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失敗的家庭教育,是有一個包辦一切的媽,加上不管不問,還幫倒忙的爹

最失敗的家庭教育,是有一個包辦一切的媽,加上不管不問,還幫倒忙的爹

每一個幸福快樂的媽媽

都在「給孩子最好的」找到了力量

轉載授權請回復「轉載

無數事實證明,最失敗的家庭教育,是有一個包辦一切的媽,加上一個啥都不管的爹!

有一個表妹,老公經商,生意做得順風順水,她則做了全職太太,在家帶他們的獨子。

這是一個標準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日子中產,衣食無憂,在很多人眼裡屬於幸福得冒泡的那一種。

但我知道,他們的孩子,這幾年卻讓他們操碎了心。本來小孩從小聰明可愛,怎奈越長大越不聽話,不但成績越來越差,而且性格越來越叛逆,動不動就和媽媽吵,有時候甚至以離家出走相威脅。

他們經常向我請教,問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其實我知道,根源還是在他們的家庭教育上。表妹在家,最大的事情就是帶孩子。

當媽媽的總是心細,孩子的衣食住行,都由她一個人承包,從來不用孩子插手,生怕孩子做不好。

所以,孩子從小就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有什麼要求,也往往都是有求必應。

就算孩子偶爾有過火的要求和行為,表妹也只是嘴上批評幾句,過不了多久就開始心軟,變著法兒的給孩子補償。

但小孩子,你越慣著他,他越會變本加厲,稍不順意,就耍小脾氣,甚至對媽媽惡語相向。

而妹夫則有些大男子主義,回家的時間本就不多,而且還對孩子教育的事情完全撒手,什麼都不管。

說得難聽點,妹夫對孩子來講只是一個提款機的角色,和孩子的感情交流很少,更不用說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現在想管孩子,也感覺無從下手。

現代家庭里,很多老公都像是住店的,媽媽負責孩子的一切,從飲食起居到教育規劃,興趣班選擇等等,爸爸只負責出錢和旁觀。這是一個標準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日子中產,衣食無憂,在很多人眼裡屬於幸福得冒泡的那一種。

結果就導致了,媽媽越來越焦慮,孩子越來越有壓力。

自從小孩上中班後,我發現,我們班的媽媽們都開始焦慮起來了,各種興趣班不管娃喜不喜歡,先報了再說。甚至有的都開始教20以內的加法和讓娃寫字了。

聚在一起的時候,媽媽們焦慮的熱火朝天,爸爸們卻不管不問。一副怎麼著都行的姿態。

昨天一位媽媽跟我說,他們家孩子上大班後,她給孩子選了倆娃喜歡的興趣班,前期因為興趣所在上的很好,慢慢地出現懈怠,這個時候需要家長在背後支持、鼓勵,讓孩子堅持下去了,但爸爸卻戰線不統一了,於是孩子就更有理由退縮了。

這樣的爸爸還不在少數,以至於我有一個朋友,氣憤地說自己的老公,不看書,不學習,就知道拖後腿,豬隊友一般。

嗯,現實情況就是這樣,爸爸平時不管不問,關鍵時刻還幫倒忙。著實挺氣人。

因孩子教育而帶來的夫妻問題,使得丈夫越來越逃避問題,妻子呢則通過「照顧」孩子來掩蓋問題,於是孩子便有可能被「無微不至」的照顧壓的喘不過氣來。

當丈夫成了家庭中的「隱形人」,妻子就會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丈夫繼續被往外推。母親認為安全感要從孩子身上獲得,畢竟這是血緣關係,是牢靠的、最安全的。所以妻子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從丈夫身上抽離出來,而放在孩子身上。

但孤軍奮戰的女人會難以避免地陷入孤獨感和不安全感中,又會不自覺地把家轉化為她痛苦的工作場所,用讓人窒息的愛和焦慮將孩子裹挾,造成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過度依賴。

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個母親的世界裡,而不是父親的世界。夫妻情感、親子關係、孩子教育的問題也開始接撞而來。

所以,孩子必須是由夫妻雙方共同來教養,這樣才有利於家庭關係的和諧。

中國式爸爸,你們錯在哪?

日前,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與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中國親子教育調查現狀》。調查顯示,「幾乎沒有時間」與孩子單獨相處和「不超過一小時」的爸爸佔據了被調查者30%多的比例,「1小時至2小時」的爸爸佔比32.5%,「2小時及以上」的爸爸佔比僅為34.9%。

很多時候,並不是中國的爸爸們有意在家庭教育中「缺位」的,而是他們並沒有意識到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關鍵作用,他們的觀念還停留在父輩傳遞給他們的有關父親的印象。

觀念一:男人負責在外掙錢,相夫教子是妻子的職責

這種模式在很多家庭里不難找到,有些爸爸終日忙於工作,從不參加孩子的家長會或學校活動,覺得賺錢養家才是身為父親該做的事,教育孩子自然是妻子的責任。

觀念二:父權高高在上,不可觸碰

時代在轉變,中國傳統的這種「父權」觀念已經不再適應現代家庭教育的發展,孩子更加渴望和父親當朋友,與父親交流學習生活上的問題,如果作為爸爸的你一直以嚴厲的面孔面對孩子,時間久了孩子自然和你產生隔閡,代溝也就此產生,一旦孩子有什麼問題不再求助於父親,也不與父親商量,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很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很多時候是直到孩子出了事,當父親的才開始追悔莫及。

觀念三:男人天生就不會帶孩子

有些爸爸也覺得在家庭教育中自己的參與很重要,但是認為自身缺少媽媽身上的母性,而且感覺自己粗枝大葉的根本照顧不了小孩,缺乏耐心,最後簡單嘗試了一下就把孩子全程交給妻子照料,並且錯誤地以為就算自己怎麼努力,孩子一般都更喜歡粘著媽媽,於是就乾脆放棄開始忙於工作,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卻不知在孩子眼中,你不陪我就是你不愛我,我自然和你不親了。

觀念四:爸爸唱黑臉,媽媽唱白臉

在京劇臉譜中,黑臉表示嚴厲。在中國家庭教育中,此角色通常由父親去擔任;白臉表示調和,在家庭中多由媽媽來扮演此角色,「嚴父慈母」便是很多家庭的教育理念。但事實上扮演黑臉的一方往往無法和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係,長期以往孩子會和這樣的父親產生距離感,同時會採取不同的方式對待父母,對母親更親近,對父親更疏遠,導致父親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

教育孩子不是幫他做事,不是給他掙錢,而是陪伴他成長,讓他的人生步入正軌。

改變,不妨從下面開始

較之母親,父親少了幾分柔情,但是父親也可以用自己身上的特質來影響自己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1.溝通和互動方法

研究父親育兒的專家:凱爾·朴如厄特博士說:父親有一個獨特的風格與孩子溝通和互動。8周的嬰兒就已經能夠辨別出父親和母親與他們互動方式之間的差異。父親和母親不同的育兒方法,給孩子提供了更廣泛,更豐富的經驗。無論寶寶是否主管意識,但通過比較的體驗:孩子們學會了: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有不同的方式處理生活,成人和兒童也有區別。這種認識是其發展的關鍵。

2.認識現實的世界

父親幫助孩子學會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對別人帶來怎樣的後果。

例如,父親比母親更容易告訴他們孩子,如果他們不善待他人,其他孩子不願和他們一起玩。或者,如果他們學習不努力,那麼他們可能考不了好學校,找到好工作。父親更會幫助孩子認識到現實世界的殘酷,並幫助孩子學會進入現實世界的方法和技巧。

3.撫慰孩子的方法

當孩子感到沮喪,心煩意亂,或者哭泣,需要幫助時,母親通常會提供直接的幫助。比如,媽媽在洗澡時聽到孩子的哭聲,媽媽可能會匆匆忙忙地結束洗澡,這樣她可以去看孩子。而父親就可能會偷看孩子一下,如果孩子非常安全,爸爸可能接著洗,洗完之後再去看孩子。

4.成為孩子受到鼓勵的來源

要成為一位好父親,僅僅出現在孩子的生活中還不夠。孩子最需要父親的是:得到父親在情感和感情上的幫助和支持。作者和研究者約翰·高特曼把這樣的父親稱為:「情感教練父親」。「情感教練父親」是指傾聽孩子的感受,把分享這種感受作為和孩子親密交流感受和確認孩子感受的機會。

5.教會孩子重要的生活技能

父親常常在家庭生活中承擔不同的家務和責任,比如:父親常會撥弄家中的電器,修理傢具,水龍頭等。那麼父親應該把這些技巧教給孩子。父親還可以教給孩子如何使用浴室,正確刷牙,幫助他們學習如何騎自行車,等孩子到了開車的年齡,父親還可以陪孩子一起開車練習。當然父親還可以教給兒子如何刮鬍子,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孩子需要從父親那裡學會的生活經驗以及日常的技巧。幫孩子從錯誤中學教訓,如果孩子做錯了事,父親應該幫助他們了解具體原因,談談如何在未來避免犯同樣的錯誤,而不是只用簡單地方法懲罰他們。

6.參與孩子的活動

記住孩子的興趣,參與孩子的活動:比如,孩子喜歡體育,父親可以和孩子一起參加學校和課外的體育活動;孩子喜歡音樂,父親可以和孩子一起成為音樂發燒友;孩子喜歡了解時事政治,父親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報,看新聞討論時事;如果孩子閱讀魔幻小說,父親也讀哈利·波特分享書中的故事;孩子喜歡玩電腦,就是父親都對遊戲不感興趣,但也應抽出一點時間,不時地向孩子打聽遊戲的技巧。這樣做,向孩子顯示父親對孩子做的事情很感興趣,培養和孩子相同的興趣,減少心靈的隔閡。

7.用溫和的方法管教孩子

管教孩子是指培養孩子的個性發展,而不是懲罰。避免在憤怒和沮喪時管教孩子而採用暴力的方法,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平息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明白管教和愛並不矛盾。

管教不是處罰,有時為了管教孩子沒,我們可以使用讓孩子承擔後果的方法,孩子可能會覺得有點痛苦,但這不是處罰。因為這麼做的目的糾正孩子的錯誤,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

8.允許自己有軟弱的時刻

不要永做生活中硬漢!相信許多父親從小學會的是:「男兒有淚不輕彈」,一定要有剛陽之氣,但是,父親也要明白在生活中有時也需要我們顯現出柔性的一面,作為父親,我們有時也會很軟弱,也很易受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給孩子最好的 的精彩文章:

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永遠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嫁沒嫁對人,吵一架就知道……
孩子沒過6歲就撒謊?不要怕,其實沒那麼嚴重,家長引導得法最重要

TAG:給孩子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