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命運的定律:故事的背後都是哲學

命運的定律:故事的背後都是哲學

《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命運的定律:故事的背後都是哲學

對於《猩球崛起》系列電影的關注,估計大部分人和我一樣,都是出於對2001年上映的《決戰猩球》的膜拜。《決戰猩球》應該說是電影史上少有的經典。儘管電影情節基本被遺忘,但是兩個情節讓人印象深刻:其一,主人公飛船失事,迫降在一個星球,在這個猩球上人類被猩猩統治。讓我們轉換個角度看待人類的存在。其二,主人公帶著人類鬧革命,取得了一定的獨立和平等,然後飛回地球,結果發現到達的地球已經同樣是被猩猩統治的。是的,我們不得不被震撼了兩次,何況不管如何解釋主人公的「空間旅行」。是「時間旅行」,還是通過時間進入了「平行世界」。去往的外星球,其實是未來的地球(獨立女神像沉在海里);回到的地球,其實是另一個平行世界(白宮裡猩猩「林肯」的塑像)。

因為《決戰猩球》太了不起,以至於《猩球崛起》怎麼鬧騰都不過是對主人公離開地球,以及在宇宙航行過程中,人類地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的「填充」。《猩球崛起》的內容大概也忘記了,大致上的情節,不過就是實驗室里,動物園裡的猩猩提高了智商,並且逃離了人類的控制。而人類因為傳染病而走向覆滅的邊緣。

不過,《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應該說是了不起的。儘管在人類與猩猩之間的戰鬥方面來說,其實情節構造相當老套。這種老套,無論是007系列片,還是各種動作片,戰爭片,科幻片,魔幻片,凡是出現雙方戰鬥的,我們都可以看到熟悉的「套路」:勢力相差,然後弱者被捕捉折磨,然後伺機反撲,以弱勝強(再想想,自己小時候擺弄玩具,玩戰爭遊戲時,也總是玩這樣的套路)。

不過,放在今天,同樣老套的情節,因為「換位思考」,我們居然可以從中概括出「命運的定律」,應該說「所有的故事,背後都是哲學」!命運本來就是矛盾雙方的轉化,偶然性與必然性的互動。

比如說,猩猩崛起和人類的衰落是「命運」,那麼雙方就自然存在一種「力量的變化」。從力量上說,人類雖然體質不如猩猩,但是科技手段,智力水平遠遠高於猩猩。怎麼會被打擊呢?很簡單,中國就有落後的「游牧文化」取代中原的「農業文明」的歷史。北宋的經濟那麼繁榮,科技文化那麼昌明,但是因為重文輕武,因為軍事上相對游牧民族的落後,導致被取代,並不是不可能的事。關鍵只是需要「轉換」的契機,競賽的「時刻」。就像片中,人類怎麼說還是有強大的軍隊,但是當軍隊面臨雪崩時,最終都成為犧牲品,而猩猩卻因為能夠迅速爬上高大的樹木上去而幸免於難。簡單地說,一次雪崩就成為改變歷史的「偶然性」。

從必然性來說,本來人類是不存在被猩猩取代的必然性的。但是電影編劇設置了這樣一個「必然」(電影的發展,未來就是《決戰猩球》中展現的世界)。為了服務這樣一個必然性,自然地,編劇就得設置「強弱」的變化。人類的衰落,在於傳染病(正如很多科幻片,比如《十二猴子》所展示的那樣,隨著全球化,人類活動的自由度擴大。這種危險性是擴大很很多倍。現實中,「非典」的歷史也告訴我們這樣的問題不容忽視);猩猩崛起的根本在於人類的「實驗」,造成猩猩智商大幅度提升。一旦開啟了這樣的必然路途,似乎一切就顯得無法阻擋了。就像今天,美國的衰落,和中國的崛起,從一開始就已經不可逆轉。

從轉變的過程來說,其實就是太極圖所展示的那樣。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外是陽,陽外是陰。人類對立面是猩猩,猩猩對立面是人類;人類內部可以有叛徒,比如《猩球崛起3》中的小姑娘,猩猩內部可以有叛徒,比如《猩球崛起3》中的人類走狗,猩猩充當傀儡兵和打手。更不要說,《決戰猩球》中就有的猩猩姑娘拯救人類,放走人類的情節。那麼為什麼一旦出現問題,無法解決呢?比如人類為什麼會覆滅,也是因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必然性。人類出現傳染病,那麼能夠「根治」嗎?不行,即便是「具有鋼鐵的理性」,片中的上校那樣能夠「毫無人性」地親手殺死被感染的兒子,也無法制止傳染病的擴散。為什麼?因為那些感染了傳染病的人,對於他們而言,他們不願意等死或者自殺,那麼就必然成為健康人類的「敵人」,走到了對立面(就像《釜山行》展示的那樣)。當然,對於猩猩而言,他們也存在著內部的對立,比如之前一部中,主張和人類和諧共處的凱撒,與主張與人類爭奪天下的科巴。這一部中,為了生存淪為人類走狗的大猩猩,與被人類捕捉到的凱撒也是需要這樣的設計。人類既有愛護猩猩,與猩猩結盟的「叛徒」(上一部),也有被猩猩收養,將成為猩猩的朋友的小姑娘(這一部);還有對猩猩趕盡殺絕,維護人類權威的「好人」(這一部的上校)。

換言之,矛盾,既來自外部,也來自內部。至於能夠覆滅一個文明,或者致使一個國家衰落的,可能來自外部矛盾,但其實更多是來自內部的問題。所以先解決了內部矛盾,或者控制了內部矛盾的猩猩,自然顯得比被內部矛盾困擾無法自拔的人類來得輕鬆自如,得神眷顧。被凱撒拿槍指著腦袋的上校,甚至要求凱撒殺了自己,就是因為他被內心的痛苦所困擾(之前殺了兒子,現在還要面對另一支人類軍隊的攻擊,自相殘殺)。所以,像剛剛的美國阿拉斯加發生的槍擊事件,向我們傳達了同樣的概念:美國內部的矛盾,來自政治文化無法解決的種族矛盾(白種人與亞裔、非裔的矛盾,想想連總統本人都對墨西哥人耿耿於懷就知道),生存矛盾(白種人底層失去了傳統的優越感,在就業工作上沒有了優勢),階級矛盾(販賣槍支的人始終把握朝政,所謂民主成為空談,控槍運動無法落實)。中國也有內部矛盾,也有內部問題,但現在還是在可控程度內,而且共同的「發展」目標,使得大家把生存、競爭放到外面去。眼光更長遠,世界更廣闊。

所以,不管是故事,還是現實,命運其實是規律,世界的背後其實是哲學。17.10.4

《孤島終結》

的確是小成本,小到出了一點旅行費用(上小島),兩個演員和幾個群眾演員的費用,演員是生面孔,女的不漂亮,男的不帥,表演也沒有出彩的地方,感覺很生硬,所以演員費用也低。之後可能就是那點特效(手機),估計也不用花幾毛錢的。

故事,也是有問題的。尤其是關鍵的地方。其一是說人工智慧TESS,為了防止對人類造成更大的損害,所以,傷害了成千上萬的人;其二是宇宙飛船因為一點小失誤,導致最終離開目的地,飄向無垠的宇宙。應該說,在邏輯上是對的,因為這兩個說法都基於現實的科學觀點(甚至哲學理論、宗教理論)也支持。一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而且越大的事,往往代價也越大。要保護地球人類,必須要付出代價。我們看到的只是有限的問題,但是要解決問題往往要看到更大範圍的問題。二微乎其微的錯誤,可以造成巨大的損害。宇宙航行本身就是相當複雜的事情,變數很多,處理不當就會導致這樣的後果。但是,恰好因為大家都明白,所以這兩個問題不至於被忽略。簡單地說,人類評估人工智慧,尤其是這種「會直接與人類對話」的智能,一問便知,一聽就懂。至於宇宙航行,大家更明白,我們之所以不僅需要計算機來操作,也需要人來控制飛船,就是因為機器可以迅速處理數據,而人類可以應對突髮狀況。現在我們看到的很多航天對接問題,飛行器登陸等都沒有問題,就可以找到這種技術問題,恰好是「幾乎不可能出現的」。說飛船出故障失控還可能。

當然,影片還是成功的。因為首先,它恰好反應了一個科學發展的核心:人類文明的延續和發展。兩個科學發展的引擎:人工智慧和航天技術(當然還是有第三個甚至第四個引擎的,比如生物工程,提升人類的能力;比如環境工程,改善地球生態;比如安全工程,防禦外星入侵,星體襲擊)。人類為了延續和發展,和個體的「人」一樣,都想子子孫孫,千秋萬世。人的智力和能力有限,所以其一必然提升信息處理能力(提升自身生存能力,適應能力,智能體能,屬於生物工程,需要基因改造處理科技。但是我們對基因知之甚少,而且控制基因的能力還沒有觸及皮毛),因為我們都知道,信息掌握越全面,處理速度越快,我們就越可能找到最佳處理方法。所以,必然要製造「TESS」這樣的超級人工智慧。但是超級的人工智慧,也有問題,擔心人工智慧會不會「鄙視」「傷害」,甚至取代人類。而隨著地球自身的環境危機,還有可能存在的外來威脅,人類必須「狡兔三窟」,隨時準備遷移。為了拓展人類的眼界和未來,我們也需要發展航天技術,去往更遙遠的星空。

電影巧妙的地方在於,開始認為TESS背叛了人類,「彼岸」航天計劃因為錯誤失敗。都是失敗。但是結果是發現TESS沒有背叛人類,那麼把TESS上傳給「彼岸」太空梭,這樣就可以糾正錯誤,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一來地球文明雖然毀滅,但是人類的文明依然獲得在外星球延續的機會。

感覺,故事還是太倉促點。可以拍得更好。也許導演沒有資金,只能如此。但是,我認為這也顯得太倉促,太急功近利了。為什麼不學學卡梅隆,人家成功了,都可以為技術等上十年!

片中有些台詞也有點意思,片中男主人公說了這樣一句話:研究所里,研究過人類文明。樣本數量越大,結果越有意思。歷史上很多事情是註定發生,你會不會覺得我唯心主義。其實這就是「到了一定範圍,更大的範圍,結果會逆轉」的哲學觀念(和真理跨出去就錯誤了相似)。這種觀念之所以被「肯定」,和科學家也會接受荒誕的理論和觀念是有一致性的。當然,這種觀念其實很危險。17.10.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X學 的精彩文章:

麥當勞是一種商業文化

TAG:電影X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