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張載的本體論

張載的本體論

張載曾長期在郿縣橫渠講學,世稱橫渠先生。張載和他的弟子多是關中人,因此張載一派學說被人稱為「關學」。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宏,歷代傳頌不衰。

張載的哲學體系是依靠自己「俯而讀,仰而思」,博聞強記,獨立思考建立起來的,人們雖然將張載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北宋五子」,實際上張載的學術追求與致思趨向與周敦頤、二程等人的學術旨趣並不相同。張載反對佛、老唯心主義,在自然觀方面基本上堅持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路線,提出了氣一元論思想。

「太虛即氣」

張載關於世界本原的基本命題是「太虛即氣」或「虛空即氣」。在張載看來,客觀世界的基礎既不是佛教所謂的「心識」,也不是道家主張的虛無,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實體「氣」。有形有象的萬物本原於「氣」,無形的「太虛」亦是「氣」。「氣」凝聚時形成有形的萬物,萬物消散時則回歸「太虛」。回歸「太虛」即是還原為「氣」。「太虛」是氣本來的存在狀態,回歸「太虛」,亦即是還原為「氣」的本來狀態。「氣」聚為物與物散為「氣」,都是「氣化」過程中存在的暫時狀態,「氣」的運行變化本身是無窮的。

「氣」作為萬物的本原,就其普遍性而言是「至實」;就其本然的存在狀態而言則是「太虛」。「氣」是「至實」,又是「太虛」,這種虛實統一的特性,使「氣」可以轉化成各種不同的事物,成為世界的本原。

「一物兩體」

「一物兩體,氣也。一故神,兩故化,此天之所以參也。」這是說,作為世界物質實體的氣是一個統一體,它又包含兩部分,這兩部分相互作用,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在一個實體中;因其是對立面的統一體,故神妙不測;因統一體中包含對立面,故變化無窮。對立的相互作用就是變化運動的根源。對立面合成統一體,叫做「參」。

張載強調對立面的相互作用,他說:「天性,乾坤陰陽也。二端,故有感;本一,故能合。」這是說,物質世界的本性就在於有其對立面,因其是兩方面的對立,故相互作用;而對立本來處於一個統一體中,故相互結合。由此,他指出整個物質世界的變化,無非是陰陽兩個對立面相互作用的結果。他說:「萬物雖多,其實一;物無陰陽者,以是知天地變化,二端(陰陽)而已。」

張載還著重說明了「兩」和「一」的關係,即對立面與統一體的關係。他指出,沒有對立面,也就沒有統一體;如果對立的兩面不在統一體中,則對立的兩方面也就不會相互作用了。他說:「兩不立,則一不可見;一不可見,則兩之用息。兩體者,虛實也,動靜也,聚散也,清濁也,其究一而已。」

張載還提出變化的兩種形式的學說。他認為,變化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顯著的變化,稱為「變」;

一種是逐漸的變化,稱為「化」;

這兩種變化形式又是相互轉移的,他說:「變則化,由粗入精也;化而裁之謂之變,以著顯微也。」在顯著的變化之後,必然有逐漸的變化,這是由巨大的變化進入細微的變化;逐漸的變化到達一定階段就發生總結性的轉變,這是以顯著的變化表現出那細微的變化來。

張載更指出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他說:「物無孤立之理,非同異、屈伸、終始以發明之,則雖物非物也。事有始卒乃成,非同異、有無相感,則不見其成。不見其成,則雖物非物。」任何一物都不是孤立的,都處在變化的過程中,不通過同或異、屈或伸、終或始等關係的比較,是無法得到說明的。事有始有終,或同或異,此事開始即由無轉有,彼事終結即由有轉無,前事由有轉無,後事由無轉有,事與事都是相互影響的(「相感」),如果沒有這些聯繫,則事不成事,物不成物了。

張載也認識到對立的兩方有一個鬥爭的過程。他說:「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仇」即是鬥爭,他認識到對立雙方必然相互鬥爭,又認為鬥爭的結果必然歸於調和。

生活可以隨遇而安,生命有所堅持!

愛國學,愛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啟蒙 的精彩文章:

二程的天理論
朱熹的理學01
朱熹的理學02

TAG:國學啟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