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紀曉軼聞趣事——口若巧簧釋褒貶

紀曉軼聞趣事——口若巧簧釋褒貶

一、巧言釋褒貶

  紀曉嵐常在皇帝面前揭和珅的短兒,弄得和珅好不尷尬。乾隆也是有意偏袒和珅,總是找個機會捉弄紀曉嵐。一天,乾隆在批閱奏章時,忽然發現一件參劾紀曉嵐的奏摺。奏摺上說,紀曉嵐寬於治民之說是有意收買人心,博取虛名,不如和珅嚴刑峻法,斂財富以利國家,堪稱治世能臣。乾隆看罷,眼前一亮,心想,待我逗一逗紀曉嵐,看他如何分解?

  次日早朝,議罷政事散朝時皇帝把紀曉嵐與和珅這對兒逗口冤家留下。他先對紀曉嵐說:「紀愛卿,你天天說和珅如何*詐,如何貪婪,群臣如何憤恨,敢怒而不敢言,還說天下皆曰可殺,可是你看看這個奏摺,有人稱和珅是治世之能臣,而你紀曉嵐只不過是好圖虛名罷了。」

影視版紀曉嵐

  紀曉嵐接過奏摺,用眼一溜就放在龍書案上,和珅連忙抓到手裡,一邊看,一邊得意洋洋。「紀曉嵐,你還有什麼話說?」乾隆故意敲山震虎。

  和珅在一旁笑:「皇上,其實臣也沒有奏摺上說的那麼好,只不過為皇上盡職盡責,盡心儘力而已。至於紀曉嵐嘛,嘻嘻,雖然不是什麼好東西,可也不至於罪大惡極。我看皇上就開恩留下他這條小命,料他一條小泥鰍也翻不了大船,把他削職為民也就算了。」

  紀曉嵐微微一笑:「啟稟皇上,臣有話要說。」

  「說吧!」乾隆把臉一黑。

  「臣雖下愚,亦知世間萬物,紛繁複雜。凡事不可一概而論。有人奏稱和大人為能臣,並詆毀臣下,不足為怪。譬如春雨如油,農夫喜其潤澤,而行旅之人則惡其道路泥濘;月光皎潔,佳人悅其舒朗,而盜賊則惡其光亮。上天尚且不能盡如人意,何況臣乎?至於和大人之能,臣亦明了其中道理。大糞臭污,其質倒可肥田;烏龜醜陋,皮肉卻能延壽。」

  和珅聽了,自然氣得咬牙跺腳,指著紀曉嵐的鼻子:「你,你,你——」乾隆哈哈大笑,心中暗想,這個紀曉嵐,言語雖然尖刻。釋辯倒也得體,舉例妥帖,終是機智敏捷,於是趕緊圓場:「兩位愛卿,不要鬧了,你倆都是朕的股肱之臣,朕需要你,也需要他,一個也不能少,望你們能攜起手來,共保大清江山。」

  二、明的慨嘆

  沈氏,字明,自幼神思朗徹,這位立志「不為田家婦、寧當貴家媵」的姑蘇女子,如願做了紀曉嵐的一個小妾。她的芳名明美如玉,在紀曉嵐的一妻三妾中,也大概是頂有才氣的。可惜,三十歲的她竟過早地受到閻君的召見,給紀曉嵐留下了「可是香魂月下歸」的傷感。明的名字遠遠不及她留下的一個曾難倒紀大學士的聯語響亮。

紀曉嵐

  那是一個暑日,她用一種很薄的類似於紗布的夏布糊窗,陽光透過橫豎相間的窗欞,自然讓每個欞格里都很亮堂,她偶得一句:「夏布糊窗,個個孔明諸格亮。」句中,巧妙地鑲嵌三國人物諸葛亮字孔明,切「葛」與「格」又為諧音,明白如話,自然有趣,可謂妙手偶得,精巧之致,難怪聯壇不倒翁紀曉嵐為之卻步。

  後世文人對此絕聯產生了濃厚興趣,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似乎能對出下聯,就可才超紀學士。有人乾脆把紀曉嵐拽進聯里,曰「山神望天,片片石雲霽曉嵐」。霽與紀諧音,石雲又是紀曉嵐的晚號。聯意為山神看天,見片片繞石的雲彩攪著雨後山裡的霧氣。聯以紀曉嵐對諸葛亮,一個蜀漢的丞相,一個大清的協辦學士,正不相上下。

明成祖朱棣雄才偉略,好大喜功,為了壯自己的聲威,給自己奪來的政權增加合法性,他命人組建了一支史無前例的艦隊,由太監鄭和帶領,七下西洋,創造了中國航海史上的偉業。朱棣,以一己之力將中國古代海軍,推向了巔峰。但在朱棣統治期間,中國沿海的倭寇問題仍然十分嚴重。朱棣曾屢次警告日本足利幕府,讓他們阻止倭寇橫行。然而囂張的日本人不僅不聽命令,反而對朱棣大放厥詞。震怒的朱棣揚言要派鄭和艦隊去進攻日本,日本人看到鄭和船隊後,立馬就慫了。

自東漢以來,中國就和日本建立了外交關係,將日本納入到中國宗藩體系。但與其他藩屬國不同,日本與中國的關係一直若即若離。日本雖然國小民貧,但卻十分有自尊,總想和中國平起平坐,所以與中國屢次發生外交衝突。

到了明朝,朱元璋曾有心和日本國修好。當時,明朝仍然面臨北元勢力的威脅,而日本曾經打敗過元朝的入侵,與元朝的關係十分惡劣。所以,朱元璋出於與日本有共同對手的考慮,將日本列為十五個不征之國之一。並且派出使節,希望日本歸順中國。

然而日本卻無視了朱元璋的好意,不僅不向中國稱臣,反而更加放縱倭寇在中國沿海的抄掠。對於日本不識抬舉的行為,朱元璋十分憤怒,他於1381年向日本發出最後通牒:「若再不制止倭寇,小心王師來討伐你們。」

對於朱元璋的威脅,日本人卻不屑一顧,反而還給明朝回了一篇,在中日交往史上赫赫有名的國書《日本國王懷良回書》。這篇國書雖然文采斐然,但出於篇幅考慮,筆者就不贅述了。若概括起來,這篇國書的主要意思就是:「我就是不服,有本事來打我啊!」

這篇國書顯然是對朱元璋嚴重的挑釁,將這位雄主氣的暴跳如雷,名將李文忠上書,願意帶兵討伐日本。然而朱元璋也是理智的,鑒於蒙古兩次東征日本的失敗,百廢待興的明朝,恐怕不能支持征討日本這種大規模渡海作戰。所以,朱元璋只能要求沿海各衛所加強戒備,抵禦倭寇可能的衝擊。同時,朱元璋將日本定為「不庭之國」,也就是禁止了日本對明朝的所有貿易和進貢。

由於明朝禁止了對日貿易,讓急需中大陸品的日本封建主和商人感到十分難受。在明朝建文帝年間,日本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力圖恢復與中國的外交關係,他們主動向明朝示好,最終得到了明朝的諒解。於是,明朝派出使節,將足利義滿封為日本國王。由此,日本國又一次成為了中國臣屬。

永樂皇帝朱棣奪權登基後,足利義滿繼續向明朝示好。對於日本很識抬舉的行為,朱棣十分高興,給了足利義滿很多賞賜,據說賜給義滿的「日本國王之印」,用純金製作,重到兩隻手都拿不起來。

但是足利義滿死後,他的兒子足利義持繼任將軍,中日關係又急轉直下。足利義持心胸非常狹隘,認為對中國稱臣是很沒面子的事情,丟了日本這個「神國」的臉。於是,他向明朝上書,斷絕與中國的宗藩關係,並說:「我國自古不向外國稱臣。」同時,足利義持還囂張地說:「雖然日本已經不是明朝臣屬,但是明朝仍應開放對日本貿易。」

看完日本國書,朱棣幾乎要被氣瘋:「既不想承擔義務,又想享受權利,小小日本,你算哪根蔥!」日本人臉皮之厚,簡直堪稱一絕。

朱棣斷然擲還國書,趕走日本使節,並要求沿海加強戒備,防備倭寇。沒過多長時間,大規模的倭寇入侵真的來了。由於明朝拒絕與日本開放貿易,憤怒的足利義持竟然坐視倭寇進攻中國沿海,還指望著從搶掠中抽成。

然而明朝在沿海早有戒備,1416年,遼東總兵劉江在望海渦衛所大敗倭寇,擊殺742人,俘獲857人,足利義持的陰謀受到極大挫敗。

更讓日本人恐懼的是,朱棣不斷對日本發出威脅,要派遣鄭和艦隊攻打他們。對於鄭和艦隊,日本人還真親眼目睹過,還與之發生過戰鬥。永樂15年,鄭和屬下、下西洋宦官張謙率領一艘大型戰船,在浙江沿海,與日本四千名倭寇相遇。當時,張謙手下只有160名官兵。雖然敵眾我寡,但是明朝戰船又大又快,在倭寇的小船中橫衝直撞,擊殺倭寇600餘人,殺得血染海面。

面對鄭和艦隊強大的戰力,足利義持當真嚇破了膽,這可比當年元朝的艦隊厲害多了。此後,他又得到消息,一貫害怕日本的朝鮮竟然對對馬島發動「乙亥東征」。足利義滿認為,朝鮮膽敢進攻日本,必然是明朝在後面撐腰,這是明朝和朝鮮進攻自己本土的前哨戰。

於是足利義持再次派出使節,向明朝認慫,雖然並沒有說繼續向中國稱臣,但在國書上卻老老實實地署名「日本國王源義持」。此後,肆虐中國沿海的倭寇之患暫時平息。

俗話說「除惡務盡」,朱棣完全沒想到,日本雖然暫停了對中國沿海的騷擾,但對中國仍然野心不死。嘉靖年間,倭寇入侵變得空前猛烈,沿海居民死傷無數;萬曆年間,日軍入侵朝鮮,明軍在朝鮮與日本大戰七年。清朝以後,日本對中國的入侵就不再贅述了。如果,朱棣當年真的派鄭和艦隊進攻日本,是否就可以制止他們對中國的威脅了呢?歷史的發展,還真不好說啊!

古人眼裡的大好河山,美嗎?讀完古詩詞就明白了!

現在的河山又有幾分天然,幾分人工,或許沒有人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此地如果不丟失,明朝將堪比漢唐,朱元璋也會成為五大帝王之一
「免死金牌」真的能免死嗎?
明粉為什麼喜歡用「無歲幣,不和親,不納貢」來抬高明朝地位?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