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攻克俄羅斯頭痛的技術,中國終於可以駛向星辰大海!

攻克俄羅斯頭痛的技術,中國終於可以駛向星辰大海!

前蘇聯是中國航母技術的來源地和教師,如今,中國首艘國產航母002即將建成,中國即將同時擁有2艘超過6萬的中大型現役航母,超越前蘇聯紅海軍最鼎盛的時期的航母編製。而目前只擁有一艘前蘇聯舊航母的俄羅斯,卻陷入了麻煩之中。

2016年12月3日,俄羅斯一架蘇-33艦載戰鬥機當天在地中海著陸「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母失敗,衝出甲板,飛行員彈射逃生。這已經是首次實戰的俄羅斯艦載機半個多月內第二次出現墜海事故。

俄羅斯國防部發布消息稱,完成在敘作戰任務後,俄羅斯蘇-33戰機在著陸"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母時因阻攔索斷裂而衝出甲板。俄國防部還表示,飛行員彈射逃生,沒有受傷。

2016年11月15日起,俄羅斯唯一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開始在地中海執行對敘利亞恐怖分子的打擊任務,不過表現卻令人擔憂:

2016年11月14日,也就是首次任務開始的前一天,俄羅斯國防部就宣布一架米格-29戰機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降落期間墜入地中海。

俄羅斯國防部消息說,「一架米格-29K艦載戰機進行飛行訓練期間,飛機在降落時,由於發生技術故障,在距離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數公里外的地點失事」。

這架米格-29KR出事時正在繞「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飛行,因為航母的4條阻攔索中一條發生故障,飛機無法著艦。最後飛機雙發停車(可能因燃油耗盡),飛行員跳傘。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同時有4架次米格29K要求著艦,前兩架正常著艦,而第三架著艦時,拉斷了攔阻索,斷裂後的攔阻索和其他攔阻索纏繞,必須更換,而更換居然用了40分鐘以上的時間!第四架米格-29KR只能在航母附近空域盤旋等待,最後燃料耗盡墜海!

「空客公司」2016年11月20日拍攝的衛星照片顯示,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的多架艦載機已經轉場到敘利亞赫梅明空軍基地。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暗示,被俄國防部高度器重的「庫茲涅佐夫」號首次實戰其實是在「作秀」。

一個月內連續墜機,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了——從庫艦遠征航渡期間的黑煙混混;到航母內部的心臟——鍋爐艙的破舊不堪公開曝光,只能說俄羅斯方面為了「首次航母實戰的作秀」,代價太高。這艘航母,從航母本身到艦載機的性能,乃至於指揮和空勤人員的綜合素質,都已經沒有實戰的能力,強行出擊,屬於趕鴨子上架!具體問題,筆者認為出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一個月內連續2次艦載機墜海,直接原因很可能都是攔阻索被拉斷!

第一次米格29KR的墜海,公開報道是技術故障,但是很明顯,該機是作為第四架順序降落的艦載機,沒有正常降落,是因為第三架拉斷了攔阻索並且造成纏繞,在空中等待時間過長造成墜海。

不論是飛機真的發生了機械故障還是燃油耗盡造成墜海,前面的攔阻索斷裂,都是事故的直接誘因;米格29作為雙發戰機,兩台發動機同時失效的概率很低,而且雙發艦載機即使只有一台發動機還能正常工作,也是可以強行著艦的;很可能是空中等待時間過長,燃油耗盡,最後只能跳傘了。而第二次次蘇33的墜海,無疑又是攔阻索被拉斷!

2,攔阻索連續被拉斷,這問題就大了!

攔阻索被拉斷,也有三種可能:

首先,是攔阻索質量本身就不達標,鋼絲繩強度不夠,或者鏈接件的強度不夠,這種問題最大!這說明俄羅斯國內從特種鋼材的生產到加工,都出現全面的衰退和嚴重的質量缺陷,這就得從工業基礎的根子上找原因了,而不是單純那個環節出了問題。

在蘇聯時代,憑藉豐富的稀有金屬資源和工業冶煉能力,蘇聯生產的特種鋼材質量之高,是領先世界的,比如遼寧艦閑置十幾年都沒嚴重鏽蝕,就是例證之一。

但如今若是攔阻索這種特種鋼材製造的關鍵設備,都出現質量本身的缺陷,那麼說明俄羅斯的衰退和去工業化已經深入骨髓;鋼鐵工業是一切軍工工業基礎的基礎,若鋼材質量都有問題,那麼俄羅斯現在和未來製造的海軍艦艇、陸軍坦克大炮,特別是用到特種鋼材的核潛艇,質量都將讓人不敢放心。

其次,攔阻索連續被拉斷,還可能在於攔阻索保養不善,或者閑置多年不用,已經超出了保質期。我們看遼寧艦的宣傳短片可以知道,攔阻索在使用前後,都要塗油保養;而且一條攔阻索使用次數有幾百次的限制規定。使用期間,每次攔阻飛機後,都要現場有專人觀察,若出現鋼絲細微的斷裂或者起毛,都要立即更換。筆者懷疑俄羅斯的庫艦多年不訓練,而且配套廠家生產供貨不連續,庫艦上用的這批攔阻索,可能已經過期或者沒有完善的保養,一旦高強度使用,就連續在「關鍵時候斷鏈子」。

第三,攔阻索被拉斷,還與艦載機著艦點的不規範、著艦速度過大同樣有關。攔阻索雖然強度很大,有抗拉的安全餘量,但也不是無限的;攔阻索最怕艦載機著艦時速度和重量超標,更怕尾鉤鉤住的位置過偏,這會給攔阻索造成兩端瞬間拉力的嚴重不平衡,造成攔阻索一側的瞬間拉力超標,造成拉斷事故!

2016年夏季,美國海軍的里根號航母在中國南海起降訓練,一架E2艦載預警機降落姿態明顯搖晃,結果同樣拉斷了攔阻索,好在這架價值4億美元的飛機又奇蹟般的被飛行員在墜海前的一瞬間拉了起來。這說明即使美帝航母攔阻索,以大量著艦實驗證明的高可靠性,遇到「不靠譜的著艦姿態」,仍然有拉斷攔阻索的可能!

而俄羅斯的庫艦常年戰備鬆懈,飛行員嚴重缺乏達標的訓練時間,一到高強度的實戰著艦,難免會因生疏造成著艦速度和姿態的不標準,這也大大增加了拉斷攔阻索的概率。

俄羅斯就庫艦這麼一條航母,就十幾架艦載機,而到目前,因為攔阻索這個最關鍵的設備被拉斷,已經損失了2架蘇33,1架米格29KR,這個概率也太高了點!

攔阻索被經常拉斷,原因絕不單純,可以說上面三種因素,都可能存在,而且進入了惡性循環。

當年中國在續建遼寧艦的時候,平大濕就公開揚言:說中國人根本造不出航母攔阻索用的特種鋼絲,若俄羅斯不同意向中國出口攔阻索,那麼中國的航母就根本不能用。

而遼寧艦服役5年來的實踐證明,中國人不但能造出合格的航母攔阻索,而且多年來不論在航母陸地模擬基地還是在遼寧艦上實際著艦成千上萬次,從來沒有因為攔阻索的因素而造成事故!這說明中國的鋼材質量和使用保養,全面超越了俄羅斯,看來今後俄羅斯很可能需要從中國進口攔阻索這種關鍵航母設備了。

3,艦載機連續事故,還說明俄羅斯從航母勤務到艦載機空勤人員的綜合素質都相當堪憂,訓練嚴重不足。

這在上一次的米格29KR的墜毀中表現的最明顯。

這架米格29當時在航母周邊盤旋等待了整整40分鐘以上,本來墜機事故完全可以避免,因為盤旋40分鐘,飛行距離會達到500公里以上。這個距離,完全可以飛到近在咫尺的敘利亞赫梅明空軍基地的陸地機場備降,而不必非要落在庫艦上。盤旋好久而不考慮轉場降落,說明從航母指揮員,到艦載機飛行員,事先沒有緊急情況預案;而出了問題又不能果斷處置,臨場指揮含混猶豫,最終造成燃料耗盡墜機。

而墜機前的整整40分鐘,都不能把斷裂的攔阻索更換完畢,這更說明俄羅斯航母艦甲板上的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技術能力同樣低下!這還僅僅是載了12架固定翼飛機,一個批次只有4架艦載機降落,若和美帝一樣一次出動幾個批次,周邊又沒有航程內的陸地機場可供備降,那麼一旦攔阻索拉斷,豈不是後面的十幾架飛機都要跳海?!

蘇聯時代的航母陸地模擬起降設施,本來在克里米亞,蘇聯解體後長期在烏克蘭手裡,最近才被俄羅斯佔領,並對此基地修復重新訓練,但陸地攔阻的距離和強度,和航母上實際攔阻降落仍然有區別,綜合性的訓練不足,是導致俄羅斯航母墜機的人為因素。

4,俄羅斯航母事故還表明:短腿的艦載機,如米格29K,並不適合當主力艦載機。

俄羅斯借印度的訂單,為自身航母更換了部分米格29K艦載機,中國軍事網路上一度也有模仿的呼聲,但筆者一直堅決反對用這種「短腿」的艦載機,因為短腿艦載機,滯空時間過短,會帶來嚴重的著艦壓力。而米格29KR的燃料耗盡墜海,印證了筆者多年前的判斷。

米格29這種飛機本身,就是出了名的腿短,當年被稱為「機場圍牆保衛者」,米格29的不空中加油實戰半徑只有400公里左右,在蘇聯時代被定位為一種以數量來消耗北約空中力量的前線殲擊機;航程短的原因,一在於機體內部空間有限,裝不了多少燃油,而兩台RD33發動機又是出了名的高油耗。

米格29K作為艦載機,雖然進行了升級,加大機體內油箱,但由於米格29的原始設計的限制,這種艦載機的航程和滯空能力仍然和蘇33(殲15)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艦載機遇到的降落環境比陸地降落要複雜N倍,因此較大的燃油儲備和較長的降落航線是必須的,這方面米格29K怎麼改也不合格!

而且墜毀的米格29KR是庫艦上唯一的一架有夥伴加油能力的艦載機,這架飛機一墜毀,等於連「航母應急艦載機」也報銷了。

僅僅一個著艦降落,就如此讓人「捉急」,談何進攻作戰?

鴨子在天鵝面前才顯出太小!

什麼樣的發動機,決定了什麼樣的飛機,米格29的發動機,不可能飛出殲15的作戰半徑,國產中推還在山寨的初級階段,先進中推?可以負責的說,中國的核動力航母下水也比國產先進中推成熟早!

美國海軍放棄的隱身重型雙發艦載機,不空中加油,作戰半徑可以到1000海里以上!美國海軍早晚還要重新翻出這個計劃來實施,因為單發肥電,實在不合適上大航母。

等美帝重新開始四代艦載機計劃,若我們的海四代定案是小鴨子,那麼將犯歷史性的大錯誤的,美帝可以走回頭路,我們連再回頭的資格都沒有!

正常彈射起飛重量小於28噸,最大彈射重量小於30噸的海四代,歷史都將證明是錯誤的選擇!

戰機的載油係數和作戰半徑,永遠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機體小,帶油就少;而作戰和訓練又不同,作戰動作猛,航線不可預測,對手出現位置不可預知,因此實戰飛行,耗油要被平時訓練大的多,平時訓練巡邏,若半徑有五百海里,那麼,實戰保證三百海里就很不錯了。

小飛機上天,飛不了幾圈油料就要告警,因此飛行員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觀察油表讀數上,對飛行員的心理絕對是個非常大的壓力。

一旦發現敵情,誰也不會再主要觀察存油數,緊急佔位,攻擊纏鬥,拉幾圈飛幾個筋斗,油就亮紅燈了,這還打什麼仗?何況遠程攻擊任務,小飛機要航程沒航程,要載彈量沒載彈量。更加不堪大用。

有個事實現在說也不是機密:在十幾年前,東海春曉油氣田爭端緊張的時候,我東海方向空中值班飛機,當時仍然有相當數量的殲七,七爺帶三個副油箱,到東海巡航,剛剛接近春曉就得折返,等返航到浙江沿海機場,油料嚴重告警,緊張的地面指揮,長機僚機相互通話都大喊大叫,當然部分大喊大叫不排除是故意忽悠美日監聽,讓其抓不准我方精確油料存量。殲七返航油料緊張是基本事實,否則無線電靜默豈不更保密,殲七返航編隊落地排序都很緊張,喊叫是為了讓油少的先降落,美日監聽的清清楚楚,不禁笑話當時的中國空軍——僅僅直線巡邏油料都緊張到跳腳,還怎麼和美日的F15追逐糾纏?所以當時的美日根本不把我方的東海離岸遠距離空中實力放在眼裡。

後來,我王牌師團能調戲美日F15,也是我東海一線值班巡邏戰機換成SU30等機型。早年S30是買來的寶貝嘎達,數量有限,必須藏著掖著,只有國產J11B能戰後,才敢上一線,以後的事,東海防空識別區也必須由大航程戰機才能有效巡航維護,否則只有七爺八爺,你划了人家也不當會事。

美帝有我們完全不具備的全球海外基地優勢,而且美帝的航母噸位比我們大,使用航母和艦載機的經驗,我們根本不能比,

這些先天條件,決定了我們未來海飛絲的選擇,絕對不能有任何閃失,不能犯任何原則性的錯誤,否則,一沒有大批海外基地當靠山,二若主戰飛機作戰半徑比人家的艦載機還小,人家用長矛,我們用短棍,那麼我們未來的航母集群出門只有被動挨打的份。航母不出遠門?還要航母集群幹什麼?

沒人家的背景經驗,體質壯實,你起碼先得長的高大威猛,比對方身高腿長,才有最基本的較量資格。大航母帶更小的艦載機,貌似可以裝的更多,出動批次更多,但是先不說小艦載機腿短,使用限制大,綜合戰力弱,既不能遠程攻擊,又不能擴大防禦半徑圈。單單對航母本身的放飛回收壓力,艦載機太小,航程和滯空時間太短也是不合適的:

舉個栗子,假設某航母載體量在29噸左右的彈射型主戰艦載機(例如超級大黃蜂),彈射後不空中加油可以滯空大約4小時,實現500海里外,45分鐘的剩餘滯空戰鬥時間;

另一艘噸位近似的航母,載體量更小的艦載機,以米格29K為例,先不管起飛方式,數據也許不準,暫且用來比喻。只能保持2個半小時的滯空時間,只能實現三百海里外,30分鐘的剩餘滯空戰鬥時間。

兩者的攻擊力半徑和防禦實力半徑,差距已經十分明顯,這裡先不討論。

假設雙方航母開戰對攻,首先雙方各起飛6個批次艦載機,每個批次8架次;同時假設起飛效率相同,每個批次起飛所用時間為15分鐘,雙方從首批起飛到完成所有6個批次艦載機,都耗時90分鐘,分別起飛48架艦載機。

另外,假設帶米格的航母由於艦載機體量小,可以再多起飛一個編隊,同樣8架。米格航母起飛總架次達到56架,保持表面數量領先優勢。(實際作戰起飛批次和時間差可能更複雜,這裡進行簡化討論)

此後進入空中格鬥,戰力維持和回收艦載機階段:

1,載大黃蜂的航母,由於大黃蜂的滯空時間是4個小時,那麼從放飛完最後第六批艦載機,到回收第一批艦載機,中間還有240減去15x6,等於150分鐘,也就是中間有兩個半小時的空檔時間,讓航母上操作人員回收飛機的操作準備和調整時間。

2,載米格的航母,只有150—15X7,等於45分鐘,也就是中間只有45分鐘的回收準備時間!這和兩個半小時差距太大了。

3,大黃蜂航母,整個作戰中,可以維持240+90分鐘,也就是330分鐘,即5個半小時內,空中至少有一個主戰集群;而米格29航母,只能維持150+105分鐘,也就是255分鐘,即4個小時另15分鐘內,空中至少維持一個主戰集群。

也就是說,儘管米格航母多起飛8架飛機,空中戰力維持時間,仍然比大黃蜂航母差整整75分鐘!

4,換言之,即使兩航母集群都進入對方的作戰半徑,艦載機航程短的航母,即使起飛的飛機更多,仍然比對方整整少了1個小時15分鐘的戰力維持時間!75分鐘的絕對戰力空白期內,能被對方削8回都不止!

要想填補75分鐘的巨大戰力缺口,只能從開始就少起飛艦載機,留下部分防守集群等待防空警報然後緊急起飛迎戰,但一開始就起飛的少,空中實力就更弱,而且這樣一來後面的問題更麻煩,因為自身艦載機滯空時間短,後面的還沒起飛,前面早起飛的艦載機很快回來了,整個斜角甲板要用來回收,不能再彈射起飛,最好的情況下,也只能讓船頭最外側一條彈射線還能勉強起飛用來緊急防禦的少量飛機,起飛和回收混在一起,甲板一片混亂,當年鬼子在中途島就是這麼被打沉全部航母的!

由此可見,艦載機並不是體量越小,攜帶數量越多越好。

在航母的艦載機攜帶量和艦載機本身的體量和滯空時間指標之間,必須選擇一個合適的平衡點,才能保障航母的最大戰力發揮。

在攜帶能戰飛機數量和總滯空時間這個平衡點之間,建議更加註重滯空時間。

四代戰機,不是修修補補的東西;原始設計思想和設計大框架就有問題,只能越描越黑,白白浪費金錢精力,浪費事小。更可怕的是會把整個未來中國海軍帶溝里去,一旦戰略選擇失誤,將永遠被美帝甩開。

因此中國航母系統擴軍後,仍然堅持用重型的殲15,是非常明智的。今後對4代隱形艦載機的選型,筆者仍然堅持選擇最大起飛重量至少30噸的偏重機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酷君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陸軍發力復甦!指向性強烈!
美專家稱:中國有這兩款裝備,日後影響美國軍事地位
揭秘俄軍駐敘利亞特種部隊!
俄羅斯如何提升洲際彈道導彈的生存能力?
美正在研究的新型偵察機,將成為人類製造「最快飛機」

TAG:武酷君 |