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李穎生:如何尋找導師與構建個人發展網路?

李穎生:如何尋找導師與構建個人發展網路?

十一長假,是全民出行遊玩的高峰期,也是青年們閱讀學習的好機會。開智學堂國慶特輯《國慶七問》,針對職場青年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七個問題進行解答,為大家奉上豐富有料的知識盛宴。今天第五篇給大家帶來李穎生老師的:如何尋找導師與構建個人發展網路?

Q1: 你是如何定義「導師」的?「導師」和老師、老闆、父母、朋友、職業顧問等有什麼不同呢?

Kathy:這些角色的確很難和導師完全區分,因為他們很有可能會重合。在我看來,「導師」對你的學習和成長有著特別的關注,向你提供職業支持和社會心理支持( Career support and social-psycho support ) 。

職業支持包括幫助你擴大人脈、了解行業,拓展職業機會,輔助提升,職場幫你說好話,或者是給你有挑戰性的項目和任務,幫助你提升某項技能;而社會心理支持主要是幫助你增強自信、支持你勇於探索。傳統意義上的導師,會提供我們提到的所有這些支持。

我在 80 年代所做的研究,主要是針對這樣的導師;可是隨著社會變遷,這樣的「導師」越來越少見了。很多時候,的確是由老師、父母、經驗豐富的前輩、職業顧問這樣的人,或多或少的提供了上面提到的這些支持。

所以,在過去 20 年裡,我們逐漸把「導師」的範圍擴大了,無論是職業還是心理,只要是在某一時期內相對持續的給你提供某一方面支持的人,我們都可以視為「導師」。這樣一來,導師的空間打開了,無論在世界任何地方,中國也好,美國也好,而個人也不必執著於尋找一個導師,而是找到好幾個有助於你發展和提高的人。

所以,對個人而言,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找尋什麼,是就業機會呢,還是具有挑戰的任務呢,是學習機會呢,還是意見建議。當你明確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就可以開始看看周圍有那些人那些渠道,可以向你提供所需要的幫助和支持,從而開始構建自己的發展網路。

Q2: 如此說來,現在導師的門檻是不是降低了呢?

Kathy:的確可以這麼看。傳統意義上的導師,幾乎有點「神」化,他得什麼都知道,什麼問題都能解決,這種人簡直太難找了。尤其是在今天的社會,穩定因素被打斷,新事物不斷出現,更加難找到一個萬事皆通的人。正因為這樣,我們更需要從多方面尋找不同的「支持者」,也就是一個「支持網路」。

Q3:你是如何開始研究「導師」這個主題的呢?進展如何呢?

Kathy:我從 1978 年開始關注這個主題,那時候我在 MIT 讀研究生。之前在公司里工作時,我觀察到很多有「導師」的人,職場發展比沒有「導師」的人更好;我在本科時曾經有過導師,給過我很大的幫助,而在公司里沒有了導師,注意到這些區別,讓我開始研究導師這個主題。

我研究這個主題,已經 30 年了。在過去 30 年裡,經濟日益全球化,組織結構越來越趨向於團隊為基礎,公司或併購或縮減,工作環境也日趨多元多文化,所有這些變化,讓導師的「引導」過程也充滿了更多的變化因素,所以大約 10 年前,我和同事創造了「發展網路」這個概念。

我過去一直跟學生說,你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導師;現在我跟他們說,你們得要建造和管理你們的發展網路。而這個發展網路,需要一個全新的心智模式。你網路里的這幾個人,不一定都是你就讀學校或者就職公司里的,也不一定都是你朋友圈子裡的;可以是你的上司,也可以是你的下屬。他們可以來自你生活的不同層面。這些人里,或許沒有一個人完全扮演傳統意義上的「導師」角色,但他們加在一起,就能為你提供全方位的幫助和支持。所以,這個發展網路的質量很重要。

那麼怎樣才是高質量發展網路呢?

首先,對於尋求支持的人而言,要具備明確的自我認知和一定的社交技能,能夠清晰的表達自己的需求和目標,要敢於承認自己需要幫助;同時,發展網路的各方都願意並且善於傾聽;最後,高質量的發展網路應該是共同受益的。

Q4:你能具體談談「共同受益」嗎?作為尋求幫助的年輕人,他們一定很難相信自己還會有助於他們的「導師」。

Kathy:是的,這對於年輕人而言,一時會很難接受。我也曾經歷過這樣的階段。但是,年輕人要看到,對於很多「導師」而言,幫助年輕人發展和成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自我實現過程,這是他們「回饋社會」、影響社會的一種方式,他們也因此獲得很大的心理滿足,這對他們來說,就是很大的益處了。

同樣重要的是,現在的年輕人,在精通技術方面,遠遠勝於年紀更大的一代人,他們掌握的很多技能,常常是他們的上司們所不具備的。

最近有一項新出爐的研究,叫做「Reverse Mentoring」,指年輕人有機會給他們的經理或者老闆,提供技術或者財務建模方面的輔導。還有一點,對於在領導崗位的人而言,擔任年輕人的導師,其實也給他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年輕一代的機會,了解他們的態度、價值觀,這也是對他們的另一重幫助。

Q5:年輕人如何才能找到合適的「導師」呢?

Kathy:我曾經問過很多擔任導師的人,他們願意為怎樣的年輕人付出時間和精力?

他們通常會說:我希望這個年輕人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而且能清楚的表達出來,所以我幫助這個年輕人不是什麼難事。更希望這個年輕人不僅能聽得進,而且還會回頭告訴我,我的哪些意見和建議對他起到了怎樣的幫助。

導師希望自己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能真正能幫助年輕人,並且能看到支持和指導的價值。

以上的技能把這些技巧稱為「Relational Savvy」。這些在我的文章里有詳細的描述,這些技能對於年輕人非常重要,如果不具備的話,就應該努力去改善。增強這些技能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實際去做,看看哪些做法能行,哪些不行。

我至今還記得第一次主動尋求導師幫助時的情形,非常緊張,擔心他會拒絕。我告訴他,我在哪些方面需要他的幫助,他的經驗又如何能幫到我,沒想到他欣然應允,說樂意之至。

通過這個經歷,我學習到,要學會表達自己的願望,讓人家能輕鬆的說「樂意之至」。相反,如果你僅僅是找到某個人,跟他說「希望你能幫助我」,而自己都不知道希望得到對方怎樣的幫助,那要得到幫助就困難多了,尤其是這年頭大家都很忙。

所以,你應該主動引導你的導師,讓他們知道如何能幫助你;而不是把這個問題整個拋給你的導師,指望他幫你想明白。

或許這也可以視為「導師」和「職業顧問」之間一個區別吧。如果你對於個人發展完全沒有概念,職業顧問可以幫助你理理線索,而導師更重要的意義是幫你實現你的目標,而不是完全代勞。

Q6: 年輕人和導師之間,也不是一種師徒的關係?

Kathy:不是。導師扮演的是支持者的角色,需要你自己採取主動,同時也不是導師的所有建議你都必須採納。而且,你和導師之間的關係和任何關係一樣,可能契合也可能很不合適。

我想起一個故事。幾年前,我給 MBA 學生上了一節關於導師的課,結果有個學生很沮喪的回來找我。他說他聽完課,找到公司的比他高好幾個級別的副總,問他,「你可以做我的導師嗎?」 結果那個副總斷然拒絕。

我告訴這個學生,在彼此建立深厚的了解和信任之前,單刀直入地要求對方做導師,就好比第一次跟人約會就要人家娶/嫁你一樣。

這個故事說明如何建立導師關係非常重要——擔任導師也是一種承諾和付出,建立導師關係需要有比較強的關係基礎。年輕人剛開始時,可以試著提一些小的要求,譬如「我正在做一個項目,在 XX 方面遇到些問題,希望得到你的幫助。可不可以給我 30 分鐘時間?」 逐步建立信任,對方也更有可能成為你的「支持者」。

Q7:如果說用婚姻關係類比導師關係來說明發展階段不同,兩者關係可以調整變化,那麼「發展網路」是不是同居關係?可以多個同居,卻不用結婚?

Kathy:[大笑] 確實如此!但這也說明,和婚姻一樣,每個人都需要很多的注意力和精力。在發展網路里,你也需要了解你的「支持者」,注意他們的變化。這就是「積極經營發展網路」。

我的發展網路里有一些直接的「支持者」,要麼他們發生了變化,要麼我的發展階段和目標不同了,他們逐漸不再適合作為我的直接導師了,也許有的人就完全不在我的發展網路里了,而另一些,也許從我的直接支持網路,退居到更寬泛的發展網路里了,我們仍然會保持聯繫,但他們對我的「發展」影響已經不大了。

要指出的是,發展網路是我們社交網路的一個子集,這個子集里的人,是與你的職業發展密切相關並有重要幫助的幾個人。

Q8:那麼是否存在「最優化」的發展網路呢?

Kathy:應該說不存在一刀切的最佳發展網路。事實上,我們正在進行一個與此相關的研究。我們的初步研究發現是,一般說來,5、6 個支持者比較合適。

是否足夠優化完全取決於你個人在某個特定階段的特定目標。如果想轉行,也許你的網路里最好有多一點當前公司以外的支持者;而如果你的目標是內部升遷,那麼網路里最好能多一些公司內或者行業內的支持者。我想指出的是,年輕人在建立自己的發展網路時,常常會忽略自己的同輩。事實上,同輩中,即使有人只比你快兩三步,他們的經歷和經驗也許對你能有更大的參考性。

Q9:科技進步和社會化媒體的發展會對「個人發展網路」有什麼影響呢?

Kathy:前面說到,個人發展網路是建立在深厚了解和信任關係上的。網路技術和社會化媒體,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家的溝通方式,很多時候,我們可以不需要面對面的溝通了,這也就擴大了發展網路本身的範圍。但同時也要注意到,正是由於溝通方式的改變,甚至工作方式的改變,讓個人發展網路的信任關係基礎益發的重要。

Q10:對中國的年輕人,有哪些構建「個人發展網路」具體的建議嗎?

Kathy:首先,你一定要明確了解自己的發展目標,知道自己真正需要怎樣的發展幫助;然後,看看有哪些人能助力你實現這些目標,這些人可以是你的職業偶像,也可以是你的同輩;接下來,你要考慮如何去啟動一個對話或者一次互動,創造機會去認識他們,同時也讓他們有機會了解你。正如前面所說的,你所提出的要求,最好從小處開始,盡量具體,讓人難以拒絕;建立聯繫以後,要積極的促進和維護這個網路,和」支持者「們保持聯繫,讓他們時常能了解你的進步和現狀。

融會貫通多個學科,站在認知&神經&心理科學前沿,結合經典美文與文本細讀,教你科學的寫作方式,開智學堂《認知寫作學》課程現正開放預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智微播 的精彩文章:

全世界程序員都說好的圖書
安替:如何利用未來與世界對賭?
打破學科界限,培養高階思維
陽志平:如何成為內在動機驅使的人?
7 本經典好書,帶你感受寫作之妙

TAG:開智微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