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爸爸,我要月亮

爸爸,我要月亮

爸爸,我要月亮

徐海娜

中秋之夜,一個叫露露的小女孩趴在沙發上假寐。窗外皓月當空,大人們飲興正濃。酒過三巡,大伯、二伯和自己的父親漸漸地不似往日般嚴肅,說起了「孩子話」。

大伯說,「爸媽對我們三兄弟可不是一樣的。」二伯說,「爸爸對你最好。」露露的父親最小,也附和,還說「媽媽其實最偏愛的是老二。」但是大伯和二伯卻異口同聲地說,「爸爸媽媽都對你好,是最好。」

每逢中秋便團圓,卻是一年爭寵時。在露露眼裡,這些大人們真是又可笑又可愛,就彷彿她和妹妹在父母面前爭著吃糖果一模一樣。他們的談話暴露出這些大人們心底對父母之愛的珍惜和渴望。

是的,人無論長到多大,還是會重視父母之愛的,紅樓夢裡的賈赦在中秋夜宴上講了一個笑話:

「一家子一個兒子最孝順。偏生母親病了,各處求醫不得,便請了一個針灸的婆子來。婆子原不知道脈理,只說是心火,如今用針灸之法,針灸針灸就好了。這兒子慌了,便問:『心見鐵即死,如何針得?』婆子道:『不用針心,只針肋條就是了。』兒子道,『肋條離心甚遠,怎麼就好?』婆子道:『不妨事。你不知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

眾人聽說,都笑起來。賈母卻心生疑竇,笑道:「我也得這個婆子針一針就好了。」無論賈赦是否有意暗諷,但他這樣一個被認為品行不堪的人,無疑也是非常看重自己在母親心中的地位的。

可見無論是誰,父母之愛對於一個人都是無可替代地重要。所以,我們做了人父人母的,也該重視起來,我們對於孩子的意義,也許比我們想像的還要重大。父母之愛,在孩子的眼裡,到了老了,頭髮白了,依然很重要。

孩子小的時候,我和孩子共同讀過一個繪本,是Eric Carle所著《Papa,Please Get the Moon for Me》,現在有中文譯本叫《爸爸,我要月亮》。

文中的小女孩望著天空一輪明月,對爸爸說,我要月亮。她的爸爸於是取來一架長長的梯子,爬到最高的山頂,將似乎可以無限延長的梯子搭在了月亮上……

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的心裡感到充滿了溫暖,孩子也是。

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他沒有給我摘過月亮,卻在我小時候上學的每一個日子裡,為我默默地服務,默默地愛我。冬天的早晨,天還黑漆漆的,父親已經將小米飯煮好,連鞋子也幫我擦好了,我背著書包出門的時候,哪怕是漫天風雪,也心中暖暖的。

然而孩子並不總是能感受到父母的愛,有時候我們默默地愛我們的孩子,有時候我們需要說出來。然而中國人的傳統是我們的感情無需說出來,這造成了很多問題,孩子們和父母之間的許多誤會和不解也會慢慢積累。這一點上,倒是可以試試學學西方人。

Catherine D. Weathers是四個孩子的媽媽,她寫過的書中有一本叫「父母愛我,我也愛他們」Creative Living Series: I Love My Parents and TheyLove Me!: A Children』s Book & Parents』 Guidebook 。這本書用日記體講述一個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日常,適合父母親與學齡前兒童共讀。

這本書從喬希(Josh)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講起。

「嗨!我是喬希,你叫什麼名字?我是一個小嬰兒,我的父母都愛我。我知道他們愛我,因為他們照顧著我。他們讓我吃飽,還給我穿漂亮衣服。儘管我不喜歡衣服,但它們可以給我保暖。

我愛我的父母,他們也愛我。」

當喬希該上學的時候,他的爸爸給了他很多囑咐,這也是愛。放學回家後,

「媽媽正在做飯。我坐在桌邊寫作業。媽媽一邊做飯,一邊幫助我讀出我還不認識的字。我愛我的父母,他們也愛我。」

媽媽問,「今日過得如何?」

喬希說,「我在學校交了新朋友,玩了很多遊戲。你說的沒錯,我真的喜歡上了學校,我得學會寫自己的名字,今天還要寫數字作業。」

媽媽說,「寫好一點,不用擦了。」

喬希說,「謝謝媽媽,其實你已經在我上學前教了我怎樣寫名字,現在我只需要一點點幫助就能完成功課,我長大了吧?」

媽媽說,「哇,喬希,你真的是一個大孩子了,我為你感到驕傲,我愛你。」

這些日常生活的記錄看似平淡無奇,但是我們讀給孩子聽的時候,孩子會明白原來這就是愛,愛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摘下月亮是一種愛,日常瑣細的照顧也是愛。

如果文章開頭講的小女孩露露的那些長輩們,從小也能這樣細緻地體會父母之愛的話,也許就不會再借酒爭寵了呢。

中秋節在香港擁有一個法定假日叫做「中秋節翌日」,新加坡則沒有關於中秋節的公眾假期。但無論在哪裡,只要是有華人的地方,都很重視中秋。因為我們愛我們的父母,父母也愛我們。

掃描可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另一片星空 的精彩文章:

「擔心」是一堵溫柔的牆

TAG:另一片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