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它半年才產一次,除了與榴槤齊名,還是治青春痘的高手!

它半年才產一次,除了與榴槤齊名,還是治青春痘的高手!

說到「果中皇后」,除了榴槤恐怕也就只有山竹才能與之齊名了。再過一段時間,山竹就要上市了,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山竹紅彤彤的身影了。山竹之所以珍貴,除了它難得外(山竹種植10年才開始結果),更是因為山竹有很好的藥效,經常被充當藥材使用。那麼山竹被用來藥用的原因是什麼,食用山竹有什麼注意的。

【輕鬆一刻之了不起的山竹】

山竹又名莽吉柿、山竺、山竹子、倒捻子、鳳果。原產於馬來群島由於盛產於南洋熱帶地區,有「熱帶果後」之稱。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榴槤和山竹被視為「夫妻果」,故此相對於稱為「果王」的榴槤而言,山竹就是「果後」。

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盛產新鮮的水果,但被人稱為「果後」的山竹每半年只產一次。一般種植10年才開始結果,對環境要求非常嚴格,因此是名副其實的綠色水果,非常名貴,其幽香氣爽,滑潤而不膩滯。

【功效與作用】

中醫認為,山竹性平,味甘、微酸。健脾生津,止瀉。主治脾虛腹瀉,口乾,燒傷,燙傷,濕疹,口腔炎。山竹皮性涼,味苦、澀。能消炎止痛,外敷有治療燙傷作用。

降火

山竹內含有一種物質,可有效減低人體內的肝火,使身體處於平衡狀態。日常生活中,火氣旺盛的人宜在夏季多食用山竹,可有效平復火氣,避免火大傷身。

補充能量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脂類,可以對身體所需要的能量得到迅速補充,各方面的調節也是有很好的幫助。

止咳止嘔

山竹的寒涼特質有助於改善有濃痰的熱感冒咳嗽,由於含有鞣質,對慢性腸炎、痢疾造成的腹瀉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同時對不明原因的乾嘔有止嘔作用。

增強免疫力

山竹中含有一種有較強抗氧化的成分,具有增進免疫力,對抗疾病的作用,但不適合過量攝入。

安神除煩

山竹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補充大腦消耗的葡萄糖,緩解大腦部葡萄糖供應不足而出現的疲憊、易怒、頭暈、是滿、夜間出汗、注意力渙散等狀況。

防止皮膚感染

山竹在古代東南亞醫藥中還別用來控制發燒及各種皮膚感染。

治青春痘

夏天容易長青春痘,山竹湯能對營養過剩及燥火較重引起的暗瘡、消化不良、皮膚暗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對體質熱者的人十分適合。

【相關禁忌】

一般人都可食用。體弱、病後的人更適合,雖然一般人都可食用山竹,但每天吃3個足矣。但也有以下幾種飲食禁忌:

1.肥胖者及腎病、心臟病患者少吃;糖尿病患者忌食。體質虛寒者只能少吃,不宜多吃。

2.每天最多吃3個山竹,過多會引起便秘。若不慎吃過量,可用紅糖煮薑茶調和一下。

3.山竹忌和西瓜、豆漿、啤酒、白菜、芥菜、苦瓜、冬瓜、荷葉等寒涼食物同吃。

4.吃山竹時,如果紫色汁液染在肉瓣上,注意會影響到口味口感的。

【食療菜譜】

對於吃山竹,我們大多都是直接剝皮食用,其實山竹還可以當成食材來製作美味,操作起來也很簡單。

山竹哈密瓜汁

材料:山竹2個、哈密瓜300克。

製法:

山竹去皮去籽、哈密瓜去皮去籽切小塊,兩種材料放入果汁機中,加冷開水200毫升,拌勻即可。

功效:益智醒腦、改善健忘。

生菜沙拉

材料:山竹2個、番茄1個、蘋果1個、生菜1棵、沙拉醬。

製法:

1.山竹去皮去籽、番茄切薄片、蘋果去皮切片、生菜洗凈;

2.所有材料混合拼盤,淋上沙拉醬即可。

功效:凈化血液、降低膽固醇。

山竹石斛生魚湯

材料:豬肉(瘦)160克,黑魚400克,玉竹40克,山藥(干)20克,石斛12克。

製法:

1.生魚去魚鱗、鰓,用水沖洗,抹乾,淮山,玉竹和霍山石斛用水洗凈,瘦豬肉和陳皮用水洗凈;

2.用姜下油鍋煎至微黃;

3.淮山,玉竹切片;

4.加水於瓦煲內,煲至水滾;

5.放入全部材料,候水滾起;

6.用中火煲3小時;

7.入細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補虛養身、健脾開胃、糖尿病、肝硬化患者適宜。

繽紛水果船

材料:火龍果1個,橙子1個,山竹1個,聖女果3個;

製法:

1.在火龍果橫向1/3處切開;

2.取火龍果的大半部分,用小勺沿著邊緣,將果肉與皮小心分開;

3.用小勺將果肉挖出;

4.火龍果果肉、橙子切塊,山竹剝開外皮分瓣,聖女果切片;

5.將所有切好的果肉裝進火龍果船即可。

最後還是要很啰嗦的強調一下,山竹雖好,但是3個就好,千萬不要貪吃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1點通 的精彩文章:

柚子從果肉到皮都是女性的保養品,但是你知道怎麼吃嗎!
春分養生不麻煩,這樣吃就可以了!
這種廢墟里都可以生長的野菜,它的功效也是很強悍!
男子吃河豚險喪命!0.5毫克即可致命的美味,你究竟了解多少?
大叔吃草莓後竟流粉紅色汗!關於草莓的這幾點,你必須要了解!

TAG:健康1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