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坡難學是「超然」:凡物皆可觀,無往而不樂!蘇粉必讀

東坡難學是「超然」:凡物皆可觀,無往而不樂!蘇粉必讀

【原創】【首發】文:黎海濱(whlihaibin)

-

蘇軾(東坡先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奇才。

現代文學大家林語堂在其著作《蘇東坡傳》序言里寫道:

「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的憎恨著,一個瑜伽術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的確,蘇東坡是多面的。一萬個人讀東坡,有一萬中不同的理解。儒家常常看到他的忠義,道家常常看到他的洒脫,佛家常常看到他的空靈……而我,一個見識淺陋的升斗小民,不揣冒昧讀東坡,看到的是他的「大超然」。

學東坡,讀東坡,東坡難學是「超然」。東坡之超然,是「凡物皆可觀,無往而不樂」的真豁達、大超然。

不信?請與我一起,細細品讀其大作《超然台記》吧!

東坡難學是「超然」~

—1—

北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

第二年,政局初定,蘇軾將城西北角一廢舊之台修葺一新,政事之餘,邀請同僚登台遠眺,談詩論文,抒發胸臆。

其弟蘇轍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意,為此台命名「超然」,並作《超然台賦》予以贊詠,引發蘇軾《超然台記》橫空出世,成就千古名篇。

背景介紹完畢。請你與我一起,讀一讀蘇軾的《超然台記》原文:

-

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哺糟啜醨(lí),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夫所為求褔而辭禍者,以褔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褔。夫求禍而辭褔,豈人之情也哉?物有以蓋之矣。彼游於物之內,而不游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覆,如隙中之觀斗,又焉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牆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觀,而適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於是治其園圃,潔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苟全之計。而園之北,因城以為台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南望馬耳、常山,出沒隱見,若近若遠,庶幾有隱君子乎!

而其東則廬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西望穆陵,隱然如城郭,師尚父、齊桓公之遺烈,猶有存者。北俯濰水,慨然太息,思淮陰之功,而吊其不終。台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shú)酒,瀹(yuè)脫粟而食之,曰:「樂哉游乎!」

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於物之外也。」

-

蘇軾的《超然台記》,與其說是一篇建築物的題記散文,還不如說是一篇人生哲學論文,一首從人生憂患中解脫出來的哲理詩。

對讀者來說,倘若在煩惱時沉吟此文,在痛苦中咀嚼其味,或許能獲得「超然」的效果。人在社會上生活,難免會遇到挫折與失意,這時常常會想到遁世。由於生存條件的限制和人的社會屬性的限制,隱逸山林,不食人間煙火,又是不現實的。從人生態度來說,隱逸遁世也是消極的、不可取的。

蘇軾的《超然台記》所開的人生解脫處方,就不主張隱逸遁世。他認為,只要善於觀物,善於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發現其「可觀」、「可樂」處,發現詩意,發現美感,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得心靈的超然自適,變「散文化」的人生為「詩意」的人生。

東坡難學是「超然」~

—2—

讀罷原文,請允許我把《超然台記》簡譯成白話文:

-

任何事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如有可觀賞的地方,那麼都可使人快樂,不必一定是怪異、新奇、雄偉、瑰麗的景觀。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饑。以此類推,我到哪兒會不快樂呢?

人們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開災禍,因為幸福可使人歡喜,而災禍卻使人悲傷。人的慾望是無窮的,而能滿足我們慾望的東西卻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醜惡的區別在胸中激蕩,選取和捨棄的選擇在眼前交織,那麼能使人快活的東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這叫做求禍避福。

追求災禍,躲避幸福,難道是人們的心愿嗎?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們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馳騁在事物之外;事物本無大小之別,如果人拘於從它內部來看待它,那麼沒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橫在我們面前,那麼我常常會眼花繚亂反覆不定了,就像在縫隙中看人爭鬥,又哪裡能知道誰勝誰負呢?因此,心中充滿美好和醜惡的區別,憂愁也就由此產生了;這不令人非常悲哀嗎!

我從杭州調移到密州任知州,放棄了乘船的舒適快樂,而承受坐車騎馬的勞累;放棄牆壁雕繪地華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遠離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來到桑麻叢生的荒野。

剛到之時,連年收成不好,盜賊到處都有,案件也多不勝數;而廚房裡空蕩無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饑,人們一定都懷疑我會不快樂。可我在這裡住了一年後,面腴體豐,頭髮白的地方,也一天天變黑了。我既喜歡這裡風俗的淳樸,這裡的官吏百姓也習慣了我的愚拙無能。

於是,在這裡修整花園菜圃,打掃乾淨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樹木,用來修補破敗的房屋,以便勉強度日。 在園子的北面,靠著城牆築起的高台已經很舊了,稍加整修,讓它煥然一新。我不時和大家一起登台觀覽,在那兒盡情遊玩。從台上向南望去,馬耳、常山時隱時現,有時似乎很近,有時又似乎很遠,或許有隱士住在那裡吧?

台的東面就是盧山,秦人盧敖就是在那裡隱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關,隱隱約約像一道城牆,姜太公、齊桓公的英雄業績,尚有留存。向北俯視濰水,不禁慨嘆萬分,想起了淮陰侯韓信的赫赫戰功,又哀嘆他不得善終。這台雖然高,但卻非常安穩;這台上居室幽深,卻又明亮,夏涼冬暖。

雨落雪飛的早晨,風清月明的夜晚,我沒有不在那裡的,朋友們也沒有不在這裡跟隨著我的。我們採摘園子里的蔬菜,釣取池塘里的游魚,釀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邊吃一面讚歎:「多麼快活的遊樂啊!」

這個時候,我的弟弟蘇轍,字子由,恰好在濟南做官,聽說了這件事,寫了一篇文章,並且給這個檯子取名「超然」,以說明我之所以到哪兒都快樂的原因,大概就是在於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

這就是蘇軾的「大超然」——一種看破人生終極意義的超然,一種看透人生有限性的超然。其境界,常人無法企及。

須知,蘇軾的「大超然」,並非憑空而來。

蘇軾受過中國傳統文化的全面濡染,對儒、道、釋等各家思想兼收並蓄。在他人生的每一個時期,都沒有完全皈依哪一家思想,也沒有徹底放棄哪一家思想。當然,正像封建時代的大多數知識分子那樣,他最先接觸的是儒家思想的正規教育,最先選擇的也是積極入世、建功立業的仕途。

蘇軾年僅十歲時學習《范滂傳》,便「奮厲有當世志」(蘇轍《東坡先生墓志銘》);二十一歲應科舉試,曾向朝廷呈上五十六篇策論;二十二歲中進士進入仕途後,更是滿懷「致君堯舜」的信念。但蘇軾耿介正直的性格、堅持自己主見的做法,使他的仕途充滿了坎坷。

屢遭貶謫之後,蘇軾積極入世的熱情不能不大大降溫。他在《自題金山畫像》詩中說:「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寥寥數語,幾十年的宦海浮沉,多少次的被貶外放,無邊的蒼涼,數不清的磨難,盡在其中。

屢遭挫折之後,蘇軾益發感到壯志難酬。於是老、庄思想便乘虛而入,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它與蘇軾固有的儒家人生哲學一起,構成了一種充滿矛盾的人生哲學:入世與出世、有為與無為、投身社會和回歸自然。

東坡難學是「超然」~

蘇軾是痛苦的,也是困惑的。隨著痛苦與困惑的加劇,他的退隱心結,已發展到對社會的退避,對人生的目的和意義的懷疑。這種人生無法預料、不可把握的意識,隨著遭受挫折的增加而越來越強,使蘇軾常常發出「萬事到頭都是夢」,「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的喟嘆……

「人間何者非夢幻」,這種人生如夢的困惑終於把蘇軾逼上了尋求解脫的道路。應該說,對仕進與退隱的困惑、對人生如夢的悲哀,是封建時代文人的普遍心態,但對困惑與悲哀加以解脫,卻並非易事。在這方面,道家文人往往略勝一籌,吸收了道家思想的蘇軾,便是如此。

信儒卻不迂腐,以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入世思想來務實;談禪卻不佞佛,以其看破紅塵的出世思想來處世;樂道卻不厭世,以其乘勢歸化、返璞任天的避世思想來修鍊。

蘇軾將儒、道、釋三者融為一體,實現了「大超然」,就能不受時空的束縛,可以追求生命的自由。他的「大超然」,並非消極的大解脫。其所作所為,一方面是「入世」,為了維護趙宋王朝的長治久安;另一方面是「出世」,克服自己的人生坎坷與磨難之苦。這就是蘇軾的超然生命觀,也是他為什麼不去投江、沒有出家,寧願忍受苦難、甘當貶官而不忘忠君愛國憂民的根本原因。

有了這種「大超然」的處世態度,人就變得坦蕩而達觀了。蘇軾漫遊赤壁之時,正是他被貶黃州,政治上極度失意之際,可是他卻寫出了《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這樣流傳千古的超然之作。

北宋王朝的險惡仕途,幾乎窒息了蘇軾的政治熱情,想到自己的坎坷人生和仕途,蘇軾也禁不住產生凄楚蒼涼之感,甚至還有些憤然不平。但繼之而來的常常是「超然」的自我安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平生學道真實意,豈與窮達俱存亡?」如此一來,一切都會處之泰然,身居顯貴不沾沾自喜,遭受貶謫不憂凄於心,「去無所逐來無怨」了。

我們看蘇軾雖有「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自嘲,卻在多次被貶中都能找到生活的樂趣。他幾乎是到一地方,愛一地方,不對自己的被貶耿耿於懷。他到杭州就愛杭州,「故鄉無此好湖山」;到密州就愛密州,「樂其風俗之淳」;到黃州即愛黃州,「長江繞廊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在惠州就愛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海南儋州本是被視為「南荒」的流放之地,但蘇軾卻說:「他年誰作輿地誌,海南萬里真吾鄉。」

東坡難學是「超然」~

—3—

「凡物皆可觀,無往而不樂」,是蘇東坡超然精神的最簡練概括。

翻閱《蘇東坡全集》,你會發現,蘇軾任密州太守兩年多的時間內,竟然寫下了二百三十多首膾炙人口的詩文,其中涉及超然台內容的詩文就達十一篇。

蘇軾一生代表詞作頗多,《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等就創作於超然台。正是在這片神秘而豐厚的文化沃土上,蘇軾達到了他詩詞創作的最高峰,形成了他獨具特色的豪放詞風。

蘇軾既善於深入人生,又善於超越人生,在各種生活環境中遍嘗了各種人生滋味,但又總能出乎其外,發現其中的「至味」——「可觀」處與「可樂」處。

他在艱難困苦中,總是設法找到人生的樂趣,他什麼飯都能吃,什麼房都能住,和什麼階層的人都能相處,什麼樣的憂愁煩惱都可以解脫,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都能保持無往而不樂的超然心境。

蘇軾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能夠融合儒、道、釋,打通「雅」與「俗」的界限,極大地豐富了傳統人格美內涵,使之變得更為健全和成熟。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儼如一鶴飄然,隨遇而安,來去瀟洒,出入自由,不為世俗所羈,亦不為虛妄所惑。

當然,像我這樣的升斗小民,想把蘇東坡的「大超然」精神學到位,其實是很有難度的。我以為,讀東坡,學東坡,哪怕學不到精髓,也可以學點皮毛,做個「小超然」。

何謂小超然?在我看來,就是就是力所能及地擺脫金錢、時間、場所等外物的束縛,努力重新擁有自由,超然地活著,樂呵呵地活著,活出一些屬於自己的精彩來。

超然地活著,做個內心陽光的人。不憂傷,不心急,堅強,向上,靠近陽光,成為更好的自己。你不需要別人過多的稱讚,因為你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好。內心的強大,永遠勝過外表的浮華。

超然地活著,做個知足滿足的人。幸福,就是滿足,也是知足。別去比較,誰好誰壞;別去在意,誰高誰低;別去理會,誰富誰貧。這個世上,許多痛苦,緣於比較;好多煩惱,在於理會。比得多了,心中自然不平;想得多了,心情自然不靜。

蘇軾是千古一人的「大超然」。而我等小人物,能做個凡夫俗子中的「小超然」,也就很不錯了。

須知,人生,哪能事事如意,樣樣順心,總有人活得比我們滋潤,總有人幹得比我們順心。仰視,脖子總是會累,不要把惆悵老是往自己心裡堆積。

其實,「小超然」的生活也可以很愜意。日子不須太享受,幸福簡單就足夠;人生,不須太完美,快樂無悔就滿足;愛情,不需要山盟海誓,真正做到就好;夫妻,不需要彼此埋怨,相互理解就好;自己,不需要成天生氣,懂得包容就好;朋友,不需要時刻不離,心裡有你就好;婚姻,不需要轟轟烈烈,走到最後就好;家庭,不需要大富大貴,平平安安就好。

這樣的「小超然」不是夢。我等平民百姓,踮起腳來夠一下,應該有希望做得到。

————————

作者寄語:以文會友,同悟中年人生。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轉發朋友圈。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文美圖炫視頻 的精彩文章:

中秋不見月,誦讀詩與文:「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多麼痛的領悟:人生苦短,別在爛事上糾纏,別跟垃圾人死磕!
四十五歲才明白:那些「我在乎的人」,並不是「在乎我的人」!
「有些話不知該不該告訴你?」「那你別說了,我不想聽!」
四十五歲才明白:「沒心沒肺」才是最快樂的活法!

TAG:美文美圖炫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