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為什麼聽不懂別人的話?

你為什麼聽不懂別人的話?

日常溝通中,經常出現雞同鴨講、互相扯皮卻彼此都覺得無辜受害的情況,導致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也有的情況是,別人說的很多內容你是聽懂了,但左耳進右耳出,完全記不住。

這些都是為什麼?

可惜的是,我們經常聽到媒體人也這樣:接收到外來信息(比如電話連線)之後,說一些不咸不淡的可有可無的廢話。常見的理由是:來不及準備~~

真的是這樣嗎?

誠然,以收聽一段一分鐘的電話連線為例,多數人完全能夠聽懂其中的內容,但是當被要求對所聽到的加以分析評論時,多數人會談得比較空洞、宏觀。

而當我們要求聽者回想電話的細節時,多數人又能夠回憶起一些信息,並對個別細節加以分析和評論。

但是,一般來說,都需要測試者提示和有方向地提問,否則,憶起的信息點會很凌亂,解讀價值不大。

不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從沒覺得如此這樣的缺乏細節的聽覺記憶會影響我們什麼,因為,人們對於媒介傳播的信息通常是從對自己的影響程度來加以評判的,關係緊密的就多一分關注、關係疏遠的則一聽而過,完全看與自己的利害得失有何關係。從傳播環節來說,他是信息的最終接受者,是終端。——受眾此時更像一隻大耳朵~~

可是,對於一個傳媒人來說,這樣的聽覺習慣則完全是一場災難!

因為,傳媒人不該等同於信息的接受者,他是信息傳播的中介,不是終端!

為什麼?

在節目中受眾往往是與媒體人同步接觸到信息,他們已經依據與自己的關聯度對信息作出了總體評價,主要取向在於對自己會產生什麼影響、據此作出反應。

如果傳媒人也與受眾一樣依據信息對自己的影響作出結果式的評判,這樣無異於一個普通的受眾,其坐在話筒前、鏡頭前的資格就會受到質疑。——因為其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不具備稀缺性。

所以,媒介人與普通人在接受信息的時候,身份是不同的,對信息的處理也不相同:普通人看結果,傳媒人解讀細節;普通人聽個大概,傳媒人審慎解析細節;普通人是信息傳播的終端,傳媒人是信息傳播的中介環節、是二傳手,不是終端。——此時的傳播者處於傳播中的接受、再傳播環節,也是大喇叭的一部分~~

但是,我們真的會遭遇這樣的疑問:

我們這樣的二傳手真的來得及對節目中的傳來信息作出(比同步接受的受眾)更為及時的、準確的掌握和分析、評論嗎?

確實,不經過訓練,一般人做不到、做不好。

但是,傳媒人作為專職的信息服務工作者,其基本的職業素養是對信息的快速接受、分析、判斷、加工整理的能力。

如何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相信科學~~

介紹一個數字——人類的思維速度與說話速有三倍的差異——說話者說話速度是1,人們對它加以思考的速度是3。

我們可以對此加以利用:

聽話者可以充分運用這比說話者多出來的2個時間單位對說話者傳遞的信息加以分析、判斷、加工、整理,則完全可以對說話者的目的、觀點、證據、細節、預測加以解釋、求證……

那樣,傳媒人就可以比未經訓練的普通人聽到、想到更多,說出更多!

因此:

口語傳播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提升人們的傾聽能力,以此提高話語傳播的質量。

那麼,怎麼才能提高自己傾聽的能力呢?

下文會繼續分享~~

中國播音主持藝術網

cnbyzc.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播音主持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全能的朱碧石這次獲得了主持人獎
吳昕:為什麼你長得好看又有才
夜聽爆炸的年代,誰為你的孤獨感買單?
康輝帶你走進《新聞聯播》的直播生活
「雙一流」高校 藝考生有哪些選擇?

TAG:播音主持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