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是末代皇帝,溥儀說:崇禎哪裡都比我強,但有一點他不如我!

同是末代皇帝,溥儀說:崇禎哪裡都比我強,但有一點他不如我!

明朝是漢人建立起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從開國到亡國歷經276年,從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思宗(朱由檢)共經歷了16位皇帝,

明思宗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漢族,明朝第十六位皇帝 ,亦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天啟二年(1622年)被冊封為信王,天啟七年(1627年,由於天啟皇帝沒有子嗣)登基,改元崇禎(1628年—1644年),後世稱為崇禎帝。

崇禎登基後,勤於政務。 同時大力清除閹黨,天啟七年(1627年)十一月,崇禎帝抓準時機剷除了魏忠賢的羽翼,使魏忠賢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然後一紙詔書,貶魏忠賢鳳陽守陵,旋之下令逮治。在其自縊而死後,下令磔屍於河間。

此後,將閹黨二百六十餘人,或處死,或遣戍,或禁錮終身,使氣焰囂張的閹黨受到致命打擊。平反冤獄,重新啟用天啟年間被罷黜的官員。起用袁崇煥為兵部尚書,賜予尚方寶劍,託付他收復全遼的重任。崇禎十五年(1642年)七月初九,因「偶感微恙」而臨時傳免早朝,竟遭輔臣的批評,崇禎帝連忙自我檢討。曾一度使明室有了中興的可能。

可惜其生性多疑,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崇禎皇帝覺得祖宗江山亡於他手,他愧對列祖列宗,不願遷都,而明朝自成祖(朱棣)開始,就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思想。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

崇禎帝自縊煤山

崇禎皇帝死後,清軍入關,打敗了李自成的部隊,佔領北京城,代替了明朝。開始了清政權的開始,而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其一生命運也是很悲慘。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字耀之,號浩然。 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溥儀的一生很坎坷,三歲時候,被推上皇位這個位置,他也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他只能去接受,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

溥儀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儀在瀋陽準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遣送回國,在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後得到特撤。1962年4月30日,溥儀與朝外關廂醫院的護士李淑賢結婚。

溥儀曾說:都是兩個朝代的末代皇帝,崇禎皇帝哪個方面都比他強,唯一不一樣的就是崇禎皇帝最後自縊殉國,而溥儀是一個得到善終的皇帝。所以溥儀的後半生是幸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被流寇逼得倒計時的的王朝,皇帝被迫上吊
乞丐和尚建功立業,朱元璋之後,這樣的傳奇在明朝還能出現嗎?
紀曉軼聞趣事——口若巧簧釋褒貶
明十三陵——墳墓豪華大氣,依山而築,氣勢磅礴!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