費比對手多出數倍的代價來打一場消耗戰。

(克里姆林宮)

在歐洲歷史上,西班牙和瑞典都曾經扮演過爭霸者的角色,但他們偏於一隅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有更多的作為。

曾經強大的奧地利帝國雖然地處歐洲的心臟地帶,但它只是一個內部矛盾重重的集合體,經不住打擊,終於土崩瓦解了。

在歐洲大陸的中心真正有稱霸實力的國家只有法國和德國。這兩個國家的確也產生過有志於統一歐洲的野心家——拿破崙和希特勒,他們也確實曾打遍歐洲無敵手。

但這兩個霸主的共同特點是:首先是海上強國英國的存在使他們無可奈何;其次,他們也都犯了最致命的失誤——對俄國(蘇聯)發動戰爭,使他們自己遭到了滅頂之災。

(二戰德國入侵蘇聯)

既然英國和俄國的存在使其他國家不可能統一歐洲,那麼這兩個國家本身呢?

英國的島國身份決定了它的島國文化特徵,儘管它的海上力量曾長期雄霸於世界,但它的陸軍實力在19世紀之前一直只是歐洲二流水平。那麼俄國呢?

(紅色為英國二戰領域圖)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美洲新大陸的存在,讓歐洲歷史按照自身的規律發展下去的話,俄國恐怕是最有可能統一歐洲的國家。

俄國與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非常相似,都是從落後的「蠻夷之地」崛起,都通過一次次的改革走上強國之路,都有著廣闊的大後方,都是經濟文化相對落後,但軍事超前發展,等等。

更為關鍵的一點是,俄國不受歐洲文化中固有的「勢力均衡」的思想所限制,它有的只是永遠不滿足的領土慾望。

實際上,彼得一世和葉卡婕琳娜二世都曾制訂過雄心勃勃的吞併全歐的計劃,只是因為時間所限,來不及實施。

彼得一世)

二戰過後,如果不是因為美國的制約,從蘇聯產生出一個「秦始皇」已經為期不遠了。

還有兩點,或許也和歐洲不能統一有很大關係:一是新大陸的存在,將歐洲各君主的一部分野心和慾望引導到新大陸去冒險了,一定程度上對外轉嫁了矛盾,從而減輕了歐洲國家自身的碰撞。

(哥倫布發現美洲)

二是自從1789法國大革命以後,歐洲各國民眾的民族獨立意識覺醒,參政意識不斷增強,到1848革命以後,歐洲各國先後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國家權力轉移到議會手裡,民眾的意志通過議會反映出來,議會對國家政策的制定有很大影響。

一般來說,民眾不像君主那樣具有不斷征服和擴張的野心,他們更關心的是國內的建設。

而中國的歷史,是一個從分裂到統一,到統一程度不斷增強,範圍不斷擴大,中央集權不斷強化的幾乎是「單向發展」的歷史,其中間雖有反覆,但統一的總體趨勢不變。

與中國面積大致相等的歐洲的歷史,則是統一與分裂兩種趨勢此消彼長,時而統一的趨勢佔據上風,國家數量減少,時而分離的趨勢佔據上風,國家數量增加,兩種趨勢長期共存,誰也吞滅不了誰。

這是中國歷史與歐洲歷史的顯著不同之處。

唯物主義哲學的「矛盾的兩個方面」,中國古代哲學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樸素觀念在歐洲歷史的演變過程中能找到更多的佐證。

當然,二戰之後,歐洲為了在兩極格局的夾縫中生存,歐盟的建立和不斷發展,從共同市場到統一貨幣的出現,一度使以經促政、和平統一歐洲成為可能。

(歐盟旗幟)

可是至今歐盟內部依然矛盾重重,歐債危機、民粹主義、難民問題和社會治安問題,以及英國脫歐,這一連串的事件對歐盟造成的沉重打擊是不言而喻的,歐盟未來的命運仍撲朔迷離。

若假以時日,歐洲的政治家們能恰到好處地解決這些煩難問題,當未來的「歐洲聯邦」出現在世人面前時,那時侯,歐洲人民的集體意志,就成了統一全歐的「秦始皇」了。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鹿與熊 的精彩文章:

TAG:萌鹿與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